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看到標題,肯定就會罵人,小編是怎么回事,真是胡亂編。大家先不要著急,聽我慢慢道來。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小佛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兩句話其實就是一首詩,名字叫做《斷句》。
這一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詩,有多少人知道它的作者呢?不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大家知道是元好問寫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是蘇軾寫的。而寫下“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則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蘇麟。
宋朝是我國詩詞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代之一,大佬們實在是太多了:蘇軾、王安石、辛棄疾、李清照……要在這些人中脫穎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他們的光環(huán)實在是太亮了。
蘇麟,生活在北宋初年,與范仲淹屬于同一時代,當然,命運千差萬別。范仲淹不僅僅是政治明星,也是文學明星,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世人所熟知。
慶歷三年(1043年),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發(fā)起'慶歷新政',然后卻遭遇到守舊派瘋狂反撲,新政受挫,作為新政的發(fā)起者,范仲淹被貶出京到地方上做知府。
皇佑元年(1049年),范仲淹調(diào)任杭州知府,在眾多下屬官員之中,便有一人叫做蘇麟,官任巡檢。蘇麟這個職位是經(jīng)常需要“下鄉(xiāng)”的,就不怎么會出現(xiàn)在范仲淹眼前。
范仲淹做官,從來、不吝嗇舉薦下屬官員,杭州眾多官員都曾被范仲淹舉薦,獨獨蘇麟不在其中。于是,蘇麟給范仲淹獻了一首詩,這首詩只有兩句話:“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這就是在諷刺范仲淹;靠近水邊的樓臺,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言外之意就是自己離范仲淹遠,經(jīng)常不在跟前晃蕩,好事就輪不到自己。
范仲淹是何等聰明的人,自然明白蘇麟這是在諷刺自己,同時也覺得蘇麟這個人還是有點才華,便給他寫了一封推薦信,蘇麟這才得以升遷。而“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也就被人們熟知,“近水樓臺先得月”更是發(fā)展成為了一個七字成語。
倘若不是蘇麟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范仲淹的面前,就不會有蘇麟留名后世,這首詩也就不會被大家所知,而這件事僅僅被記錄在宋朝人俞文豹所寫的散文集《清夜錄》中。而這件事其實也僅僅只是一筆帶過:范文正公鎮(zhèn)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strong>
參考資料:《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