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渡花鳥市場關(guān)閉的時候,引發(fā)了一波懷舊潮。雖然這幾年看上去花鳥市場不是那么緊俏了,但其實它與老上海的情感連結(jié)還是很深的。比如到了過年的時候,想要在家里放幾支蠟梅應(yīng)應(yīng)景,首先想到的也是去花鳥市場轉(zhuǎn)一轉(zhuǎn)。在上海人的業(yè)余生活里,花鳥魚蟲是消遣和享受的“四大金剛”。
當年,逢到周末,上海一些花鳥市場里買花、玩蟲、賞鳥、觀魚、看石的玩家,只能用人山人海來形容。老人家會說:“那時小街市面很旺,有骨牌,象牙,照相,畫像,舊書,茶館,藥鋪,古玩店,花鳥魚蟲店等,店攤何止千家?!倍?,外地的親朋好友來玩,一定要去城隍廟的,整個城隍廟就像一個碩大的“花鳥市場”,賣花草盆景、賞石擺件、翠鳥白鴿、紅魚綠龜、蟋蟀鳴蟲、花貓黑狗樣樣都有。
花:養(yǎng)花意味著責任
據(jù)史料記載,“清代中葉,花卉與其它農(nóng)業(yè)副產(chǎn)品一樣,由花農(nóng)提籃挑擔上市銷售,少量香花由小販加工成各類花飾沿街叫賣。老城內(nèi)有一個叫花草浜的地方,花農(nóng)常在河邊灑水澆花并歇腳叫賣,城里買花的人也來次選購,日久在此地形成花樹集市,后來填河筑路,如今的花草弄就是老上海遺留的地名?!?/p>
光啟路口,戲臺邊,只容一人通過的花草弄
“19世紀80年代,上??h城已經(jīng)有20多處私營園藝農(nóng)場和花店。1917年,由上海花樹公所董事發(fā)起籌集銀元5000余元,在南陽橋(今東臺路)附近建了一幢名為聚花樓花園的兩層樓房,并在樓旁和樓后空地搭建席棚,作為公所的所址和交易市場,1930年1月這里正式定名為上海市花樹市場,1937年3月,花樹市場遷移到城南斜橋制造局路130號花神廟旁營業(yè)?!?/p>
19世紀末的花神廟
解放前的上海,花店最多在抗戰(zhàn)勝利時,為129家。到解放后的1951年,增至148家。至1956年公私合營,有花店71家。那時,花店生意倒在寒冬花淡時好,賣盆景、溫室盆花和水仙等不多的冬令花是小頭,圣誕和春節(jié)銷售是大頭,業(yè)內(nèi)稱“一年靠一冬”。
1966年8月23日,除上?;B商店,全市其他46家花店關(guān)門。
在無花可種的日子里,種得最多是帶刺的仙人球、仙人掌、仙人柱,蓬勃旺盛的太陽花和一生一色的寶石花。沒水仙,把青菜、黃芽菜芯養(yǎng)在水里,照樣生出修長嫩葉,綻放小黃花,雖聞不到香,但心能感覺。種花無花盆,就用壞搪瓷茶缸、甚至痰盂。
上海人種花叫“養(yǎng)花”,養(yǎng)就意味著責任。老早上海人過年喜歡到小菜場邊的花攤上請進水仙、天竺、蠟梅、銀柳插在古色古香的瓷花瓶里,這是多少年來上海人約定成俗的迎接新年的習俗,小孩子看到大人捧進來這些花卉,也開心得不得了。
梔子花、白蘭花
聽老人說,從前上?;ㄊ袌鲆再u白蘭花、茉莉、玫瑰等香花為主,大客戶是汪裕泰等茶莊和張祥豐等蜜餞行,用于加工花茶和食品香料。每年春天,上海有些花店或花鳥市場也賣桃、李、梅、杏、柿、葡萄等果樹苗,供有庭院的居民種植。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九江路
