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音樂劇,《悲慘世界》一定在最被人熟知的第一梯隊。作為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創(chuàng)作的巨著最為知名的改編作品,即使你不曾有機會看過這部音樂劇,其中的旋律也一定讓你覺得熟悉抓耳。這部作品以獲得假釋的主人公冉阿讓的贖罪歷程為主線,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19世紀的法國的跌宕起伏又充滿愛與救贖的故事。
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照片拍攝:平沙
1980年,由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和阿蘭·鮑勃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chuàng)作的最初的《悲慘世界》法語版概念專輯在法國發(fā)行。同年九月,這一音樂劇的第一個舞臺版本在巴黎上演,演出持續(xù)了三個月。
1983年,現(xiàn)今的英國傳奇制作人卡梅隆·麥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收到了一份《悲慘世界》法語概念專輯的拷貝,他與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合作集結(jié)了一支團隊,歷時兩年將這一法語音樂劇作品做了面向英國觀眾的改編。
1985年10月8日,由赫伯特·科萊茨莫(Herbert Kretzmer)進行英文作詞、特萊弗·那恩(Trevor Nunn)和約翰·凱德(John Caird)導(dǎo)演的英語版《悲慘世界》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舉辦了首場演出,并且自這一天起在倫敦常演不衰。
從巴比肯中心到王宮劇院(Palace Theatre)再到現(xiàn)在的駐演場地皇后劇院(Queen’s Theatre),《悲慘世界》創(chuàng)下了倫敦西區(qū)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紀錄,并且這一數(shù)字還在不斷累積中,如今已經(jīng)是第33個年頭。
《新聞周刊》(Newsweek)稱它為“一部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音樂劇”。在倫敦,從機場宣傳頁到地鐵廣告,《悲慘世界》的代表形象——珂賽特隨處可見,位于倫敦沙夫茨伯里大道上的駐演劇院皇后劇院也已成為倫敦文化旅游的知名地標。
照片拍攝:餅Y
現(xiàn)象級的音樂劇作品
《悲慘世界》音樂劇的成功不僅僅是在英國,世界各地的舞臺上都能見到這部作品的身影。它于1987年至2003年在紐約百老匯駐演,是百老匯上演時間第五長的劇目,并獲得托尼獎12項提名8個獎項的佳績。全球范圍內(nèi)的多個巡演版本和各地的地方制作也使得更多地區(qū)的觀眾得以欣賞到這一作品。這部被觀眾們愛稱為“大悲”的音樂劇如今已經(jīng)是一部現(xiàn)象級的作品,在全球以22種語言被演繹,被來自51個國家的超過7000萬名觀眾觀看過。早在2002年,《悲慘世界》曾來到中國,在上海大劇院進行演出,是第一部在國內(nèi)完整上演的西方英語音樂劇。
2012年,由湯姆·霍珀(Tom Hooper)執(zhí)導(dǎo)、集結(jié)了眾多電影明星的基于音樂劇版本拍攝的電影版本《悲慘世界》上映并斬獲了三項奧斯卡獎、三項金球獎和四項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這版電影也曾經(jīng)登陸國內(nèi)院線,使得更多國內(nèi)觀眾了解到這部作品。
一生一次的音樂劇盛會
在《悲慘世界》三十多年的連續(xù)演出歷史中,2010年絕對是值得被特別提及的一年。在這一年,這部劇完成了它在倫敦的第一萬場演出;在這一年,共有三個不同版本的《悲慘世界》在倫敦城內(nèi)上演來慶祝這部劇的25歲生日:在皇后劇院演出的駐演版本、在1985年首演場地巴比肯中心演出的25周年巡回演出版本,和10月3日在O2體育館演出的25周年紀念演唱會版本。
駐演版本基本沿用了最初設(shè)計的原版舞臺,即知名的“大轉(zhuǎn)盤”,在今天走進皇后劇院仍舊能看到這個版本標志性的舞臺。25周年的巡回演出版本是一個為了這次巡演全新制作的版本,于2009年首次亮相。此前其他駐演或者巡演都是在原始版本的基礎(chǔ)上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而這一版本對舞美、燈光、音效等各個部分都進行了重新設(shè)計,最為標志性的“大轉(zhuǎn)盤” 也被摒棄了,舞臺效果大為不同。
早在1995年英語版演出十周年之時,在皇家阿爾伯特大廳(Royal Albert Hall)就曾舉辦過一場十周年演唱會。演出以帶妝演唱會形式呈現(xiàn),配備了比平日舞臺演出時更為規(guī)模龐大的樂隊和伴唱團,這場演唱會的官方影像是英國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劇錄像之一。
到了2010年,卡梅隆·麥金托什以“一生一次的音樂劇盛會”的規(guī)格制作了這一更為宏大的盛會。25周年紀念演唱會于2010年10月3日在可以容納超過18000名觀眾的O2體育場連續(xù)舉辦兩場,并在英國各地的電影院中進行了直播,參與了這場演唱會的演員和樂手超過了500人。這場演出不僅僅是一場音樂劇領(lǐng)域的盛宴,除了龐大的演出場館和參演人數(shù)帶來的磅礴氣勢,在演員陣容上還出現(xiàn)了許多在音樂劇領(lǐng)域之外的知名面孔,比如以英劇《小不列顛》為大家熟知的英國喜劇演員馬特·盧卡斯(Matt Lucas)和美國知名流行歌手尼克·喬納斯(Nick Jonas),各行各業(yè)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場演出上。
雖然這一場紀念演出以演唱會形式呈現(xiàn)而非平日在舞臺上演的版本,但演員表演時身著完整劇中服裝配之以布景、燈光和煙霧效果,仍舊相當(dāng)程度上還原出了舞臺演出的精華。當(dāng)時的皇后劇院駐演演員和25周年巡演演員在Finale全數(shù)登臺合唱,最后一句歌詞的tomorrow comes尾音未落,觀眾就已紛紛起立鼓掌。
1985年首演的演員們的出現(xiàn)與演唱更是將全場的氣氛推到了又一個高潮。
演出的尾聲,學(xué)生演員唱著Finale從觀眾席中走過,他們是這部作品的明日曙光,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之后也真的走上了皇后劇院的舞臺成為了正式駐演演員。這部偉大音樂劇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在這場演出中交匯,代代更迭、生生不息。不知又有多少觀眾,是因為這一場演出感受到心靈震蕩,從此愛上《悲慘世界》愛上音樂劇的呢?
· 點擊海報,選座購票 ·
· 微店上新 ·
左滑查看下一張
本品為飯制周邊,靈感來源于西區(qū)版本《悲慘世界》的人物,金屬徽章,背面蝴蝶扣,單個高度3.5cm左右,有獨立包裝。(
本品為飯制周邊,靈感來源于西區(qū)版本《悲慘世界》的人物,金屬徽章,背面蝴蝶扣,單個高度3.5cm左右,有獨立包裝。(創(chuàng)作者:Front 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