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學琴不易,需要老師、學生、家庭三方面的緊密配合,尤其是琴童媽媽,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韓佳佳的媽媽卻只有小學畢業(yè)的學歷,為什么恰恰是這樣的媽媽成就了一位鋼琴小才女呢?
事實上,從一開始到知音琴社跟隨馬婧老師學琴,佳佳媽媽除了接送任務,從來沒參與過教學過程,到了小學四年級,甚至連接送也免了。每個周末,都是佳佳獨自一個人往返附海和滸山之間學琴,同時還要上田海斌老師的樂理課。不干涉就是最好的支持,正因佳佳媽媽的不干涉,不參與,反倒養(yǎng)成了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因每個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不同,學習進度和效果也會有差異,但很多家長卻認識不到這點,當同齡孩子快于自己孩子時,往往會給孩子施加壓力,甚至抱怨,責備。但佳佳媽媽從來沒有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過,在學琴的最初兩年,佳佳也并沒有表現出多高的音樂天賦。不攀比就是最有力的競爭,如今,佳佳的演奏水準,已經讓那些最初快于她的孩子望塵莫及了。
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都很辛苦,很焦慮,除了學業(yè),還要參加眾多補習班和興趣班,事實上,憑一個人的雙手想同時抓住10個西瓜的時候,反而會一無所獲。在這個問題上,學歷不高的佳佳媽媽反而懂得取舍的含義,除了鋼琴,沒有參加任何其他的興趣班。小學畢業(yè),很多家長都想方設法往熱門的民辦初中擠,佳佳卻放棄了推薦機會,毅然留在了附海初中。而且,在初中階段,有時為了去參加鋼琴大賽,會有好幾個月,每天下午請假回家練習鋼琴,奇怪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佳佳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鋼琴教學更是如此。佳佳的家境并非很富裕,但佳佳媽媽已經為她買了兩架鋼琴, 2012年,當老師提出佳佳需要換一架三角琴的時候,佳佳媽媽毫不猶豫地在第二天就訂購了一架價值10多萬的雅馬哈三角鋼琴,但她自己到目前為止出行還是靠坐公交。比起那些買豪車不眨一下眼,為孩子買個兩三萬的鋼琴卻要猶豫好幾個月的琴童家長,她更懂得如何讓金錢發(fā)揮出更有價值的作用。
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如果你還在抱怨上帝不夠眷顧你的時候,這是因為你還不夠真實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