舊上海流行香石竹、唐菖蒲、馬蹄蓮等切花,以及四季海棠、櫻草、兔子花等盆花。有時春節(jié)前九江路還舉辦年宵花市,出售天竺、臘梅、水仙以及“”歲寒三友”松竹梅盆景和各種樹樁盆景。
鳥:遛鳥是交流
上海鳥店最早在老城隍廟九曲橋西南。起初是市,無店有攤,形成在1821至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年間。后攤變店,因經(jīng)營鳥類不同而成南北兩幫。以賣芙蓉、繡眼、黃騰等南方鳥是南幫,有黃福興、俞順興和桂芳等店;以賣百靈鳥等北方鳥的北幫有榮順祥、三合成和雙盛永等店;南幫鳥籠多為方形和長方形,北幫多為圓形。
1920年前后,廣東路西面一帶又形成新的鳥市。賣鳥,鳥籠,鳥食缸等,抗戰(zhàn)后期,鳥店春天以賣鳥賣鴿子為主,秋天以賣蟋蟀及養(yǎng)蟋蟀配件為主,后來又成為蟋蟀市場。
老城隍廟九曲橋西南最早曾經(jīng)有許多鳥店
養(yǎng)鳥需遛鳥,多在綠化地帶。籠蒙布,吊樹上或手提。遛鳥是交流,有時也斗鳥。斗是推優(yōu),比誰家養(yǎng)得好唱得好。
小孩子則喜歡在花園里捉小麻雀,如果正好捉到一只想學飛不慎跌落的麻雀,就在它腿上系根鞋底線,養(yǎng)在紙盒里,散點米。那幾天,家不安寧。老麻雀在上“嘰嘰喳喳”,小麻雀在下“喳喳嘰嘰”……還有的人能把捉的麻雀馴服,上海人叫“養(yǎng)家麻雀”,養(yǎng)得認家了。麻雀腦袋染紅藥水,手一拋,飛出去;轉(zhuǎn)回來,落在肩上,不要太神氣,感覺不是小小麻雀,而是碩大兇猛的隼。
圖片攝于上世紀五十年代
魚:上海人把金魚叫做“金金魚”
1920年,有個河北文安縣人孫連忠販金魚到上海設(shè)攤,在今天的烏魯木齊路附近建池養(yǎng)魚。后來,他家鄉(xiāng)親朋好友也來上海養(yǎng)金魚,這些魚先送到連云路花鳥市場出售,有的批發(fā)給小販,然后到跑馬廳、新閘路、康定路等處肩挑兜售。
1937年,膠州路新閘路口出現(xiàn)一家熱帶魚專營店,當時一對五彩神仙魚,要價三百銀元,價錢在花鳥蟲里拔頭籌,引得一些好奇市民圍觀。之前熱帶魚都是兼營,有日本人開的雜貨店,也有中國人開的鳥店,甚至連永安公司也擺柜開賣。
五彩神仙魚(網(wǎng)絡(luò)圖片)
當時,賣金魚的固定攤頭在呂宋路(今連云路)。而三角地菜場、新閘路和康定路等地,常有挑擔流動賣魚。銷路最大是當年產(chǎn)魚,年銷量數(shù)十萬尾,因魚小便宜,沒小指粗,只一寸來長。一般看不出品種,只挑雙尾巴且尾巴大的,養(yǎng)單尾巴要被人笑。兩歲以上的,價錢就高了,名品每尾要價幾擔米,常人買不動。
上海人把金魚叫“金金魚”。養(yǎng)魚的比種花的少,解放前才50戶魚攤販。至1958年合營時,全市金魚、熱帶魚攤販也只有54戶。而店有5家,其中鼎興泰、康華兩家賣金魚,其他三家做熱帶魚生意。
蟲:玩的是情懷
一位老上海講述了他對花鳥市場的感悟——
小學時,我家就住在曹家渡附近。那時候,并沒有什么曹家渡花鳥市場,但長寧支路這條馬路菜場上,有那么一段,頗類似花鳥市場。除了應(yīng)時賣一些小雞子兒、小青蛙之類以外,平時以金魚、假山石、文竹之類作為常銷貨,估計這就是1980年代花鳥市場的雛形吧。
到了夏秋之際,這里又成了玩蟲者的樂園。先是“叫哥哥”此起彼伏的聲音,這種蟲子,北方人稱之為蟈蟈。我一直分不清蟈蟈、蝗蟲、螞蚱之類,但夏秋之際,聽得到這樣的蟲鳴,能感到時光在流轉(zhuǎn)。確實有一種滄桑存在其間。
