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井
從前,紹興許多尋常百姓家里,都置有私家水井。此外,還有大量的公共區(qū)域中的水井。
在眾多水井中,隱在古城中心的井巷中有一口井值得一觀。
井巷 ▲
這口水井位于井巷最南端,名曰“四眼井”,也稱為“洋井”。而此地,被稱為“道橫頭”,這可是舊時的道署所在地。紹興“道署”,即省府的駐紹機(jī)構(gòu)。
四眼井 ▲
根據(jù)史料記載,咸豐年間(1851-1861),爆發(fā)了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一時占據(jù)了浙江的杭州、紹興一帶。于是,浙江巡撫左宗棠,傳令駐扎在寧波的洋槍隊,回救省城。從寧波回救杭州省府,必須先攻克余姚、紹興等幾個城池。洋槍隊一支上千人組成的隊伍,歷時半年多,才攻入紹興城。這支隊伍駐扎在紹興城道署之內(nèi)。上千人的補(bǔ)給是件繁雜的大事。其中,就日常供水,也不是件易事。想必,在這支槍隊之中,也有工兵技師,于是在這道署旁邊,指揮工兵開鑿了一口大井。這井壁直徑足有2-3米,井底深及5米左右,上面設(shè)置了4個井圈??晒?個人同時打水——這簡直就是一個小型地下水庫!
這口“洋井”,與周邊眾“土”井確有些不同。這是此地唯一一口四眼井。此井內(nèi)部也與其他水井不一樣。首先,其井壁采用水泥磚砌,水泥砂漿抹平,不留縫隙。因此,四眼井的水源,來自底部的過濾裝置,通過一個巨大的石質(zhì)蓮蓬,將井底過濾層的水引上來。所以,此井的水質(zhì),要略好于周邊水井之水。
雖然現(xiàn)在家家戶戶早早接通了自來水,但這里的許多水井依然還在被人們使用,附近居民適當(dāng)提取些井水,用于洗滌等。這樣就讓井水始終在流動,使其成為活水,以保證水質(zhì)。這些水井,成了老城區(qū)歷史文化保護(hù)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井,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標(biāo)志。
本文由紹興文旅發(fā)布整理編輯
素材來源:紹興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