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黃草地,北雁南飛”的季節(jié),我喜歡到雞龍河邊走一走。此時的河湄,遠遠近近,層層疊疊,此起彼伏的一蓬蓬、一簇簇、一片片潔白的蘆花,綻放在藍天白云之下。風吹花動,漫天飛舞,紛飛如雪。
蘆葦搖曳著裊娜的身姿,顯得那樣的清雅飄逸,婀娜多姿?!?/span>十畝余蘆葦,新秋看雪霜”。
“秋日開花,一片白色,西風吹來,花飛如雪。”這是小學時讀過的課文《蘆花》里的句子,幾十年過去了,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記憶里。
古詩云:“三寺樓臺煙霧里,一川蘆葦畫圖中。”雞龍河湄的風景就在這句古詩里。你看,秋水微瀾,蘆影倩搖,河湄臥佛寺院的佛塔于水霧氤氳中朦朦朧朧,一川蘆葦更使景色迷蒙醉人,好一幅如夢如幻的畫。如果說秋風若一支悠揚的樂曲,那么,蘆花肯定是向金秋打出的旗語。素潔、飄逸、高雅的蘆花,鋪天蓋地雪一般的白,白得讓人的心靈得以凈化。
蘆葦暮修修,溪禽上釣舟。
露涼花斂夕,風靜竹含秋。
——唐·許渾《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
秋陽中閃耀著繽紛色彩、搖蕩起舞的蘆花,宛如當下爆勁的廣場舞,煞是壯觀。記得有人如是感慨:蘆花如淑女,恬靜、淡雅,飛舞中透著靈氣?!?/span>一川窈窕詫紅蓼,兩岸蘆葦明秋霜。”這優(yōu)美的詩句,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不對!不對!應該是‘飛入梅花總不見’”。
“你那是乾隆版的《詠雪》詩,我這是鄭板橋版的《詠雪》詩。況且梅花哪有這蘆花的浩蕩氣勢。漫天雪花只能對這轟轟烈烈,浩浩蕩蕩的蘆花才會情有獨鐘,才會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原來是一群學生面對這淡雅素潔、曼妙無比的蘆花,吟誦著詠蘆花的古詩。幾個學生或站或坐,面對一叢蘆葦花正談論得熱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蘆葦是最早出現(xiàn)在古典詩詞中的植物之一。它從《詩經(jīng)》里款款走來,將我們帶入一個純美的境界;它閱盡了鄉(xiāng)村板橋的霜晨殘月,經(jīng)歷了多少寂寂的風雪之夜;讓古詩里便有了這安逸閑適和哀愁?!?/span>
“你這詩意的描述,激起我‘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咱們來場‘飛花令’比賽怎樣?”一位學生故意捋一捋下巴,假作老先生模樣說。
“飛哪個字?”幾位學生一起發(fā)問。
“蘆花!誰輸了做一周的值日?!?/span>
“好呀,我先來?!?/span>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蘆花飛雪暗長汀,楓葉棲霞映秋水”。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
“菊色滋寒露,蘆花蕩晚風”。
“漁人已入興王夢,楓葉蘆花似未知”。
“澄江如練月華圓,楓葉蘆花岸岸連”。
“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
“你輸了!‘蘆花’倆字不能拆開”……
古代詩人筆下的蘆花,大都蕭瑟寒冷,悲哀愁苦。我沒有古人秋風秋雨長夜孤舟的多愁善感。喜歡蘆花是因為它曾陪伴我度過那段苦澀的青春歲月。給了我安慰,更多的是給了我溫暖。幾位學生的飛花詩賽,讓我憶起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在一所鄉(xiāng)村學校教書,當時學校生活辦公條件差,辦公室的門窗漏風,有時屋外鉆進的寒風能把煤油燈吹滅。身上還好說,那一雙腳簡直受不了。那年代,有雙“解放鞋”穿就不錯了,哪來的棉鞋。這“解放鞋”透氣性差。那時又年輕,一活動腳就流汗。白天鞋里濕漉漉的,晚上坐在門窗透風的屋里辦公,腳凍得又痛又麻又酥又癢。實在受不了,就起來蹦一蹦跳一跳,可剛坐下一小會,腳照樣疼痛難忍。躺下后腳在被窩里一晚上都暖不過來。
這事不知怎么被我家斜對門的三爺爺知道了,他送給我一雙“毛窩子”(用蘆花編織的‘棉’草鞋,當時農(nóng)村上了年紀的老人冬天喜歡穿著蹲在墻根抽煙拉呱曬太陽)。三爺爺對我說:“毛窩子難看,穿著干活也不方便,不是你這當‘先生’穿的鞋。不過晚上辦公穿一穿擋寒?!比隣敔?shù)睦习槿ナ蓝嗄?,兩個出了嫁的閨女十天半月來看他一次。
平常就三爺爺孤單一人,因而他特別喜歡孩子。小時候的我認為“蘆花”都是蘆葦?shù)幕ǎ侨隣敔敻嬖V我開“蘆花”的除了“葦”還有“荻”。他說“葦”的花絮大、灰白色,桿粗莊;“荻”花絮小、初開時有點淡淡的紅,桿細長?!叭敗笨上黧幭?,“荻”可用麻線結成“荻箔”囤糧食。難怪唐人有“秋風冷蕭瑟,蘆荻花紛紛”;“蘆荻花多觸處飛,獨憑虛檻雨微微”等詩句。
“鞭打蘆花”的故事就是三爺爺講給我聽的。后來讀到孔子“孝哉閔子騫”這句話,對蘆花的好感更加深了一層。三爺爺手巧,生產(chǎn)隊里的簍子、筐子都是他編的?!懊C子”的鞋口很粗糙,襪子很容易磨破,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艱難歲月里,磨破了襪子會心痛幾天的。母親戴上老花鏡,細心地用舊布把毛窩子的鞋口包起來。你別說,這“毛窩子”還真頂用,雙腳拱在里面,暖烘烘的,舒服極了。
“一聲橫笛外,煙火隔蘆花”;幾十年過去了,這事仍清晰如昨??上а?!蘊藏著親情、鄉(xiāng)情、陪伴我在山村學校度過了幾個寒冬的這雙“毛窩子”沒能保存下來,真遺憾!
幾位學生不知什么時候離開了這兒,河湄靜悄悄的。
“秋風忽起溪灘白,零落岸邊蘆荻花。”我走進蘆葦深處,亭亭玉立又神采奕奕的蘆葦,無比的曼妙,賞心悅目。
“迎風搖曳多姿態(tài),質樸無華野趣濃”這蘆花就是一首朦朧詩,滿載著詩情與畫意。我想當蘆花謝了,蘆葦枯了,那些吮吸著水鄉(xiāng)乳汁的蘆根,卻已在孕育著新的生命。
“溯溪流云去,樹約風來,山剪秋眉。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漪。楚天舊愁多少,飄作鬢邊絲。”風起,水漾,雁鳴,絮飛;“曲灘楓葉回漁棹,兩岸蘆花叫雁群。”蘆花搖曳,空靈清雅,超凡脫俗;江楓漁火,鄉(xiāng)情縈心,宛如夢境。“天高下征雁,水闊蘆花肥”;蘆花飛雪詩意濃啊!
這一幅“蒹葭秋雪”圖,把河湄點綴得美輪美奐,定格成一幀永恒的畫卷……
-作者-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