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洪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主任醫(yī)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名譽教授、首屆“國醫(yī)大師”之一的路志正自幼就對中醫(yī)有著濃厚的興趣。14 歲那年,他加入了伯父所創(chuàng)辦的醫(yī)校,并拜名醫(yī)孟正已先生為師,研究經典。如今,路老已是98 歲的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鮐背之年仍堅持出診。每年體檢時,所有數(shù)值都在正常范圍之內,血管的彈性也和四五十歲的健康男性相同,心電圖等測試均為正常,以至被同事稱為“90 歲的年齡,40 歲的心臟”。路老的健康長壽,與他喜歡讀書、長年服食醋泡姜片、做八段錦及“三不過”的生活習慣和崇高的醫(yī)德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多年來,路老白天臨證,夜晚攻讀。在他的書齋里,懸有一塊“滿招損,謙受益”的座右銘,表達了路老“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
步入高齡后,他的讀書興趣依然不減,如果晨間不讀書,晚間不看報,則悵然若失?!安附涛艺b讀中醫(yī)典籍的方法是:先是低吟,吟讀數(shù)十遍或百遍以上,就如流水行云,出口成誦,形成自然記憶。他反對高聲朗讀或強記在心。低吟之后,要逐漸放慢速度,邊讀邊體會文中涵義,這就是古人所謂‘涵味吟誦’,務求弄懂原文??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后來,我逐漸認識到背誦和理解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對于許多古典名篇的重要論述,都是在那個時期誦讀的。”
同時,他也教導學生:對“四大經典”的主要內容要背誦下來。為中醫(yī)者必須精通中醫(yī)經典,博覽古今醫(yī)理,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做到師古而不泥,權衡達變,舉一反三。遇到疑難頑疾無計可施時,可從中醫(yī)典籍中求之。還要讀一讀歷代各家的著作,包括近代和現(xiàn)代醫(yī)家著作。有時間的話再讀一讀《 易經》《道德經》《論語》等有關著作,讀書的目的是實踐,要多臨證,在臨床中驗證理論,才能不斷升華、提高。
路老的另一個養(yǎng)生“秘訣”是每天服食醋泡生姜:“我喜歡吃姜,因為姜本身有健胃作用,不僅健胃,而且對肝臟、促進膽汁分泌都有好處。”
做法是:把姜切成片,浸泡在醋中,三天后,每天食用一片。路老的兒子、學術傳承人路喜善說:平時他們家的姜一買就是好幾斤,吃的時候,切成姜絲、姜末,并可根據(jù)口味加點糖,全家人早餐時一起吃。
值得一提的是:姜不宜在晚上吃。“經過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陰氣內斂,生姜為發(fā)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氣,所以晚上不宜吃。”有人說:按照姜可以健胃及對肝臟代謝、促進膽汁分泌都有好處的理論,路老的脾胃應當保養(yǎng)的不錯吧?路老說:“每天吃點這個,我食欲旺盛,少得感冒?!辈粌H如此,“我‘90 歲的年齡,40 歲的心臟’,跟這個姜,那也是密不可分的。”
路老還有一個飲食習慣,就是每天吃3 顆蒸棗,棗的蒸法也與眾不同:選擇肉厚、質實、沉重、色澤鮮艷的干棗,洗凈去雜質,不要浸泡,用中強火蒸20 分鐘,然后置陰涼處3 ~ 4 小時,再蒸20分鐘,待水沸后,用小火再蒸一次。每天食用3顆蒸棗,吃時剝去硬皮、內核。這是路老利用中醫(yī)“炮制法”的原理蒸的,蒸出的棗不僅綿軟甘甜,而且還有養(yǎng)護脾胃的功效。
路老認為,養(yǎng)生要遵從“和于術數(shù)”及“不妄作勞”兩個原則。
