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開了智慧的人,是先知。我們通過學《論語》,就是得到圣人的智慧傳承,這是最大意義!開啟了智慧的人生才稱為真正的人生。
原 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p>
譯 文
子貢問孔老師說:“即使貧窮但是能不諂媚,就算富有但不驕狂,這樣的人怎么樣呢?”孔子說:“這也算不錯了。但是還不如雖然貧窮卻樂于道,即使富裕但仍守禮節(jié)的人?!?/p>
闡 釋
本章記孔子一位非常著名的學生子貢與老師的問答。子貢極有才華,還高財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土豪。所以本章論財富與道德的關(guān)系。一般人看來,貧而不諂富而不驕就是很有修養(yǎng)了,這樣的人講道德不功利。也許子貢就認為自己做得不錯,頗有自得。
但老師的一番話就立馬提升了新境界。貧而樂道富而有禮,就不僅僅只是擺脫功利的境界,更要向著道德的境界努力。像顏回那樣即使貧困,但樂于學習,追求大道,這才是孔子理想的人格標準,也是對子貢的提點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