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人類有獨特的記憶氣質(zhì),一個人在生活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很多事情,但大家都知道,人在三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
即使印象深刻,過了三歲之后,很多事情還是會忘記。有的事情之所以被記得,主要靠的是記憶及其獨特之處。
人類記憶和動物不一樣,都說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但人類的記憶可能有幾十年。
從微觀的個人角度來說,記憶是人類個體對于自己人生的把握和豐富的精神力量;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它關(guān)系到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因為有記憶的存在,人類社會才得以延續(xù)。
研究人員曾提出,人類在6歲以前是沒有什么記憶的,一般都是空白,有的可能只是模模糊糊的,會覺得自己好像在夢里經(jīng)歷過,分不清這到底是兒時的記憶還是夢境。
如果要深刻探究人類為什么會對兒時的記憶一片空白,必須從記憶本身的特點出發(fā)。
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人類的記憶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對幼年時刻的記憶不深,是因為那時候沒有自己的意識,記不住太多事情。但根據(jù)科學(xué)家研究,事實并非如此。
記憶深刻與否和人類的年齡并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不到10個月的嬰兒看到或聽到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東西,仍然會留下一些細碎的回憶。
等到他長大之后,給他看當(dāng)時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東西,他仍然會有一些反應(yīng)。
除此之外,科學(xué)家們還對一些動物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同時也能夠證實這個結(jié)論。不僅人的記憶是這樣,其他物種的記憶也是如此。
這恰恰能說明,記憶的存在和年齡的大小沒有直接關(guān)系,我們對幼年時期發(fā)生的事情沒有印象,不是因為年齡太小,而是有其他原因。
在記憶學(xué)家的相關(guān)研究中提到,人類記憶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長時記憶,就是能夠被長時間保存的記憶;一種是短時記憶,顧名思義,存在的時間比較短,但容易被記住。
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幼兒擁有很強的長時記憶的能力,這個時間甚至可以持續(xù)一個月。
因此,我們并不能斷定,人類是因為幼年時期記憶力差而記不住事情,事實恰恰證明,嬰兒時期的長時記憶比成年人要強得多。
短時記憶具體來說,就是在短時間內(nèi)留下了一些印象,一般在幾十秒內(nèi)就能夠形成記憶,一般被記憶的長度是在5~9個信息單位模塊。
所以有老話說,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等,這些針對的都是短時記憶。
人類年齡在3~6歲時,短時記憶的容量是4~6個信息單位模塊,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我們只能把一些重大事情儲存在大腦里。
因為那時候的腦容量不是很大,能夠容納的記憶也相對來說比較有限。
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類的記憶容量會不斷增加,對于之前發(fā)生過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都會有一定的記憶。
如果想要對某件事情留下深刻影響,就必須對它有意識地注意,讓你感到高興或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以至于印象深刻。
通常來說,人類擁有牢固的記憶能力往往是7~8歲,所以,6歲之前的記憶相對來說會比較模糊,分不清腦子里出現(xiàn)的那些東西,到底是在夢里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發(fā)生過。
然而,記憶也是擁有集體性的,很多事情不會因為集體的行為受到影響。
因此,記憶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我們常常能在電視劇里看到突然失憶的情況,其實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見。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參考資料:《Memory and 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