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紳,號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學家。他的文章奇古,詩富有文道,書法小楷精絕,擅長狂草。著有《解學士集》等,主持編纂《永樂大典》。
解縉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小時候聰慧,有神童之稱。五歲時讀詩一遍就能記住,七歲能寫文章,十二歲通讀《四書》,《五經(jīng)》并能理解其中義理。洪武二十年(1387)參加鄉(xiāng)試,一舉中的,名列榜首解元。 初入仕途并不順利,先后經(jīng)歷貶謫,被貶到家鄉(xiāng),在此期間他著書立說。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進京吊唁,被人誣告,后被建文帝貶為河州衛(wèi)吏。
建文四年(1402)被召回京,官復原職。
永樂元年(1403)成祖登基,升為翰林侍讀,后建立文淵閣,進入?yún)⑴c機務。不久,又升任翰林侍讀學士。奉命開始編書,最著名的就是《永樂大典》,期間被授于主編。
永樂二年(1404)內閣首輔,此時也是解縉最為得意之時。
永樂三年(1405)被召入宮商討立太子事宜。成祖本想立朱高煦為太子,后因解縉一句話而打消立朱高煦的念頭。
永樂四年(1406)因為立太子之事,遭朱高煦痛恨,此時朱高煦誣告解縉,被貶到了交趾。
永樂八年(1410)入京奏事,因為先覲見太子而不先見皇帝,朱高煦趁機進言,說不把皇帝放眼里,于是被成祖下詔獄。
永樂十三年(1415),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之后托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就這樣死了,年僅四十七,死后宗族妻兒被流放遼東。
楊慎(1488-1559)明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首輔楊廷和之子,四川成都人。幼時聰慧過人,好學,因為家庭原因從小受到好的家庭教育。七歲能背唐詩,十一歲會寫詩,十二歲能寫文章,十三歲隨父入京時就沿途寫詩。二十一歲時,參見會試因故落榜。二十四歲時(1511)殿試第一,考中狀元授翰林修撰。開始了政治生涯。
正德十二年(1517)因為武宗好色,到處擄掠婦女,絲毫不懼上奏章指責武宗,武宗卻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神秘駕崩,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朱厚熜想要為自己的生父生母立尊號,還要以皇帝的禮儀來對待。這就捅了馬蜂窩,內閣人員都不同意。楊慎和自己的同僚們等二百多人在金水橋,左順門一代跪著哭。朱厚熜下令廷杖,經(jīng)三次杖責,楊慎被打的奄奄一息,后被流放充軍云南。
在放逐云南的三十多年里,他奮發(fā)有為,再次期間著書立說,其中為人所知的就是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就是他寫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楊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99)七月去世,時年七十二。終時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自勉。他對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都有涉獵,并對經(jīng)史子集,詩文,書畫,古訓,文學,等都研究。一生博學多聞,實為第一才子。
徐渭(1521-1593)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文長,號青藤老人等,他喜歡給自己起號因此他的號也比較多。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正德十六年(1521)生于紹興府,剛出生后其父就去世了,十歲時,生母被逐出家門。十四歲時,其母去世。其性格孤傲,郁郁寡歡。六歲讀書,九歲寫文,紳士們稱他為神童。
在科舉路上屢遭坎坷,二十歲考中秀才,知道四十一歲經(jīng)過八次考試,也沒有考中。
嘉靖二十七年(1548)開私塾,開始研習王守仁學說。
嘉靖二十九年(1550)創(chuàng)作《今日歌》《二馬詩》痛斥嚴嵩誤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復試時又沒考中。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入邊,愛好兵法的徐渭加入抗倭隊伍,出謀劃策,引起胡宗憲注意。
嘉靖三十七年(1558)胡宗憲將徐渭招入自己麾下,稱為幕僚。曾多次為胡宗憲出謀,平定海盜以及倭寇。
嘉靖四十一年(1562)樹倒猢猻散,胡宗憲倒臺,徐渭離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因為與李春芳性格不和,想要離去,很是無奈。
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憲再次入獄后被殺,以前的幕僚受到影響。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拔下釘子往腦袋上訂,用錘子鑿子擊自己肚子,反反復復自殺九次之多,未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一次發(fā)狂中不滿自己的妻子,將其殺死,他因此被捕入獄,服刑七年。
萬歷元年(1573)因眾多友人援助得以釋放。后一心研究書畫,與友交流。
萬歷二十一年(1593)在窮困潦倒中去世,時年七十三,死前寫有《畸譜》記述自己坎坷人生。去世時只有一只狗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他的書畫影響了后來的畫壇石濤,八大山人等很多有名的畫家,清代畫家鄭板橋曾說:“愿做青藤門下一條狗”??梢娖澉攘?。
明朝三大才子,各有各的人生路,他們的才能時毋庸置疑的,在讀到有關他們的歷史時,時常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對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這么些有才的人感到驕傲。人生無常,有的人有才一生不得志,有的人得以善終。感嘆歷史的同時,也激勵自己要認真對待生活,這便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