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波恩的一家中餐館,一頓簡單而溫馨的年夜飯,卻讓羅小慈難以忘懷。這是她第一次在海外,和70多個人一起過年。從2月6日開始,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從英國倫敦開啟了春節(jié)期間為期半個多月的歐洲巡演,途徑4國8城。連日的奔波讓她覺得這不像是在過年,沒有買年貨沒有貼春聯(lián),沒有家人的陪伴,腦子里始終繃著一根弦。但抵達不同的城市,將來自中國的新春祝福傳遞給不同的人,又像是一連過了好幾個年。
布魯塞爾,廣場上的中國花燈,歐洲的中國年味越來越濃。 吳桐 攝
在從巴黎去布魯塞爾的大巴上,羅小慈說,這一路上,每一天都有事情讓她感動:“在巴黎那場演出,我在觀眾席里聽著《紫竹》的江南曲調(diào),感覺眼淚就在眼睛里打轉(zhuǎn),它觸及了我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到了異國他鄉(xiāng)才會有鄉(xiāng)愁,才能感受到樂團70多個人像親人一樣,相親相愛,心和心連在一起?!?從《海上生民樂》音樂版的創(chuàng)作、修改,到反復(fù)幾輪的排練,再到走出國門,走進歐洲一流的音樂廳,這一路遇到了無數(shù)的問題,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糾結(jié)。但一路走來,在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的過程中,大家一點一點漸入佳境,整個團隊建立起彼此信任、彼此支持的友誼。
《海上生民樂》在倫敦巴比肯藝術(shù)中心上演 周薇 攝
來之前,羅小慈內(nèi)心也會有許多顧慮,70多個人,在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犧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遠赴歐洲,這一切值得嗎?在倫敦巴比肯中心、在巴黎愛樂音樂廳,謝幕時觀眾們持續(xù)不斷的掌聲和歡呼聲,以及這種認可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大家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在歐盟的心臟布魯塞爾,超過2000位觀眾在謝幕時兩次起立為海派民樂鼓掌喝彩。觀眾托馬索說:“中國民樂太精致了,豐富的層次和變化讓我驚嘆,聽完這場音樂會讓我特別想開始學琵琶這件美妙的中國樂器?!痹跉W洲觀眾的熱情中,羅小慈感到《海上生民樂》找到了她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拔覀冊絹碓接凶孕帕?,海派民樂要堅定當代氣質(zhì)和國際表達的探索路徑?!绷_小慈說。
布魯塞爾文化中心,起立為《海上生民樂》鼓掌的觀眾。 吳桐 攝
一路前行,年越來越近。在英國,整個春節(jié)期間,30余個主要城市有上千場春節(jié)慶?;顒釉谂e行,舞龍舞獅、中國服飾和書法體驗等活動,既讓華人感到親切,也成為當?shù)厝肆私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一扇窗口。在巴黎,世界著名的巴黎愛樂音樂廳特別舉行了“中國周末”,張軍演繹的昆曲《牡丹亭》、陳其鋼作品音樂會等集中上演,吸引了許多喜歡中國文化的觀眾。在布魯塞爾,廣場上擺放了來自中國的花燈,大紅燈籠也在夜晚點亮。在這些城市,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的到來,讓中國年的氣氛變得更加濃厚,也在音樂中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中國?,F(xiàn)場表演和網(wǎng)絡(luò)直播的疊加,讓“《海上生民樂》,天涯共此時”成為現(xiàn)實,世界觀眾在中國旋律、中國節(jié)奏中走向新的一年。
巴黎愛樂音樂廳的“中國周末” 吳桐 攝
我的推薦:
我要推薦我正在看的一本書,是瑞·達利歐的《原則》。因為在歐洲巡演期間,有許多時間是在飛機、火車和酒店房間里度過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冷冰冰的,不像是來自一個藝術(shù)家的推薦,但藝術(shù)不僅僅是激情,也需要理性,需要原則。
羅小慈隨身攜帶的瑞·達利歐《原則》 周薇 攝
《原則》的作者達利歐是對沖基金橋水公司創(chuàng)始人,這本書是他所總結(jié)的工作的原則,生活的原則。達利歐在書中提到的許多原則對我來說都很有啟發(fā)意義。比如,他講到“透明”在一個團隊中的重要性。在樂團里,這樣的“透明”也十分重要。一個創(chuàng)意產(chǎn)生了,就應(yīng)當拿出來讓大家一起探討和論證,遇到問題也是一樣,透明讓大家共同面對難題和挑戰(zhàn),讓每個人的價值都能發(fā)揮出來。藝術(shù)一定是開放的,是真誠的,是敞開心扉的。一流的就是一流的,平庸的就是平庸的,騙不了人。你必須勇敢地去面對、去探索、去提升。真正好的藝術(shù)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打動人。
藝術(shù)需要原則。這樣才能在可控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節(jié)制的平衡的美,一種既感性又理性的光彩,而不會成為脫韁的野馬。原則本身也是一種藝術(shù)。
推薦人:羅小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