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叉叫鐘鼎文,是寫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古代“金”可以指銅。但為什么又以“鐘鼎”為名呢?
“鐘鼎”連稱,古已有之?!赌印攩枴?“則書之于竹帛,鏤之于金石,以為銘于鐘鼎,傳遺后世子孫?!薄杜f唐書·長孫無忌傳》:“自古帝王,褒崇勛德,既勒銘于鐘鼎,又圖形于丹青?!薄暗で唷敝府?。又作“鼎鐘”?!度龂尽の簳愃纪踔矀鳌?“身雖屠裂,而功銘著于鼎鐘,名稱垂于竹帛。”“竹帛”, 指史書。達(dá)貴之家往往列鼎擊鐘奏樂而食,今有成語“鐘鳴鼎食”。
品種繁多的青銅器,最主要、最有代表性者確是鐘鼎二物。
古代銅器大別為禮器與樂器。所謂“立于禮,成于樂”(《論語·述而》,禮樂相成。鼎是禮器之首。鼎大都是圓形,三足兩耳;也有四足的方鼎。最大的鼎正是商后期的后母戊方鼎(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鼎口立兩耳,便于用鼎鉤鉤起。鼎主要作盛食器,用于盛魚肉,調(diào)以五味;其次也可作烹煮器。
鼎可區(qū)別尊卑等級(jí)。按禮制鼎都成組而列,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庶民則不可用鼎。相傳禹收九州之鋼鑄為九鼎,后就以鼎為傳國的重器。滅國者,毀宗廟、遷重器,鼎是重器之首。帝王之業(yè)為“鼎業(yè)”。謀圖王位稱“問鼎”。建都建朝叫“定鼎”。鼎有三足,以喻三公重臣?!岸ο薄岸λ尽倍贾溉???傊?,鼎是統(tǒng)治權(quán)力、國家的象征,理當(dāng)為青銅器的代表。
鐘是樂器之首。鐘由商代的樂器鐃發(fā)展而來。鐃像鈴而大,無舌,有柄,使用時(shí)鐃口朝上,用槌擊口。而鐘是中空,口朝下,外面有許多凸出的“枚”,用木槌撞擊,所擊部位在鐘唇上面,叫“隧”。鐘有三種形制,一是甬鐘, 頂有筒形的柄, 叫“甬”, 倒懸在鐘架虡上。二是鈕鐘,頂無甬,而有半圓形的鈕。三是镈鐘,平口(其他兩種是弧形口)。后兩種平懸在鐘架上。若是大小相次分組懸掛稱編鐘。
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編鐘是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物,有鈕鐘十九件,甬鐘四十五件,加镈鐘一件,分三層八組懸在鐘架上,其音質(zhì)優(yōu)美,音域達(dá)到五個(gè)八度,中音區(qū)兩個(gè)八度,構(gòu)成了完整的半音階,上有二千八百字的樂律銘文。鐘可以銘功?!蹲髠鳌は骞拍辍?“季武子以所得于齊之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兵”,兵器。)可以進(jìn)食伴奏?!栋Ч哪辍?“左師每食擊鐘,聞鐘聲,公曰:‘夫子將食?!仁?,又奏?!庇糜谲娐?。《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睙o論從鐘的規(guī)模、作用看,鐘也是青銅器中的重要大器。
說明:本子來源于黃金貴、黃鴻初《古代文化常識(sh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