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盛開的花卉中,最負聲名、最惹人喜愛的草本花卉恐怕莫過于秋海棠了吧。作為被子植物的十大屬之一(可能還位列前5),秋海棠屬可是一個名門望族,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均有分布,屬內(nèi)種數(shù)可能有超過1800種之多。
但在我國常為人們所熟悉的種類不多,主要是秋海棠(有時也稱作中華秋海棠)、四季秋海棠、球根秋海棠(或麗格秋海棠)、竹節(jié)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等少數(shù)種類或園藝品系。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秋海棠屬的“屬長”大人——秋海棠(B. grandis)啦!先安利一下本園觀賞點:礦坑花園入口水杉林下,一處比較隱秘的地方,看你找不找得到嘍!
海棠是一種以雅致著稱的花卉。在我國古代又稱其為相思草、八月春,被予以“相思懷春”之意,后又多與“苦戀”的愛情故事扯上關系,故又被冠以“斷腸花,斷腸草”,寓意“肝腸寸斷”。清朝詞人高士奇在詠秋海棠的詞《南柯子》中寫道:“嫩碧叢新葉,嫣紅綴小枝?;\煙邑露更多姿。閑倚疏闌、偏稱晚涼時。冷艷妝初卸,微酡態(tài)故低。非關春睡也相宜。別有風情、無地著相思。”詞人把秋海棠比做“冷艷”的秋美人。
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于秋海棠的動人故事?!恫商m雜志》上載:“昔有婦人,懷人不見,恒灑淚于北墻之下,后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綠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即今秋海棠也?!保ㄗg:古時有一婦人,因懷念心上人,常面墻而泣。后來灑淚之處竟然長出了一棵草,花嫵媚動人,花色又極像那婦人的臉。)
相傳南宋大詩人陸游與其表妹唐琬甚為交好,然而陸母因?qū)Ψ郊揖池毢幌胱岅懹闻c知書識墨的才女唐琬戀愛,陸母遂托人在遠地為他謀取仕途,想借此斷絕兩人的關系。臨別時唐琬贈送一盆秋海棠給陸游留念。一別十年,陸游回歸故里后,唐琬早已改嫁他人。就在陸游重游故地沈園時,兩人在橋頭意外相遇,彼此痛苦萬分,陸游過了橋便在墻壁上題了一首千古經(jīng)典《釵頭鳳》以寄哀傷,唐琬也和詞一首,不久便郁郁死去,后人便把秋海棠作為苦戀的象征。海棠是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野生秋海棠。外表看上去是一種非常柔弱的草本,脆嫩而多汁的莖葉簡直不堪一擊,然而在我國分布卻十分廣泛,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多個省市均有野生分布,也是該屬成員中最為耐寒的一種。要做到這點,沒有兩把刷子可是不行,那么它究竟深藏著什么本事呢?原來在秋海棠地下,能長出球形的塊莖(簡稱球莖),可以儲藏營養(yǎng)并兼有繁殖的作用。憑借這個地下營養(yǎng)器官,可以在環(huán)境不適宜生長時進入休眠,而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季或躲過干旱少雨的旱季。
另外,秋海棠還具有本屬植物普遍具有的一個本領,那就是“分身大法”!在環(huán)境適宜的時候,秋海棠的葉子脫離母體后并不會立馬枯死,而是可以在葉柄與葉片的連接處,以及小葉脈的交匯處長出叢生芽,每一個叢生芽都可以長成一個與原來母株一模一樣的個體,這就是無性克隆(無性繁殖)啦!
當然,秋海棠的有性繁殖能力那也是驚人的!一個果莢就能結出上千粒細如塵埃的種子,更別說一個植株就能開出上百朵花結上百個果莢!海棠的花為單性花,雌雄同株,均為粉紅色,均由四枚花瓣十字狀排列。雄花僅具有雄蕊,不能結實。多枚金黃色雄蕊基部合為一體,甚是可愛。而雌花則具有下位的子房和扭曲的柱頭,子房外常具有3個棱,具薄翅,一枚較大,另兩枚較小,而柱頭常分裂為3枚。雌花和雄花常排列在一起(或者有時不在一起),形成稀疏的聚傘花序,但同一花序內(nèi)的雌、雄花基本不會同時開放(偶爾也會同時開),以避免自交授粉。(長期自交或近交會導致后代衰退,這么平白淺顯的事情大家都明白我就不多說什么了...)
上圖示:雌花的柱頭
上圖示:雌花的子房
上圖示:雄花及雄蕊(可以清楚地看到雄花先開,雌花尚未打開)
'每周一花'欄目是本微信公號自今年上半年堅持在做的一個花卉科普系列,主要選取當下園內(nèi)時令花花卉進行重點介紹。每周二固定推送,希望大家喜歡!想聽什么植物故事也可以跟小編說哦!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