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顧名思義,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特別多。比如,這一天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破五這天也不宜做事,否則到來的這一年里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還有迎財神,送窮,吃餃子等風俗。
迎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財神。相傳財神即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
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正月初四24點后),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掃房子
大年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打掃衛(wèi)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里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wèi)生的,有了垃圾也只能先放在屋里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說是動了一掃帚好運氣就消失了??善莆暹@天,卻要徹底地大掃除。等將垃圾掃到一個角落,拿來一個大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
吃餃子
大年初五,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禍。另外,餃子的形狀酷似金錠,所以吃餃子也是一種慶祝財神誕辰的方式。這一天的餃子餡兒一定要自己剁,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掉,預示著來年一切都順利。天津人在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開市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也有人說,人們一年的財運都是由財神決定的,趕在財神的生日開市不論你的生意如何,這一年的財運都會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