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紹興市東湖景區(qū)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桃花源記》陶淵明
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以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zhì)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我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理想中的境界。
但其實,紹興就有那么一個“世外桃源”,她的名字叫東湖。
說起東湖地形成,可謂是“天意人工兩無意”。東湖所在地原是一座青石山,因石質(zhì)堅硬,所以從漢代開始,這里就是一個采石場,經(jīng)過上千年地開采,直到地下水漸漸涌出,采石場也因此被廢棄了。清代光緒二十二年(1896)紹興著名學(xué)者陶浚宣(陶淵明第四十五代孫,清末著名書法家)看中此地,在其兄陶在寬、陶仲彝地資助之下,耗資8000銀元在此地依照“桃花源記”意境,筑堤造景,于1899年建成如今這座江南有名的私家花園。
東湖山明水秀、巖奇洞幽,有“江南水石大盆景”之美譽(yù)。景區(qū)內(nèi)有仙桃洞、喇叭洞、陶公洞等奇巧景觀,還有如聽湫亭、飲淥亭、霞川橋、秦橋等恰到好處的人工點綴,身處東湖猶在畫中。
“橋如虹,水如空,一葉飄然煙雨中?!碑?dāng)烏篷船慢慢地劃開平靜清澈的湖面,欸乃的槳聲定讓人如癡如醉。
當(dāng)你來到東湖,你可以乘坐烏篷船泛舟湖上,穿過各式石橋,游走于令人震撼的石洞奇景,聽著婉轉(zhuǎn)的越劇,悠閑地游覽完東湖最核心的風(fēng)貌。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步行游走于白玉長堤,在景區(qū)內(nèi)小稽軒,喝上一杯濃郁的咖啡,坐在臨水窗口,看烏篷緩緩劃過;或到稷壽樓吃上一碗冰涼爽口的木蓮豆腐,品上一杯地道的紹興黃酒;再或者循聲偶遇吹笛的佳人,也許,所謂世外桃源里神仙般的生活也不過是如此吧。
東湖有太多數(shù)不盡的美景待您去找尋,去發(fā)現(xiàn),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