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奢華的珠寶展現(xiàn)了一個古老的國度悠長而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地方,能夠同印度一樣,誕生如此堅實有形而富有內在力量的珠寶。繁復的工藝造型、精雕細琢的花紋、以及大膽的用色給人帶來愉悅的美學享受;不僅如此,普通的寶石一旦被賦予了象征主義的色彩,就會成為具有某種意義的護身符。
印度傳統(tǒng)工藝
印度大地,一直被稱為是孕育偉大的鉆石,寶石和珠寶的搖籃,于是,印度珠寶首飾的繁榮發(fā)展是毋庸置疑的,其在樣式設計和寶石鑲嵌方面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昆丹鑲嵌工藝
昆丹鑲嵌工藝是印度最古老的珠寶鑲嵌手工藝之一,使用這種工藝鑲嵌寶石,既不需要“爪”的鑲嵌,也沒有機械的參與依然能神奇地讓黃金如絲緞般環(huán)繞著各種寶石,且將寶石固定地十分牢固。
昆丹鑲嵌工藝,是工藝超群的工匠將24K黃金捶打成一片片輕薄精致且極為柔軟的金箔,然后小心嵌放入寶石與托架之間,并巧妙遮蓋住用來固定寶石的紫膠,無須任何焊接或加熱,只需沿著寶石本來的輪廓,讓絲緞般的金箔在金匠靈動的指間下流暢地完成每一次起承轉合的推壓,再經過精心地拋光打磨,一件精美的充滿印度風韻的鑲嵌寶石首飾就此誕生,而寶石之美也經由昆丹鑲嵌工藝從此凝固流傳。
昆丹鑲嵌工藝誕生于偉大的莫臥爾王朝并從此蓬勃發(fā)展。由于當時的莫臥爾各代皇帝在北印度極力推崇在首飾上選用未經雕琢的寶石,加之印度人對黃金純度的偏愛至極,致使昆丹鑲嵌工藝應運而生。昆丹鑲嵌工藝至今都是印度,特別是齋浦爾和比卡內爾地區(qū)本土最重要的首飾鑲嵌工藝。
金屬珠粒工藝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1世紀金屬珠粒工藝就已經廣泛應用于珠寶制作中。此工藝非常簡單,只需將與想要的珠粒大小相應尺寸的金屬長條進行加熱,直到金屬在高溫下熔化形成一個個勻稱的液體金屬球,再根據設計及圖案滴在需要裝飾的首飾表面,冷卻后,這些小珠粒就會牢牢地粘住。雖然簡單,這小小的金屬珠卻可以勾勒出任意繁復的花紋圖案,總是給單調的設計帶來幾分躍動的活力和與眾不同的精致。
凸紋雕花工藝
凸紋雕花工藝,通常會將片狀黃金或白銀的背面放在已有花紋的模具上,經過各種沖壓工具的重力敲壓后會在正面形成三維立體的形狀和式樣,再通過技藝高超的工匠對表面進一步雕刻、增加和強化細部的花紋與紋路,最后整件首飾就像是一幅可以隨身佩戴的精細入微的立體浮雕。每一件精美絕倫的飾品都經由不計其數(shù)的敲擊和輕刻,在那一道道紋路里,凝聚的便是印度源遠流長的藝術與文化。
金屬絲工藝
在印度首飾中,一個不過是由幾條粗細、長短不同的金銀絲通過纏繞在另一根金屬芯上,或自行卷曲成空管,或利用不同長短的金屬絲管彼此交錯搭配等各種富于想象力的工藝組合,豐富且充滿變化節(jié)奏的首飾形狀和結構,但看起來卻奢華無比的項鏈或手鐲擁有珠寶般的華美氣質。金屬的所有優(yōu)秀特質都被出色的金屬絲工藝完完全全地表達出來。
琺瑯上色
琺瑯工藝是巧妙利用天然有色礦物質上色,將礦物粉料填裝進事先在首飾金屬表面做好的凹洞,通過嚴格精準地加熱燒制,便幻化為鮮艷的翠綠、深邃的藍以及濃郁如鴿血的寶石紅色等。
而這些驚艷的美麗顏色又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樹木、盛開的花朵、妖嬈動人的枝蔓、抑或生動豐富的人間百態(tài)神話故事,卻在印度特有的粗獷手工感中透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精致之美。
琺瑯工藝常常被用來裝飾珠寶的背面或兩側,不僅為首飾增添了立體美感,同時也能保護貴重的黃金基底的最小磨損。當炫目的琺瑯與各色寶石及黃金相互輝映,那一件件珠寶便早已是眼前的“人間天堂”。
古今結合 ,與時俱進
在越來越彰顯個性,突出自我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更加關注產品本身是否獨具本民族獨有的特色,以及是否具有高超精湛的工藝。
孔雀在印度
黑雨云層聚集在地平線上,一個慢打雷聲,柔和的陽光穿透云層的天空,雨滴落在一片片樹葉上,成群的五彩繽紛孔雀飛舞于天空——在印度,這是一個當?shù)厝耸质煜さ纳顖鼍啊?/p>
在印度,孔雀是印度的國鳥,被人們認為是帶來雨水的信使,也有預示著帶來豐收的幸運寓意。這種景象不僅存在于生活中,更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印象深刻。對于印度人們來說,孔雀的到來便是幸運降臨的象征。
于是,孔雀是印度設計師經常使用的創(chuàng)作題材。“孔雀”珠寶,以印度傳統(tǒng)工藝為塑造方式,印度風情濃厚,采用瑰麗的寶石、明亮的鉆石、精美的珍珠、明潤的翡翠以及搪瓷制作而成,呈現(xiàn)一組色彩斑斕的“孔雀”極富印度風韻的藝術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