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又名粟,為“五谷”之一。谷子是我國傳統(tǒng)的糧食作物,我們的祖先早在距今7000 ~ 8 000年前已經(jīng)培育出谷子品種, 并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qū)普遍種植。在商代的甲骨《卜辭》中已有大量的關于粟的記載, 可以說是我國關于粟的最早文字記載。根據(jù)歷史記載, 從商代開始, 一直到秦、漢時期, 谷子都是我國廣大人民的主要糧食。小米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吸收,小米蛋白是一種低過敏性蛋白,可謂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食品,特別適宜于孕產(chǎn)婦和嬰幼兒食用。由于小米適口性好, 制作干飯、稀飯均佳,所以一直受到老百姓的青睞。
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
小米不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而且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食物纖維。每100克小米可食部分含蛋白質(zhì)9.0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75.1克、不溶性纖維1.6克、灰分1.2克、維生素A17微克、胡蘿卜素100微克、硫胺素0.33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5毫克、維生素E3.65毫克、鈣41毫克、磷229毫克、鎂107毫克、鉀284毫克、鈉4.3毫克、鐵5.1毫克、鋅1.87毫克、硒4.74微克、銅0.54毫克、錳0.89毫克。小米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含量在13.44% ~ 78.2%, 有助于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軟化血管。
1,小米蛋白質(zhì)
小米蛋白質(zhì)在人體內(nèi)起主要作用的色氨酸和蛋氨酸;
蛋氨酸在體內(nèi)除組成蛋白質(zhì)外,主要作用是供給甲基,形成膽堿后進而形成磷脂,協(xié)助肝內(nèi)脂肪的轉變,缺少蛋氨酸易產(chǎn)生脂肪肝,甚至造成肝硬化。
蛋氨酸還是合成肌酸膽堿,轉化成胱氨酸的主要原料,因此,蛋氨酸有預防脂肪肝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蛋氨酸類的抗脂肪肝物質(zhì),也有一些防癌作用。
2,小米中膳食纖維
小米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很豐富。膳食纖維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卻是人體內(nèi)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能刺激胃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減少腸粘膜與糞便接觸時間,降低腸道中致癌物質(zhì)產(chǎn)生,減少腸癌發(fā)病率。
膳食中的膳食纖維能與飽和脂肪酸結合,防止血膽固醇的形成,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內(nèi)壁沉積,有利于防止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膳食纖維在分散過程中能吸收部分葡萄糖,可降低血糖的含量。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如便秘、膽石癥、結腸癌、冠狀動脈疾病等的發(fā)生與膳食中粗纖維攝入不足有關。
3,B族維生素
小米中B族維生素含量很豐富。
維生素B1是保證正常神經(jīng)功能和碳水化合物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 B1缺乏常導致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心臟的炎癥和功能衰退,同時缺乏維生素B1易患腳氣病。
維生素B2是構成脫氫酶的主要成份,為活躍細胞中氧化作用所必需,足夠的維生素B2能消除有致癌性的黃色素物質(zhì),起到防癌作用,缺乏維生素B2可能會增強化學致癌的致癌作用,還可導致口腔潰瘍和視力下降。
4,小米中的硒元素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是一種多功能營養(yǎng)元素,被稱為健康元素。
硒元素不僅對細胞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能對維生素A、C、E、K的吸收與消耗進行調(diào)節(jié), 在機體代謝方面起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硒對化學致癌物質(zhì)有拮抗作用, 對心肌梗塞和克山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小米中的脂肪酸
小米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含量在13.44% ~ 78.2%, 有助于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美食分享時刻~小米黑豆粥
原來:小米20克、黑豆20克
1,小米和黑豆清洗干凈后,加入涼水浸泡2小時。
2,把浸泡好的小米和黑豆倒入砂鍋中,放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燜1個半小時即可。(熬粥時在鍋里放一個小勺,可以防止粥粘鍋底,比較實用)
貼士:如果天氣涼快的話,泡豆水一起倒入鍋中,如果天氣太熱,最好不要用泡豆水。
營養(yǎng)師點評: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兩者一起食用可增加蛋白質(zhì)的生物利用率;
作者信息: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新浪微博:營養(yǎng)師舒蘭婷
文中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