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冷冷對寒雪,清商怨徴聲向切。誰憐隅客向來時,一片愁心與弦絕。
窗外陰雨綿綿,黑云翻滾,忽大忽小的雨聲墜落在耳邊,令人心煩意亂。我在深沉的題海中努力掙扎,學(xué)業(yè)中的失意,對未來的彷徨……這一片愁心終是無解,內(nèi)心的浮躁,也終是擾亂了一方心緒。
走出房門,廳里漆黑一片,耳邊靜得又聽得見時鐘的腳步。我漫無目的地游走,目光無處安放,竟落在角落旁的那一處黯淡。我打開燈,是一團近乎塵封的墨綠。我掀開柔軟的琴罩,古箏——如一位傲然清高的女子映入眼簾。黑木在昏黃的燈光下散發(fā)著淡雅,琴碼間堆積了絲絲的塵末,是啊,多久沒彈了?仿佛被某種力量驅(qū)使著,我細細刷去灰塵,一絲不茍地戴上那套晶瑩剔透的指甲,端坐在琴前??此乒滩豢纱莸母≡?,開始被打破。
心中的浮躁之火漸漸被平息,眼前是一曲《高山流水》。好曲??!我輕提手腕,一雙玉指撫上琴面,那熟悉的琴音便如汩汩的泉水般滿溢出我的手心。我感受著指腹在二十一根弦間的摩擦,體會著久違且曼妙的觸感,沉醉在一支動人心弦的箏曲中了。
是輕巧的鼓點節(jié)奏開篇,琴音輕緩靈動由弱而強;進入慢拍,雙手互襯高低起合,琴音莊嚴穩(wěn)重,古樸自然;左手忽而又轉(zhuǎn)變了一個角色,宛如一個重錘,狠狠地扣擊琴弦;進入最激烈的急版部分,前后樂音相混,氣勢宏大;一曲終了,余音繞梁,綿長悠遠。
我收回發(fā)燙的指尖,仿佛是一個身著淺白衫水袖的女子,膝邊是淙淙的流水,眼前是巍峨的高山,伯牙與鐘子期在一旁敞懷暢聊,我則在二人間彈奏樂曲,為二位知音的心事合拍。喧囂的浮躁逐漸遠離,我似乎回到那個清靜的自己,尋回那份難得的釋然。
山川草木情,天地萬物心,均可在這一弦一柱間找到知音,是白居易的《夜箏》的“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意一萬重”的紫袖女子,盡管愛人已離,孤幽空寂的夜里,也有古箏清音長伴。這份清靜,又是何等有心人才有機會品味?
窗外,雨早停了,晴空萬里,推開窗,一股清新的泥土味撲面而來,之前的煩惱早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人生一世難免繁亂紛擾,惟愿處事不驚,突破喧囂中的浮躁,活在清靜里。
看此文,深覺傳統(tǒng)文化在小作者身上產(chǎn)生的影響。文中詩詞的恰當(dāng)引用,古箏的嫻熟技巧,對古曲的深刻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布局的嚴謹,文字表達的爐火純青,似乎都在告訴我們——這是一位蘭質(zhì)蕙心多才多藝的少女吧!否則怎會有這樣的才情?怎會有這樣的生命感悟?又怎會有這樣的巧妙構(gòu)思?小作者在生活遇到困境之時,用一曲古箏排遣郁悶之情,且從中豁然頓悟,體察生命的真諦,并將之訴諸筆端,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讓小作者在遇到困難時“處事不驚,突破喧囂中的浮躁”,讀來令人欣然,又令人掩卷深思。(趙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