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
去掉妄想和分辨,回歸清凈自性佛。
在玉雕里有這么一個題材,半神半魔,被稱作“一念之間”,一直備受雕刻家與玉友的喜愛??雌饋砥嫫婀止值乃烤褂惺裁戴攘δ?
對現(xiàn)實世界的警醒
《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當一個人有了善惡之念時,如果任其發(fā)展,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因一念之差變成惡人。做決定之前要想好這個因會種出來什么樣的果。
小人物賭場上的一念,可能關(guān)乎全家的得失,大人物的一念,關(guān)乎國計民生。所以一念雖小,卻要慎重,這也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一直強調(diào)“人之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的原因。
一念之間的和田玉題材也是表達這個道理,它來自佛教用語,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似,他們表達的意思都是要警醒世人保持本心。
一念就是我們現(xiàn)實世界的寫照,有惡的念頭要及時損止,保持原則不要迷失自我。同時也要學會放下偏執(zhí),一念之間天地皆寬,一念之間,萬般自在。
藝術(shù)的美感
佛牌佛像玉雕我們已經(jīng)太熟了,佛是人們的信仰,來源于人卻高于人,身上的那份禪意也是雕刻師們所追求的。而魔則不同,魔的張狂之氣與佛完全相反。
“一念之間”是在同一塊料上雕出來兩種極端的意境,難度不可謂不高。
現(xiàn)在和田玉市場緊俏,好的籽料也越來越少,“一念之間”也是玉雕師的另一種化腐朽為神奇,可以巧妙的將瑕疵變成特色,賦予和田玉新的生命與更獨特的意義。
因為一念之間是很哲學的話題,佛與魔本無定性,只是隨著本心變化。所以除了對雕工的要求,設(shè)計的巧思,更需要玉雕師的理解。
就像天氣有好壞,人也有善與惡,這的兩種極端,兩種形態(tài),理解中更多的是追求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又極致的美感這也是人們對它喜愛的原因吧。
造型與寓意的追求
在眾多佛像中,“一念之間”無異是特殊的,因為這種特殊與別具一格,有很多人認為“嚇人”“丑雕”?!吧啤迸c“惡”“神”與“魔”,本就是兩個極端,合在一處,難免讓人吃驚,但這也是它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
有個成語叫“一念通天”,與一念之間表達的哲思相同,出自魏伯陽《參同契》:“勤精不退,一念通天,神魔無懼?!?/p>
意思是說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成就到達巔峰,必將無懼萬物,無懼神魔。
所以一念之間除了給人們以警示,也包含了希望人們可以一心一意,無懼塵世,無懼紛擾,保持清醒,永遠可以做自己,無懼神魔,無愧天地。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這種“一念之間”的題材不知道你動心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