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人杰地靈。而在我國眾多的省份中,也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城市,而它們也包含著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例如西安的兵馬俑,河南洛陽的白馬寺,以及七朝古都的開封。這些城市,處處都可以體現我國悠久的歷史,以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在歷史中打磨的痕跡。但今天要說的,卻不是它們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另外一個著名的城市——湖北。
提起來湖北,或許有人對它的認識并不是很深刻,但湖北卻也是實打實的人才輩出之地。千百年來,湖北就有230多位將軍誕生于這片熱土,保家衛(wèi)國,血灑疆場。而這片土地不僅孕育了英雄豪杰,更孕育出了像屈原、孟浩然、畢昇、米芾、張居正等等文人墨客。而關于湖北,更是有一句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那么老祖宗這句話又有什么含義和蘊含的道理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共有兩個人物,一個是九頭鳥,一個是湖北佬。那么,湖北佬我們暫且不說,但說這九頭鳥,其究竟有何蘊意呢?據《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而這也是九頭鳥最早的文獻記載。
據《山海經》描述,九頭鳥原本為大荒之神,其有十個脖子,九個頭,人面鳥身,被人稱之為'九鳳'。而此時,九頭鳥的身份還尚且是火神祝融的真身,身份尊貴,并無任何貶義。而若此時來看,用九頭鳥形容湖北人,也算得上對其的贊賞了。但是在后代傳說中,九頭鳥卻逐漸演變成了奸邪之物,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傳說九鳳出身楚地,而周公又厭惡其不通教化,拉起弓箭,將其的一個頭射了下來。因此,九鳳也才會變成十個脖子,九個頭。而也因周公射下了九鳳的一個頭,九鳳為愈合傷口,緩解傷勢,只得通過吞噬魂魄以維持生命。簡單來說,正是因為周公這一箭,九頭鳥從神鳥變成了兇鳥。而漢代之后,九頭鳥更是謠傳為喜食嬰孩。這樣一來,九頭鳥的形象便愈來愈惡。
眾所周知,湖北在古代處于荊楚之地,地方偏僻,遠離當時周朝的政治中心。而當時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有權力分封諸侯,維護統(tǒng)治。而在分封的各類諸侯中,多是王公貴族,或古代帝王的后代。但楚則不然。楚地偏遠,而楚人又喜好作戰(zhàn),因而周天子才便于管教,便讓當地的首領作為楚王上任了。
也正是因為楚王并非周天子指派,再加上周天子看不上楚地這一蠻荒之地,更是視楚人為蠻夷之輩。而楚國中,偏居一隅,不服管教,自然也看不上惺惺作態(tài)的周天子。二者相看兩厭,或許也正是如此,才傳出了周天子射殺九頭鳥的傳說,以借此警示楚人。但這對于楚人來說,卻絲毫不起作用。相反,楚人依舊在楚地自得其樂。
直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朝的統(tǒng)治日益衰微,而楚國則實力不減。到了魯宣公三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而問鼎輕重,窺視周天子之權位。更可見楚不服周的意味。而楚王問鼎后,就有人認為,九頭鳥象征著楚人的霸氣和好斗。也正因如此,'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對于湖北人來說,更象征著對于自身能干,精明等特質的夸贊。
而除了這句俗語來自楚不服周的觀點之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句俗語或許來自明朝首輔張居正。明朝萬歷年間,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大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頓朝綱與吏治,推行新策,促使明朝重新喚發(fā)生機。但也或許也正是因為張居正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傷害了某些人的利益。其死后結局也是異常凄慘。
而在其死后,更有傳言,說張居正曾遭九大御史參奏彈劾,但張居正卻未被參倒,反而是那九大御史接連入獄。而痛恨張居正的人,便用'九頭鳥'來形容張居正,意在說其性子奸滑,飽含貶斥之意。而當時一個名叫余遠謀的人還專門作了首《九頭鳥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