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往往與語言積累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有的學生口頭表達流暢,有條理,作文也洋洋灑灑,富有文采,這樣的學生多半喜歡看書,喜歡積累;而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作文語句干澀,江郎才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語言的積累,自然“胸中無丘壑,肚內無文章”。
茂密的森林才能聚集猛獸,寬闊的湖海才能養(yǎng)育巨魚。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時時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中增進感悟,以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進行熏陶,結合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活動,使學生在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閱讀、寫作、口頭交際等能力的和諧發(fā)展,進而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點撥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呢?我認為,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積累,還可以進行專題積累。
閱讀教學中的滲透積累較為靈活多樣,雖不成體系,但滴水可以匯成大江,碎石可以堆成海島。滲透積累在教師“不經(jīng)意”的信手拈來,學生在敬佩教師“博學”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有意無意地“積累”下來,進而把玩品味,感悟其無窮的魅力。
從課文中的佳詞妙句入手,反復琢磨,適時加以拓展延伸,既吸引學生,又加深理解,更豐富內容。不要使課堂僵化、狹隘化,以致約束學生的思維空間,而應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從中感悟、采擷,進而為我所有,為我所用。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卞N煉詞語能準確傳神地表達意思、情感,在語文教學之中,要因文而起,加以發(fā)揮,讓學生比較品味。從朱自清《背影》中父親買橘過程的動作推進到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捕鳥描寫。從“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推進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推進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巧妙的感情色彩的反用,會蘊含回味無窮的意味。魏巍《我的老師》中“我用兒童狡滑的眼光察覺”,這里的“狡滑”一詞是貶義褒用,兒童的聰慧、頑皮、稚氣便躍然紙上。由此鏈接《春》中的“(鳥兒)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品味那種“紅杏枝頭春意鬧”的意境。那么又可否褒義貶用呢?當然是可以的,如《背影》中“現(xiàn)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藤野先生》中“寫些為‘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疾的文字”等。
送別詩因人因事因時而有所差別,各有千秋,把它們中的名句放在一起賞析,對作者情感及風格都會有一個更縱深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各取所長,頭腦中構建一個“送別網(wǎng)絡”,有勸勉慰藉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惜別惆悵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傷感凄清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別董大》;有豪邁激勵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維《渭城曲》)……
為了學生更好地形成“資料庫”,拓展積累,學以致用,常分門別類進行收集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學古詩中有“花”的詩句時,可延伸復習相關含有“花”的詩詞,學生會很快將自己所學過的詩詞快速“過濾”,“鎖定”目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竹外桃花十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字芳》)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作為語文教師,每周至少用一課時讓學生專門進行交流積累是十分明智的。在此之前,明確目的,布置學生收集(可分組),定時在課堂上“專題”交流,資源共享,互為補充。它調動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積極性,又延伸了語文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這種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方法是課文教學所不可替代的。
如,分組以接龍的方式積累成語:
一衣帶水 → 水到渠成 → 成人之美 → 美意延年 → 年富力強 → 強將手下無弱兵 → 兵貴神速 → 速戰(zhàn)速決 → 決一雌雄 → 雄心大志 → 志同道合 → 合浦連珠 → 珠光寶氣 → 氣吞山河 → 河魚之患 → 患難之交 → 交頭接耳 → 耳目一新 → 新陳代謝 → 謝天謝地 → 地利人和 → 和盤托出 → 出生入死 → 死不瞑目 → 目不暇接 → 接二連三 → 三長兩短 → 短小精悍 ……
又如,分組辦手抄報,來個“精妙句子大薈萃”:
①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好比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②老師的周圍飄飛著粉筆屑,不,那不是粉筆屑, 那是老師撒出的智慧的花朵;孩子們牽著高飛的風箏,不,那不是風箏,那是孩子們放飛的夢;黑色的天幕上鑲嵌著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媽媽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
③如果一滴水代表一個祝福,我送你一個東海;如果一粒土代表一個快樂,我送你一座青山;如果一縷光代表一個思念,我送你一個太陽……
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書(有條件的可每周開設一堂課外書籍閱讀課),并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摘要的好習慣,這勢必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逼鋵嵸|就是積累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在教學中注重語言的積累,給學生渲染一片更斑斕的天空,讓他們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