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名句的誕生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3犯上4者鮮5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6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7,本立而道8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學(xué)而·二
完全讀懂名句
1.有子:孔子弟子,名若。2.孝弟:孝順父母,友愛兄弟。3.好:喜好。4.犯上:冒犯長上。5.鮮:很少,稀少。6.作亂:興風(fēng)作浪、破壞秩序。7.務(wù)本:務(wù)。專心致力;本,根本。8.道:天理,日常事物的道理。
有子說:“如果一個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那么會存心喜好冒犯長上的,必定很少。這個人不好犯上,而好興風(fēng)作浪的,那更是不會有的。君子專心致力在事情的根本,根本建立起來了,仁道也就產(chǎn)生。于是可以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是仁道的根本?!?/p>
名句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中僅四人有“子”的稱號,包括有子、曾子、閔子、冉子,但在《論語》中,后兩者僅見一次。漢朝的劉向認(rèn)為《論語》乃是孔子的弟子們共同記錄編纂,但宋朝的程頤認(rèn)為應(yīng)該是有子、曾子的學(xué)生所記,因?yàn)榭鬃悠渌茏釉凇墩撜Z》之中,皆稱為子某,只有有子、曾子例外,如此推論,也可見兩人是孔子弟子中的領(lǐng)袖人物。
有子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門生,喜歡鉆研上古的制度禮儀,據(jù)說是上古帝王有巢氏的后裔。孟子曾說,在孔子諸多弟子之中,有子長得最像孔子,因此在孔子死后,其他弟子請有子代為講課,后來因?yàn)樵硬毁澇啥兄埂?/p>
有子這番話被延伸為“百善孝為先”、“忠臣出自孝子之門”,古代帝王在擇人選才時,常看其是否孝順父母。因?yàn)橐粋€人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又怎么會去愛路人?一個不愛人民的官員,又怎么會愛國呢?
歷久彌新說名句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這句話也可解釋為,一切都要“回歸基本面”,而最適合詮釋這段話的歷史故事,當(dāng)屬魏征寫給唐太宗的《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的奏疏寫于貞觀十一年,當(dāng)時,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十幾年,人民得到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jì)慢慢復(fù)蘇,加上對外討伐屢獲勝利,唐太宗開始驕奢揮霍,四處巡游,勞民傷財(cái),于是怨聲四起。魏征在這一年頻頻上疏,以“固本思源”來勸諫唐太宗,勸他回到根本,“居安思危,戒貪以儉”。
魏征在疏中寫道,“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意思是,如果要樹木活得長久,必定要固其根本;如果要河流不堵塞,那么就要常常疏浚其源頭;如果要國家長治久安,那么就要累積德義。其實(shí)就是要唐太宗好好修德,戒掉驕奢淫逸、好大喜功等毛病,一切回到治國的最根本。
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希望唐太宗從根本面來改善自己,唐太宗也從善如流,讓剛上軌道的朝政,不因一時的放縱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