玩蟲,一般玩不過冬天。此話當然不能絕對,我以前單位有個司機丁師傅,就是個玩蟲能過冬的主。秋冬之際,他的懷里總是揣著一個小小的透明塑料盒子,盒子里就是一種把玩之蟲。我不懂蟲,猜測可能是金鈴子之類。到過完年,丁師傅養(yǎng)的金鈴子還能鳴叫。像他這樣的上海爺叔,就是那些個花鳥市場的老主顧。
對于我來說,在花鳥市場沒有消費過一盆花和一只鳥,倒是買過一塊青山石。有那么一陣子,幾乎上海的每個花鳥市場里總有那么一兩個攤位可以刻印章。這絕不是那種街邊的電動刻圖章的小店,而是專門學過寫篆刻技法者設(shè)的攤位。篆刻水平不見得高,但類似漢篆滿白文、細朱文之類,還是可以稍事拿捏的。亦有賣連環(huán)畫小人書的,賣貼紙畫的,賣小擺件的,總之,如果能讓你弄堂里的小屋蓬蓽生輝的文雅小物件,這花鳥市場都有。
我覺得,后來的花鳥市場之所以逐次“凋零”,完全是一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過程。比如曹家渡,當年我居住在附近時,周邊都是各種弄堂,有石庫門,也有差一點的,那種一樓水泥二樓木頭比棚戶稍微高級些的弄堂,還有一些20世紀中期建造的工房,這里有大量的城市工薪族。而如今的曹家渡,除了新建的高端樓盤以外,已很少有老房子了。
很難想象,住在大平層的朋友會俯下身子,去買一件與自己房子渾身不搭界的小花小草小物件。雖則花花草草由人戀,但生生死死隨人愿,該關(guān)的,就隨他關(guān)了吧。
版畫,呈現(xiàn)清末上海的斗蟋蟀場面,取自《清末浮世繪》
上海人把蟋蟀叫“趲織”。養(yǎng)趲織不是為了聽蟲鳴,主要為個斗。斗趲織要打草,要噓伊開牙,開牙才能斗。這草要掛上架,不能弄臟草鋒。草分三種,較高級穿心草,還有長草鋒和短草鋒,最佳是鼠須。斗時,雙方各領(lǐng)草三根。打草會有汗水,要戴手套。打草的章法叫“簧法”,簧草得法激斗態(tài),乃至反敗為勝。
開在大馬路上的花鳥魚蟲攤
老上海還有一些花鳥魚蟲攤開設(shè)在大馬路上,如連云路69號新城花店,鳳陽路白克花店,重慶南路顧福興花店,淮海中路37號霞飛花店,南京西路先樂花店等有幾十家。賣觀賞魚的店比較少,有鼎興泰魚店,譚氏熱帶魚生產(chǎn)工廠。上世紀七十年代南京西路花鳥商店曾是上海人喜歡走走的好去處。
老上海弄堂一角
上海連云路新城隍廟和寧海西路一帶也是花鳥魚蟲市場的聚集地。金魚、穿條魚養(yǎng)在長了青苔的木盆里。盆景是陳列在一個小小的院子里。枸杞、香櫞、佛手、桂圓、老梅樁、梅雀、榆樁、五針松、赤楠、胡頹子、三角楓、紫藤等奇奇怪怪的,看得人流連忘返。
1942至1945年是新城隍廟和邑廟市場最旺盛時期,至1966年上半年,此處依然是小商品、舊貨和花鳥蟲魚較為集中的市場
還有鳥雀、鴿子、鳥籠、鳥食缸等賣,夏秋季賣蟋蟀、油葫蘆、竹蛉、黃蛉、墨蛉、金火蟲、叫蟈蟈的小攤分散在街邊,三五分錢一只隨你挑,帶回家,晚上放在枕頭旁聆聽秋蟲清亮的鳴聲,酣然入睡。
江陰路花鳥市場
在上海市中心,上海大劇院的西邊,南北高架的邊上有一條江陰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它曾經(jīng)是上海最主要的花、魚、鳥市場。它東起黃陂北路,西止成都北路,全長只有200米左右,馬路雖小,卻聞名全國。連一些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以及外國旅游者也經(jīng)常慕名到市場參觀、錄像和購物。
