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海藻
別名:大葉海藻
采收加工:夏、秋季由海中撈取或割取,去凈雜質(zhì),用淡水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藻體
產(chǎn)地:遼寧、山東的黃海和渤海沿岸
科:馬尾藻科
原植物:海蒿子
植物情況:多年生褐藻
暗褐色,高30-100cm。固著器扁平盤狀或短圓錐形,直徑可達2cm;主軸圓柱形,幼時短,但逐年增長,兩側(cè)有呈鈍角或直角的羽狀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時其上均有許多短小的刺狀突起;葉狀突起的形狀,大小差異很大,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和線形均有,長者可達25cm,短者只2cm,寬者可達2.5cm,有不明顯的中脈狀突起,并有明顯的毛窠斑點,狹者只1mm,無中脈狀突起,也無斑點,全緣或有鋸齒。
在線形葉狀突起的腋部,長出多數(shù)具有絲狀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核即從絲狀突起的腋間生出。氣囊生于最終分枝上,有柄,成熟時球形或近于球形,頂端圓或有細尖狀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點。
生殖托單生或總狀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圓柱形,長3-15mm或更長,直徑約1mm。
海藻藥材性狀:皺縮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長30~60cm。主干呈圓柱狀,具圓錐形突起,主枝自主干兩側(cè)生出,側(cè)枝自主枝葉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狀突起。初生葉披針形或倒卵形,長5~7cm,寬約1cm,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條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條狀葉的小枝。氣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圓形,有的有柄,頂端鈍圓,有的具細短尖。質(zhì)脆,潮潤時柔軟;水浸后膨脹,肉質(zhì),黏滑。氣腥,味微咸。
優(yōu)等品以色黑褐、鹽霜少、枝嫩無砂石者為佳。
海藻藥性:
【本經(jīng)中品 海藻 味苦寒。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jié)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落首。】
味咸,性寒,入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經(jīng)。利水而泄痰,軟堅而消痞。
《傷寒 》牡蠣澤瀉散(方在牡蠣)用之,治大病差后,從腰以下有水氣者。以其利水而清熱澀也。
海藻咸寒下行,走膀胱而通水道,善療奔豚腳氣、氣鼓水脹之疾,而軟堅化痞,尤為擅長,且凡癭瘤瘰疬、?(疒貴)疝癥瘕,一切癰腫堅頑之病皆醫(yī)。
【本經(jīng)原文】味苦,寒,無毒.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jié)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生東海池澤。一名落首。
【產(chǎn)地】產(chǎn)海島中,為藻類之產(chǎn)于海中者,種類頗多,入藥用馬尾藻。
【性味】味咸,性寒,無毒。
【主治】海藻為除熱軟堅要藥,主癭瘤瘰疬,治癱腫老痰,通血脈,利小便。
【別錄】療皮間積聚,暴潰瘤氣,結(jié)熱,利小便。
【甄權(quán)】辟百邪鬼魅,治氣急心下滿,疝氣下墜,疼痛卵腫,去腹中幽幽作聲。
【用量】普通一錢至三錢。
【禁忌】脾家有濕者忌。
【纖雪堂】 亳州實體中藥店鋪,9000多種中藥材,道地?zé)o硫品質(zhì)保證,出售各類冷背奇中草藥。
【容川】海藻昆布皆生于水中,味微咸,又具草之質(zhì),是稟水木二氣而生,故能清火潤肝。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涼,切段,曬干。
【性味】 苦、咸,寒。
【歸經(jīng)】 歸肝、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軟堅散結(jié),消痰,利水。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用法用量】 6~12g。
【貯藏】 置干燥處。
【注意】 脾胃虛寒蘊濕者忌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反甘草。
2.《本草經(jīng)疏》:脾家有濕者勿服。
3.《本草匯言》:如脾虛胃弱,血氣兩虧者勿用之。
【各家論述】
1.張元素:海藻,治癭瘤馬刀諸瘡堅而不溫者?!秲?nèi)經(jīng)》云,咸能軟堅。營氣不從,外為浮腫,隨各引經(jīng)之藥治之,無腫不消,亦泄水氣。
2.《綱目》:海藻,咸能潤下,寒能泄熱引水,故能消癭瘤、結(jié)核、陰腫之堅聚,而除浮腫、腳氣、留飲、痰氣之濕熱。使邪氣自小便出也。按東垣李氏,治瘰疬馬刀散腫潰堅湯,海藻、甘草兩用之,蓋以堅積之病,非平和之藥所能取捷,必令反奪,以成其功也。
3.《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潔,故主治經(jīng)脈外內(nèi)之堅結(jié)。癭瘤結(jié)氣,頸下硬核痛癰腫,乃經(jīng)脈不和而病結(jié)于外也。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雷鳴,乃經(jīng)脈不和而病結(jié)于內(nèi)也。海藻主通經(jīng)脈,故治十二經(jīng)水腫,人身十二經(jīng)脈流通,則水腫自愈矣。
4.《本草新編》:海藻,專能消堅硬之病,蓋咸能軟堅也,然而單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隨所生之病,加入引經(jīng)之品,則無堅不散矣。予游燕趙,遇中表之子,談及伊母生癭,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錢,茯苓五錢,半夏一錢,白術(shù)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二錢,桔梗一錢,水煎服,四劑而癭減半,再服四劑而癭盡消,海藻治癭之驗如此,其他攻堅,不因此而可信乎。
5.《本草便讀》:海藻,咸寒潤下之品,軟堅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癭瘤頑痰膠結(jié)之證,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則血脈凝澀,生氣日削,致成廢疾不起者多矣。
6.張壽頤: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軟堅散結(jié)。癭瘤結(jié)核,皆肝膽火炎、灼痰凝絡(luò)所致,寒能清熱,固其專長,而陰寒凝聚之結(jié)核,非其治矣。癰腫瘕,多由血熱淤滯而生;腹鳴水腫,更多濕熱停頓之候,凡此諸癥之屬于陽實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氣不及,清陽不運諸癥,不可概施?!秳e錄》特提結(jié)熱二字,最當(dāng)注意,非謂陽虛血瘋之瘤癰腫,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統(tǒng)同論治也。十二水腫,蓋以十二經(jīng)而言,諸經(jīng)積水,固皆有濕熱不利之一候,此類寒滑泄水之藥,固可用之。又甄極謂治心下滿,疝氣下墜疼痛,卵腫;李《海藥本草》以治奔豚氣,腳氣,水氣浮腫,皆當(dāng)以熱壅有余一面而言,正與腎水泛濫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結(jié)痛諸癥,兩得其反,此皆讀古人書者,不可不辨之門徑,非謂凡此諸病,不問虛實寒熱,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7.《本經(jīng)》:主瘦瘤氣,頸下核,破散結(jié)氣,癰腫瘕堅氣,腹中上下嗚,下十二水腫。
8.《別錄》療皮間積聚,暴,留氣,熱結(jié),利小便。
9.《藥性論》:治氣痰結(jié)滿,療疝氣下墜,疼痛核腫,去腹中雷鳴,幽幽作聲。
10.孟詵:主起男子陰氣,常食之,消男子疾。
11.《海藥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氣浮腫,腳氣,奔豚氣。
12.《本草蒙筌》:治項間瘰疬,消頸下癭囊,利水道,通癃閉成淋,瀉水氣,除脹滿作腫。
13.《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慢性氣管炎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