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在上海工作時,我曾租住在一間兩層的loft里面。房東是個很會做生意的安徽小伙,他將兩層精裝出五個獨立房間,每層配備衛(wèi)浴廚房,再將房間獨立出租。
五位租客有著不同的生活軌跡,平時很少照面。周五晚上我下班很晚才到家,看到房間上貼了張字條,寫著:
明天我請了朋友在家過生日,如果吵到,請您原諒,謝謝理解!
落款是隔壁房間的小A。她平日里輕聲細語,非常文靜。我則忙于工作,疏于交往,竟是沒有記下各位的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
周六窩在房間看書,門外的歡聲笑語像是變成了背景音樂,未覺得有何不妥。反而覺得小A乖巧懂事,相處的舒服融洽。
她料到突如其來的聚會可能讓我們感到不適,便提前請求我們的諒解。而我們呢,自然希望她能開開心心的度過這重要的日子。
大家相互理解,即使突然打破生活的寧靜,也不覺有何不妥。
想到這里,腦海突然閃現(xiàn)近期頻頻出現(xiàn)的一個詞——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無論是灌滿雞湯的處世哲學,還是醍醐灌頂?shù)纳钪腔郏酥磷兓媚獪y的商業(yè)風云,幾乎不可避免的提到同理心的重要性。
19世紀2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鐵欽納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詞,這個原被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jīng)驗的能力,鐵欽納理解為源自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fā)相同的痛苦感受。
瑪麗皇后
1793年10月16日,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被判處死刑。走上斷頭臺后,瑪麗皇后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因此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句,也是至今讓法國人民臉紅又心疼的一句話:
Monsieur,jevous demande pardon,Je ne I’ai pas fait exprès.
【先生,我請求您的原諒,我不是有意的】
盡管她一生頗受爭議,但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關頭,她也能細膩的感知他人痛苦,并未自己的過失感到歉意。這種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高貴而令人動容。
影片《泰坦尼克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尤其是片尾沉船鏡頭,男女主人公斷氣回腸的曠世絕戀令人扼腕,那些留下來守護婦女兒童們上船的紳士們同樣讓人感動。
他們沒有在混亂之際爭先逃走,沒有拋妻棄子獨自離開,無論是有錢,有權,有名望的男士,都選擇了守護弱者的離開。他們展現(xiàn)出超凡的冷靜和決斷,只為了讓自己活的有尊嚴。
《泰坦尼克號》劇照
牧師在死神逼近時平靜地為人們朗誦《圣經(jīng)》,樂隊在慌亂無序中鎮(zhèn)靜地為大家演奏樂曲,還有那些離救生船僅一步之遙的士兵堅決守護每一個船上名額。
他們有條不紊,他們臨危不亂,他們視死如歸。他們用生命書寫下人道主義最理想的光輝。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譜寫出人性最嘹亮的戰(zhàn)歌。
他們值得愛與被愛。
同理心的內(nèi)涵根植于心靈深處的文化自覺與良好修養(yǎng),并散發(fā)著理性光芒。在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過程中,不斷深化雙方關系,使情感得到升華。
社會學家山姆·理查茲做了一個關于換位思考的激進實驗。在演講中,他一步步引導在場的美國聽眾開始了一段具有挑戰(zhàn)性的思索之旅。
這個挑戰(zhàn)就是:美國人是否能理解-不是去認同而是理解-伊拉克武裝分子的動機?由此說開,有沒有人真的能理解并換位思考?
他在層層推演中讓人心頭一震,最終得出結論:你可以憎恨這些人,你可以用盡全身力氣去恨他們,但是我讓你從他們的角度,做些思考,設想我們能將社會學的分析運用到生活的各方面,我們就能走得更遠。
如果我們能從自己的小世界,走進別人的小世界,一次又一次地這么做,然后,所有這些小世界,突然匯聚成一張復雜的網(wǎng),它們構成了巨大的,復雜的世界。
突然間,不知不覺的,我們看世界的角度就變了,一切都變了,我們生命中的每件事都變了。
同理心的商業(yè)思考
在商業(yè)社會,同理心理論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它不僅能讓我們發(fā)現(xiàn)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的痛點,而且能帶我們走進客戶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新的盈利點。
有個比較夸張的故事:
公司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積極研發(fā)新的衛(wèi)生棉品種,經(jīng)理搜集了市面上大部分衛(wèi)生棉類型,要求每個人親自體會,并提出意見。
盡管讓部分男同事感到難堪,但正因公司這種以顧客為出發(fā)點的精神,讓它們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國學大師翟鴻燊曾說過:同理心,就是懂得認同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
前不久在網(wǎng)購過程中,遇到一位快遞員令我印象深刻。他在收件短信中這樣說道:
您好!非常榮幸為您送件,大約還有半小時送到您處。如果恰逢家中有垃圾,很樂意為您帶到樓下。
捏著這條短信心中涌起陣陣暖意,茫茫人?;蛟S再也不會相遇,但他舉止里散發(fā)出的企業(yè)精神和人文關懷,讓我久久不能釋懷。這樣的企業(yè),怎能不長久?
BAT三巨頭之一的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嘗盡創(chuàng)業(yè)之苦,為此便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初衷,開啟了情懷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之路。
王利芬在《穿布鞋的馬云:決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個節(jié)點》中,為我們詳述了這頭互聯(lián)網(wǎng)巨獸一路走來承載的眼淚和心酸。
但基于服務千千萬萬創(chuàng)業(yè)者的理念,阿里巴巴做到了敢為天下先。如今和阿里一同成長的中小創(chuàng)業(yè)者逐步成為時代的瓊音,不得不歸功于馬云深入人心的理念。
時代的洪流沖擊我們的生活,每一個元素都在不停的裂變,催生出新的力量,而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唯有具備同理心,在不斷關心別人生命和視角的過程中,才能更好的啟迪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