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大作,《左傳》、《史記》、《戰(zhàn)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壹】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出處】《五柳先生傳》(作者:陶淵明)
【大意】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貳】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出處】《報任安書》(作者:司馬遷)
【大意】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shù)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才撰寫《兵法》;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fā)憤慨而寫作的。
【叁】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處】《諫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
【大意】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
【肆】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出處】《留侯論》(作者:蘇軾)
【譯文】古時候被人稱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jié)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