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前半生》中,很多人都從羅子君的故事中得到啟示:男人靠不住,做女人一定要靠自己,一定要獨立,要自強(qiáng),而薛甄珠一心想要女兒“找個好男人”卻是靠不住的。
“找個好男人”就錯了嗎?事實上,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獨立、自強(qiáng)固然重要,但女人為什么就不能“找個好男人”呢?
只有找到好男人,兩個人才能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家庭,只有找到那個適合嫁的男人,才能讓這個家在愛中健康成長。
有哪個女人不期待愛情,不期待一個完整的家?
要知道,家庭里如果沒有了愛,就算我們女性再獨立,這樣的家都是殘缺的。
我們是要靠自己,才能真正獨立。但我們也要像薛甄珠所說的一樣,“找個好男人”,找到好的愛情,把婚姻活出愛情的樣子,這樣的家才能稱之為家。
嫁得好,比單純地“靠自己”,顯然更為重要啊。
1
很多人都會覺得薛甄珠俗不可耐,有一張“市儈、拜金的嘴臉”,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她背后的不容易呢?
薛甄珠獨自拉扯倆孩子長大,或許她也曾有著對愛情的希冀,對一個家的向往。但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精打細(xì)算。她此生最遠(yuǎn)大的理想便是拉扯孩子長大,不愿意讓她們再過她那樣的生活。
從她個人的人生經(jīng)驗來看,她當(dāng)然希望她的兩個女兒嫁得好。有物質(zhì)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歸屬感。
她把所有的俗氣和市儈都占盡了,哪怕被天下人唾棄,一心只想讓孩子嫁有錢人,也希望兩個女兒都有一個好的歸屬,不希望她的兩個女兒像她一樣變得俗氣和市儈。她抱著掉眼淚的她們,誰欺負(fù)我的女兒我跟誰拼命。
當(dāng)我們嫁得不好,我們?nèi)鄙賽鄣闹?,我們開始選擇不再相信,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變得內(nèi)心強(qiáng)大,與此同時,不再相信愛情。
但薛甄珠不會。
對愛情,她簡直是拼盡全力。自從在“百樂門”與崔寶劍大叔一見傾心,裝病、裝嫩、裝小女人,用盡一切手段將其拿下。她找崔寶劍的目的起初并不純,看中他有錢,但是,她卻在曾寶劍中風(fēng)之后不離不棄。
你們總是嘲笑我,不管生活怎么出招,我能想到的一招制敵的招數(shù),永遠(yuǎn)是“找個好男人”。
因為兩個人一起組成的,才是家啊。
作為女性,誰不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個供靈魂棲息的港灣?
這樣,即使風(fēng)雨兼程,即使劈波斬浪,內(nèi)心也充滿安寧。
2
什么的男人才值得你與她一起托起一個家?
在《中國故事大會》的現(xiàn)場,薛甄珠的扮演者許娣曾經(jīng)講過一個讓全場感動的故事。
在臨近黃昏的街上,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在路上,他慢慢走著,好像是在尋找著什么。
過了很長時間,有好心人上前問他“大爺,您在干嘛呀?您家人呢”老人停下腳步,慢慢的抬起頭,一臉茫然的說“我……我忘了……”
好心人察覺到了異常,叫來了警察幫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攀談后,警察在他身上,發(fā)現(xiàn)了兩樣?xùn)|西:一張火化證明,一封破舊發(fā)黃的信。
老人身上攜帶的這封信,是一個叫“生”的人寫給他“親愛的馨”的。信的落款時間是1977年4月30日,也就是整整40年前。這封信的內(nèi)容很樸實,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聊的都是家長里短:“縫紉機(jī)已買好,放在一久家,我去看了一下,為準(zhǔn)備叫公社的汽車把腿捎回去,是用草包包起來的,其余機(jī)頭、上板怕碰的部件,回莊河時親手捎回去……我可能5月10號前后才能回去,您不要著急……”
但從信的內(nèi)容里,看得出“生”對“馨”的由衷關(guān)心:“我在此工作很忙,但一切都好,一點不要掛念,我到藥房給您買了一盒暖宮丸,其余的藥買不到,我設(shè)法去醫(yī)院開?!?/span>
而老人隨身攜帶的火化證明則出具于2000年,逝者名叫孫懿馨。家信中落款的“生”,就是這位走失老人張連生。而“馨”即孫懿馨老人,是張連生老人的愛妻。
張連生的女兒回憶,雖然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母感情非常好,從來都是出雙入對,從沒吵過嘴,能把簡單的日子過成詩。
老人家為什么會揣著這樣的一封信和火化證明,我們已經(jīng)無從考證。但是這封信,就是老人的愛情,是老人鮮活的記憶,字里行間雖然都沒有一個愛字,但是通篇充滿了愛意。揣在兜里的紙張,雖然都是冰冷的,但在他看來,卻是最有溫度的。因為老伴兒在,家就在。
可以想見,遇到這樣一個男人,擁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家,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完整,最大的成功。否則就算在獨立,再“靠自己”,人生終究有無數(shù)的遺憾啊。
一個人心中的家,并不只是一間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里度過的生活。盡管有的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是,發(fā)生在這個房子里的角角落落里的生活情節(jié),是家人共同擁有的。走進(jìn)這間房子,你就會馬上意識到:到家了。房子不是家,有愛才有家。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正如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寫道,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qū)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3
愛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的選擇。家也如此。
在《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到了60多依舊在不斷主動爭取愛情,她說:“這談個戀愛,什么素質(zhì)不素質(zhì)的。你老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我這是不服輸啊。我這有什么素質(zhì)。倒是你跟子群,你們那是消極的,你們那是隨波追流的。你們要向老媽學(xué)習(xí)的?!?/span>
她對愛情的觀點是:要努力追求愛情,要主動,要勇敢。
所以不是“嫁給一個好男人”,而是主動選擇一個好男人,主動去搭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在這個過程中,越主動,越智慧,越能成全自己的幸福。
在真實的世界中,薛甄珠的扮演者許娣其實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當(dāng)她參加《中國故事大會》的時候,她的丈夫就來到了現(xiàn)場,坐在臺下,微笑著為許娣鼓掌。
一個值得嫁的男人,不光是愿意為你組建一個美好的家庭,還愿意為你的精彩人生喝彩,這才是一個女人真正的幸福啊。
有了愛,才有家。有了家,才有養(yǎng)家的動力。才能去獨立,去自強(qiáng)。人生起伏,櫛風(fēng)沐雨,才有底氣。才在航行的時候,不覺得是漂泊,在辛苦的時候,不感覺到狼狽。
家,是我們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我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家庭成全自己,自己也成全家庭,這才是一個中國女人最大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