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選擇鍛煉身體的方法,如導引、吐納、氣功、太極拳、八段錦等?!拔曳浅W⒅匕硕五\的作用,每天堅持鍛煉。另外,每早梳頭半小時可起到按摩頭皮的作用,從而使氣血流通,精神振作?!?/p>
路老自20 世紀50 年代起,就開始研究、繼承傳統(tǒng)八段錦的養(yǎng)生精髓,并不斷加以修改、創(chuàng)新。他結合現(xiàn)代城市人快節(jié)奏生活的需要,自創(chuàng)“路氏八段錦”,使動作更加輕松、自然,是一套專為城市人養(yǎng)氣健身而設計的獨特功法。
其功法要訣為“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挽弓心肺朝。調理脾胃須單舉,雙掌撲地固腎腰。側身顧盼能健腦,回首望踝和帶蹺。俯仰壯督通沖任,背后九顛百病消”。因限于篇幅,__具體功法可在網上查詢。
此外,路老還有每天梳頭的習慣。他認為,合理梳頭可以起到按摩頭部的作用,并能刺激頭部經絡,通暢氣血,調養(yǎng)精神。路老不僅早晨梳,下午也梳,為的是更好地達到升發(fā)陽氣、通暢百脈、祛病強身的目的。他建議,梳頭用牛角梳或桃木梳為好,從前額開始向后,緊貼頭皮部位,以用力大小適中、動作緩慢柔和為宜。在兩分鐘內大約梳100 次為一回。當頭皮有微熱微脹感覺時,說明已經達到預期目的。
路老說:“養(yǎng)生最怕‘過’?!鄙钪械穆防弦恢眻猿帧叭贿^”的生活習慣。
一是飲食不能過——甘能讓人滿?!吧顥l件好了,再加上中國尊長敬老的傳統(tǒng),給老人安排的飯食越來越好。在好東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過頭,因此要把握一個原則,‘粗細好壞’都要吃,但都不能過?!甭防险f的“壞”,其實是指“肥甘厚味”的飲食,他認為大魚大肉會增加老人的消化負擔。尤其是甜食,路老主張盡量少吃。
二是穿衣不能過—— 過緊易招病。天冷時,衣服若是穿得過厚,對健康不利?!按┮绿o,不透氣,病就會上身?!甭防险J為,穿衣過多,身體易出汗,陽氣不能泄越,便干擾了人體的陰陽平衡。
三是運動不能過—— 天冷尤忌靜。路老常對患者說“要多動”。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里不運動?!岸噙\動,就可以保持大便通暢?!崩夏耆顺3艿奖忝氐睦_,多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這個麻煩。
路老自己也將運動貫穿到日常生活之中。“出門診時動不了,我就在車上運動,做做頭部運動,活動一下手。在樓下等的時候,順便把腿腳運動了?!甭防险J為,多出去活動,以外動四極,內養(yǎng)臟氣,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袄先?、年輕人都一樣。生命在于運動。”路老說。
孔子云:仁者壽。
路老曾告誡他的學生:只要樹仁愛為懷之心,立濟世救人之志,做到勤學、勤思、勤問、勤記、勤用,切忌驕傲自滿、浮躁、淺嘗輒止,就一定能成為學驗俱豐的中醫(yī)大家。
平時,路老對患者充滿了仁愛之心,對于求醫(yī)者,他一視同仁,有求必應。對生活拮據(jù)者,他盡量少用貴重藥,以減輕其家庭負擔。
27 歲的青海姑娘王某,19 歲時得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四肢腫脹疼痛,無法走路。多年來,求醫(yī)遍及全國各大醫(yī)院,幾乎傾家蕩產。后經人介紹找到路老,一個月后,患者類風濕因子由原來的74 下降到18,病情明顯好轉。據(jù)姑娘的母親說,原來1 個月要花4000元左右的醫(yī)藥費,現(xiàn)在最高才600 元。
1979 年秋天,河北農民劉恒均帶著180 元賣糧錢,自費來京進修。路老對這位出身貧寒的同道傾注了滿腔熱情,不僅向他傳授中醫(yī)理論、方劑和診療技術,還在生活上處處關心。一次,路老在食堂就餐,看見劉恒均手拿饅頭和咸菜躲在遠處的桌子邊吃飯,就一聲不響地將自己剛剛排隊買來的餃子倒在他的碗里。劉恒均手捧熱氣騰騰的餃子,看著路老又去排隊買飯的背影,感動地熱淚盈眶。學成回鄉(xiāng)后,劉恒均開辦了一所痔瘺??茖W校,免費為殘疾人辦班傳授技術,為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