說起這條小馬路為何有如此大的名氣,它的歷史還要追溯到1962年。那時候,在綠化、美化、香化申城的號召下,黃浦區(qū)人民政府按照上海市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在南京西路近新昌路那里開設(shè)了一家上?;B商店,古色古香的裝飾,16開間門面,經(jīng)營著各種花鳥蟲草,消費對象主要是市中心的居民。后來因為各種原因,花鳥商店經(jīng)營了沒幾年就改換了門庭。
1979年9月,與原來的花鳥商店一路之隔的江陰路,被辟作專業(yè)花鳥市場,設(shè)攤者主要是北蔡花木公社的花農(nóng)、蘇州郊區(qū)的農(nóng)民以及魚、鳥愛好者。剛開始,整個市場只有從黃陂北路向西60米左右地段,設(shè)攤位60個,大多是在“板車”、“黃魚車”上賣,也有地攤,規(guī)模不大。之后生意越來越火紅,國營商店也來設(shè)攤,江陰路花鳥市場迅速成為全國一只鼎的花鳥市場。
1979年9月份,江陰路花鳥市場開市初營業(yè)額只有4000余元,而到了年底,營業(yè)額增加近5倍。之后,市場逐漸擴大,地段向西延伸,道路兩側(cè)攤位林林總總,奇草異花、盆景奇石、鳥蟲魚龜都可以在這里買到。到了星期天,路上人山人海,宛然一幅都市“清明上河圖”,各色攤販鱗次櫛比,花花草草,珍禽異卉,眼里玩物樣樣好,腳底行路步步難。
當時上海慢慢形成了養(yǎng)魚熱,有不少養(yǎng)魚的朋友都會在休息天聚集在那里相互交流,我孵出的小魚送給你一點,你孵出來小魚送給我一點。小編小時候就經(jīng)常跟著爸爸去買“金金魚”,那個時候很便宜,總歸二、三元錢就好買幾條魚回來了,用小的袋子裝著歡天喜地拎回家。
除了魚,夏天去買蟋蟀和唧蛉子,冬天去買水仙花,相信這是很多上海家庭當年去江陰路的目的。上海人講究情調(diào),即便在生活并不寬裕的年代還是喜歡養(yǎng)魚、養(yǎng)花、養(yǎng)蟲,裝扮自己的家庭,豐富生活情趣。
1990年前后,上海各區(qū)紛紛建起了花鳥市場,江陰路市場改舊式棚攤為入室經(jīng)營。售賣的商品種類不斷推陳出新,除了花鳥魚龜,還有觀賞石、寵物等等,高峰時,市場一天的人流量達10萬。
旺盛的人氣給商家?guī)砼d旺生意的同時,也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了不小影響,人多的時候,江陰路靠成都路一段常常堵塞,嘈雜的噪聲、亂哄哄的環(huán)境令居民怨聲不斷。
2001年9月,江陰路花鳥市場移地黃家闕路,江陰路上雖然留有二、三十家店鋪,但早已風光不再,它的變遷記載著上海的一段歷史,除了市場的花鳥魚蟲外,獨特的風情留給了人們難以忘懷的共同記憶。
逛逛上海的花鳥市場
上海還有很多較有特色的花鳥市場,周末不如去那里逛一逛,有琳瑯滿目的鮮花,綠意盎然的多肉,還有可愛呆萌的小寵物……
黃浦區(qū)
>>萬商花鳥魚蟲交易市場
作為很多老上海人最喜歡逛的一家花鳥市場之一,萬商花鳥魚蟲交易市場品種齊全、價格中等。市場位于西藏路和會稽路口,比鄰老西門二手貨交易市場,地處黃浦區(qū)鬧市中心。市場里花卉品種繁多,還有不少寵物:烏龜、兔子、龍貓、鳥、小狗、蟋蟀、昆蟲、魚都有,除了常見款還有很多精品,每個種類的店鋪也不少。
