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領(lǐng)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多表現(xiàn)對人生的理性思考。所以在蘇軾的詩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詩境背后的哲理意蘊。譬如蘇軾的經(jīng)典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蘇軾根據(jù)宋初僧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其中一幅鴨戲圖的題畫詩。這首詩主要表現(xiàn)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并且融入了蘇軾的想象和對人生理性的思考。短短的28字中,卻是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便再現(xiàn)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即竹林外初放的三兩枝桃花。仲春是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nóng)歷二月。在這個季節(jié),桃花開始盛開,點綴春天。蘇軾這句詩,既將我們帶入到了那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季節(jié),也為下文描寫其他春天特有景象做了鋪墊。
次句“春江水暖鴨先知”,仍是蘇軾對原畫中江南仲春景色的描寫,即鴨子察覺到了春天江水的回暖,而紛紛跳入水中嬉戲?!傍喯戎比?,不僅是蘇軾從江岸景象到江面景色的過渡,還是蘇軾對人生理想的思考:凡事唯有親身體驗,才會得到真實的感受。鴨子之所以會知道江水的冷暖,是因為江水只要不結(jié)冰,它們便會跳下去嬉戲。
同時“鴨先知”也將惠崇原畫中靜止的畫面寫得動了起來,仿佛此刻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一幅江岸桃花盛開,鴨子紛紛入水嬉戲的動人畫面。蘇軾將畫中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zhuǎn)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也讓我們想起了蘇軾對王維詩的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接下來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則是蘇軾通過想象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疤J芽”,即蘆葦?shù)挠籽俊6昂与唷?,則是一種魚,每年春天都會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所以蘇軾這兩句詩的意思便是,就在桃花初放、鴨子嬉戲的仲春時節(jié),蔞蒿已經(jīng)滿地都是,蘆葦也開始長出幼芽。河豚此時則逆流而上,回游到江河里來了。至于河豚沿江上行的形象,則是蘇軾通過想象得出的虛境,來補充原本的實境。從而使得這首詩的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jié)合。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雖然僅有28字,但其描寫的春天之景,卻美得讓人心醉。而其中蘊含著的對人生理性的思考,更是蘇軾的智慧之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