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洋氣,紹興柯橋區(qū)正式開啟智能垃圾分類新時代!
近日,柯橋藍天華都苑、玲瓏小筑、米蘭公寓等5個小區(qū)建成垃圾分類智能化小區(qū)。
那就一起看看這個智能垃圾分類系統(tǒng)牛在哪里?
這些小區(qū)每戶人家都可以辦理一張專屬的“智能二維碼卡”,這張“專屬”卡片就是每個家庭的垃圾專屬“身份證”。
有了這張卡,小區(qū)居民每月可以去垃圾袋自助發(fā)放機上,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廚余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各一卷。
這些領取的垃圾袋上,都印上了和居民“一戶一卡”相對應的二維碼圖標。居民丟垃圾前,只要在智能垃圾桶前刷一下“智能二維碼卡”或掃一掃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對應顏色的垃圾桶門會自動打開,這樣就不會投錯箱口了。
周報君也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常識啦~
垃圾如何分類——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于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jié)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jié)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jié)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jīng)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wèi)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通常根據(jù)垃圾特性采取焚燒或者填埋的方式處理。
在此周報君也要呼吁大家學會垃圾分類,做到垃圾分類,盡自己的一份力,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生活周報》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