到了蟈蟈交易的季節(jié),幾乎十家商鋪里有六家賣蟈蟈。據(jù)說便宜點的2-5元一只,貴的80元等都有,市場里經(jīng)常能見一群人圍在一起看斗蟋蟀,互相加油鼓勁樂此不疲。
地址:黃浦區(qū)西藏南路417號(近東臺路)
交通:附近有18、23、24、11、17、217、782、大橋一線等公交;地鐵8號線、10號線老西門站5號口出。
徐匯區(qū)
>>欽青花卉市場
欽青花卉市場位于市區(qū),新鮮花卉、多肉盆栽等種類齊全:造型獨特的屁股花、紫米粒......到這里除了采購花卉,還有鳥、熱帶魚、各類爬蟲等寵物,不過店面較少。
地址:欽州路639號(近田林東路)
交通:927、122、931、89路等
普陀區(qū)
>>嵐靈花鳥市場
嵐靈花鳥市場種類齊全、場地開闊。其中花的品種較多,如果你是花的愛好者可以來這里走走。市場內(nèi)還有很多多肉植物,價格適中,普貨,高檔貨都有。市場內(nèi)設(shè)有停車場。
地址:普陀區(qū)靈石路1539號(近新村路)
交通:周邊公交線有738 、737 、112 、909 、224 、206 路等20多條直達市場;地鐵7號線新村路站1號口出。
楊浦區(qū)
>>五角場花鳥市場
冬天來這里買水仙、風信子,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光有花花草草,還有很多動物,價格適中。
地址:五角場國和路493號
交通:55、61、817、854、942、538路等公交
長寧區(qū)
>>虹橋花卉市場
市場主要以鮮花、綠植為主?;ɑ芷贩N多樣,內(nèi)部分區(qū)一目了然:盆栽多肉區(qū),鮮切花區(qū),仿真花區(qū)。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好看的裝飾品,市場內(nèi)設(shè)有停車場。
地址:長寧區(qū)虹井路718號
交通:867、809、721路等;地鐵10號線上海動物園站4號口出
浦東新區(qū)
>>三林花鳥市場
這家花鳥市場地方不大,但是各種花草、鳥、魚都有得賣,特別是賣魚、蝦、水草的品種更全。還有不少賣寵物和寵物糧食的,地方也很好找。
地址:浦東新區(qū)凌兆路855號(近上南路)
交通:地鐵11號線三林站6號口出
>>龍大花卉市場
龍大花卉市場就在佛羅倫薩小鎮(zhèn)對面,里面品種比較全,小到各種多肉品種,還有各種小型花卉,小型盆景;大到各種樹苗,果樹等,空間布局不擁擠而且還干凈,價格基本比市區(qū)便宜,有的店鋪會便宜蠻多,人也不算多,想要悠閑逛逛可以來這里。
地址:浦東新區(qū)祝橋鎮(zhèn)華洲路112號(奧特萊斯佛羅倫薩小鎮(zhèn))
交通:地鐵2號線東延伸段遠東大道站2號口出,左邊有前往佛羅倫薩的免費班車。
閔行區(qū)
>>梅隴花鳥市場
市場并不大,總體干凈整潔。從益梅路進去,就有不少賣多肉的店鋪,中間區(qū)域是玉器紅木之類的店,往里走還有不少賣鮮花和多肉的店家,可以貨比三家。
地址:閔行區(qū)益梅路166號(近龍里路)
交通:50、703、720路等;地鐵1號線蓮花路站南1口出
(部分文字參考:東方網(wǎng)、桌邊閑話)
看懂上海粉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