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佛禪寺大雄寶殿平移后完成加固,
終于在2018年迎新活動中重新開放了!
▲點擊視頻,觀看修繕后的玉佛禪寺航拍
上海玉佛禪寺作為滬上名剎,地處城市中心區(qū),始建于1918—1928年,其大雄寶殿是上海市第二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和普陀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大雄寶殿經過百年變遷,面臨著消防、交通、建筑結構、高密度人員集聚等多重公共安全隱患。為了消除這些安全隱患,更好地保護寺院歷史建筑,上海玉佛禪寺于2014年7月正式啟動“消除安全隱患保護性修繕工程”,借助現代平移技術將大雄寶殿向北位移30.66米,到位后抬高0.85米。
據悉,上海玉佛禪寺修繕工程是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采用“頂推式平移技術和交替式頂升技術”對大雄寶殿進行整體移位。該工程“中軸線”區(qū)主要包含大雄寶殿、觀音殿、鐘鼓樓、殿前廣場及東西區(qū)連廊鑲接等施工內容。
大雄寶殿供奉著佛像均為文物保護對象,為了保護大殿歷史風貌和文物價值的傳承,此次大雄寶殿移位將大殿和殿內的文物佛像一起整體同步移位。針對同步移位所面臨的難題,研發(fā)了傳統(tǒng)木結構廟宇建筑帶文物佛像整體同步移位施工關鍵技術,同時提出了木結構建筑組合式隔震連接技術,以減小移位后的大雄寶殿在地震下的不利影響。以上技術應用在上海乃至國內屬首次。
2017年9月2日,大雄寶殿正式開始向北平移,16天內平移30.66米,向上頂升0.85米
2017年5月18日,玉佛禪寺大雄寶殿正式封閉,開始向北平移前的準備工作
在具體介紹工程項目前,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平移是怎么一回事?
平移建筑物是一項技術含量頗高的技術,它把建筑結構力學與巖土工程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其基本原理與起重水平移動重物相似。
主要的技術處理
1
將建筑物在地基某一水平面切斷,使其與基礎分離變成一個可搬動的“重物”
2
在建筑物切斷處設置托換結構,形成一個可移動托盤結構
3
在新舊基礎間設置行走軌道梁
4
安裝行走機構,施加外加動力將建筑物移動
5
就位后拆除行走機構,進行上下結構連接
據悉,我國掌握建筑物移位技術大約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至目前為止,國內開展的建筑物平移數量已有一百余棟,此項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也日臻成熟,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采用頂推式平移技術對大雄寶殿進行整體移位
平移過程將分三步走:
① 先對大雄寶殿進行加固托換,與原基礎切斷,將其放置在平臺上,進行整體移動和抬升,這個平臺我們稱之為上托盤梁;
② 在托盤梁下部修建一滑移軌道,滑移軌道和托盤梁間安裝滑動裝置,利用水平千斤頂頂推上托盤梁,使大雄寶殿沿著軌道方向滑移到新的位置,再安裝千斤頂進行交替頂升,抬升大雄寶殿就位;
③ 最后將大雄寶殿與新基礎進行連接。
木結構柱作為大雄寶殿豎向承重構件,承載大雄寶殿所有荷載,對大雄寶殿進行整體托換需對所有木結構柱進行托換,由于年代久遠,部分木結構柱已空心老化,柱身無法夾持托換;木柱及柱下鼓蹬文物價值高,托換不能損壞原貌。
![]() | ![]() |
充分利用木柱鼓蹬構造形式,研發(fā)可拆卸現澆混凝土抱箍裝置,采用四組拉結拼裝抱箍圍合托換木柱鼓凳,形成可靠的木柱托換體系。
抱箍托換木柱后,通過拉桿懸吊轉換及鋼梁重先分配,將木柱上部荷載托換轉至托盤梁上。托換完成后可直接拆卸混凝土抱箍,恢復鼓蹬原樣,避免了文物木柱及鼓蹬的損壞,實現了木結構安全穩(wěn)定的托換。
佛像同步平移,需對佛臺進行整體托換,而佛臺外形龐大,內部情況不明,據前期超聲波測繪表明結構整體性比較差。坐立于佛臺上的佛像及壁塑、泥塑彩繪,極易破損,平移過程中需對其進行保護,確保不被損壞,施工難度大。
通過鉆孔取芯探查佛臺基礎內部構造,采用密排式型鋼托換樁水平托換佛臺,為保證中間佛臺在鉆孔過程中的安全,對佛臺進行封閉圍箍(分段施工)。
中間佛臺在鉆孔開始時遇到內部三合土松散、成孔困難、踏孔等問題,對于出現塌孔、踏孔的情況,采取注漿固結的措施,再重新成孔。
采用文物佛像形體夾板式被動加固技術對佛像進行加固保護。在佛像四周搭設剛性框架,立于托換梁上,鋼框架與佛像間沿豎向分段布置水平木夾板和限位肋板,肋板與佛像間的空隙通過柔性防火材料纖維支墊進行填充。通過柔性支墊和限位肋板,防止佛像平移過程中的傾倒與損壞。
采用臨時鋼支撐對整個大殿結構進行加固。在木柱周圍包鋼板與水平鋼支撐通過螺栓連接,只限制其水平位移,不限制豎向位移,對加固木結構建筑和佛像佛臺進行遠程移位監(jiān)測。
頂升過程中,為了防止液壓千斤頂的意外失效,研發(fā)出新一代交替頂升裝置。該裝置能主動施加頂升力,在千斤頂頂升過程中,該隨動裝置不僅可以自動伸長跟進;而且同時實施頂升力,隨時消除隨動裝置下的支撐托架體系的壓縮量,消除各支撐點之間的高差問題,有效保證了上部重載物的安全。
模型可以動態(tài)顯示當前項目的進展情況。通過拖動進度條,也可以動態(tài)展現項目的歷史數據,還原出當時的測值數據和平移位置。采用圖表的形式,實時呈現工程的當前進度、關鍵數據、歷史情況等。
▲玉佛禪寺三維掃描模型
不管是頂升還是平移過程,都很震撼!
小小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