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看飛云過盡,歸鴻無信,
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
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
紅箋為無色。
▲
點上方綠標(biāo)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林葉轉(zhuǎn)紅,黃菊開遍,又是晚秋時節(jié),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來了。
天邊的云彩不斷向遠處飄去,歸來的大雁也沒有捎來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處,能往何處寄書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傷心得臨窗揮淚,淚流不止,滴到硯臺上,就用它研墨寫信吧。
點點滴滴,一直寫到離別后,情到深處,淚水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滴到信箋上,竟然把紅箋的顏色給染褪了。
思遠人:晏幾道創(chuàng)調(diào)。詞中有“千里念行客”句,取其意為調(diào)名,選自《小山詞》。
紅葉:楓葉。黃花:菊花。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就硯旋研墨:眼淚滴到硯中,就用它來研墨。
別來:別后。
紅箋:女子寫情書的信紙,是紅色的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此首調(diào)名與詞題合。小晏詞多用直筆樸語,不加掩飾,不事雕琢,真情自然流露,此詞則用筆甚曲,下字甚麗,宛轉(zhuǎn)入微,味深意厚,于小晏為另一機抒。其實,無論是淡語淺語,還是麗句秾辭,只要有一片真情充溢其中,便可具回腸蕩氣的情致,何況小晏在含蓄委婉之中仍保持其純樸真摯的特色呢!
起兩句,寫林葉轉(zhuǎn)紅,菊花開遍,又到了晚秋時候,閨中人不禁想念起遠隔千里的行客來了。因感秋而懷遠,點出主題?!巴怼弊?,暗示別離之久,“千里”,點明相隔之遠。兩句交代了時間和空間,給下文留了鋪展的余地。“飛云過盡,歸鴻無信”,兩句是客;“何處寄書得”,此句是主。鴻雁,隨著天際的浮云,自北向南飛去。閨中人遙望渺渺長空,盼望歸鴻帶來游子的音信?!斑^盡”,已極寫其失望之意了,由于“無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縱欲寄書也無從寄與。愈是失望,懷念愈是深切。
過片二句,語雖承上而意忽轉(zhuǎn)折。彈灑不盡的那兩行珠淚,還當(dāng)窗滴下來——滴進了硯臺中,就用它來研磨香墨。本來上片說到無處寄書,似乎已把話講死了,下片一轉(zhuǎn),出人意表,另開思路。而這轉(zhuǎn)折,卻又是順理成章的:正因無處寄書,更增悲感而彈淚,彈淚不盡,而臨窗滴下,有硯承淚,遂以研墨作書。明知書不得寄,仍是要寄,一片癡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孟郊《歸信吟》有“淚墨灑為書”之語,煉意極精,每為后人所襲用,小晏詞亦本此,而情真意足,寫出小兒女的情態(tài),巧而不纖,較諸“和淚濡墨”的套語自有深淺真?zhèn)沃畡e。
“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笔照Z尤令人叫絕。閨人此時作書,純是自我遣懷,她把自己全部的內(nèi)心本質(zhì)力量投進其中,感情也升華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漸”字極宛轉(zhuǎn),卻激切。墨中紙上,情與淚粘合為一,不辨何者為淚,何者為情。故不謂箋色之紅因淚而淡,卻謂紅箋之色因情深而無。無論是淚、墨、紅箋,都融入閨人的深情之中,物與情已渾然一體。
全詞就“寄書”二字發(fā)揮,寫以淚研墨,淚滴紅箋,情愈悲而淚益多,竟至箋上的紅色褪盡。語似極無理,然將閨人心事,撲入毫端,于無理之中有至理存焉。用夸張的修辭方法,逐步托出感情的深化過程,這種手法在小晏詞中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