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本篇不是專門來寫諸葛亮的。標(biāo)題比較八卦,那是為了哄大家進來看熱鬧。如果嚴(yán)肅一點,本文可以叫作:試論婚姻關(guān)系對三國兩晉時期門閥政治的影響——以諸葛家族為例。
老鄉(xiāng)別跑……
我們還是講故事吧。今天老衲給你揭露一個“帥小伙為何要娶丑姑娘”背后的驚天陰謀……
一
黃月英真的是一個丑姑娘嗎?
民間傳說,諸葛亮娶了一個丑老婆,這個丑老婆姓黃,叫黃月英。
黃月英雖然人長得丑,但是很有才。諸葛亮號稱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中間還能把劉備哄得團團轉(zhuǎn),其實沒少讓黃月英幫他出主意,所謂“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諸葛亮是個帥小伙,這是不用懷疑的?!度龂尽防镄稳菟?/span>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電視劇里演諸葛亮的,舊版是唐國強,新版是陸毅,包括電影里的金城武,都可以說是當(dāng)時萬里挑一的帥哥。
俗話說,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帥哥如果不娶美女,豈不可惜。但諸葛亮偏偏娶了一個丑姑娘,讓無數(shù)后人以此為例,教育登徒子不要以貌“娶”人。
當(dāng)然也有人不服氣,說黃月英并不丑。所謂丑,只不過是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在自謙,真實的情況應(yīng)該是:一個相貌堂堂且才學(xué)出眾的美男子娶了一個貌不驚人的女子。
《三國志》注引《襄陽記》曰: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xiāng)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span>
按這段話的說法,這樁婚事是黃承彥主動找上門來的。黃承彥是沔南名士,性格開朗,學(xué)富五車,諸葛亮曾多次向他求教,黃承彥也很看好諸葛亮。一天,黃承彥主動找到諸葛亮提親,說家里有個丑姑娘,頭發(fā)比較黃,皮膚比較黑,但是比較有內(nèi)涵。諸葛亮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黃月英的:(諸葛瞻)其母黃氏,即黃承彥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韜略遁甲諸書,無所不曉。武侯在南陽時,聞其賢,求以為室。武侯之學(xué),夫人多所贊助焉。及武侯死后,夫人尋逝,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
這段話與《襄陽記》所說不同,一是直接稱“貌甚陋”,也就是說“長得非常丑”;二是諸葛亮“求以為室”,在婚姻中采取了主動。
《襄陽記》是東晉時期的作品,距諸葛亮所在年代較為接近,而《三國演義》的性質(zhì),你也是知道的。好吧,我們折中一下,權(quán)且相信黃月英是一位“貌不驚人的女子”。
其實這也再正常不過了。天下哪有那么多美女?征婚廣告中每一個女的都號稱“膚白貌美”,你會相信嗎?
需要說明的是,黃月英這個名字只存在于民間傳說中,《三國志》、《三國演義》及《襄陽記》中都無記載。
諸葛亮與黃月英結(jié)婚后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本來是“一介布衣”的諸葛亮,頓時因此有了一個非常了不得的身份:
他的岳父黃承彥和荊州牧劉表是連襟,現(xiàn)在劉表不僅僅是他叔叔諸葛玄的朋友,還是他妻子的姨父;那個荊州一霸蔡瑁,則成了諸葛亮的妻子的舅舅。
二
諸葛其實本姓葛,沒什么背景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意思是說:我本來是一個小老百姓,在南陽種田。
諸葛亮在娶黃月英之前,他真的只是一介布衣嗎?他謙虛了一點,但也沒太謙虛。
我們來說說諸葛亮的家世。
《三國志》中稱諸葛亮為瑯邪陽都人,后面老衲要說到的諸葛瑾、諸葛誕等人,也都稱為瑯邪陽都人。這里的“瑯邪”,現(xiàn)在我們稱為瑯玡或者瑯琊,《瑯琊榜》看過沒有?
這和現(xiàn)在的搞法一樣,那個啥子籍貫,明明在北京出生、上戶口、上學(xué)、參加工作,買房子娶妻生子,活了一輩子,籍貫一欄里卻要填一個你可能從來沒有踏足過的地方。
當(dāng)然,諸葛亮確實是在瑯邪陽都出生,很早的時候母親去世,8歲的時候父親也去世,在15歲的時候跟著他叔叔諸葛玄離開了陽都。先是投靠袁術(shù)去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沒多久又被迫離開豫章郡去到荊州襄陽投靠劉表。剛落腳沒幾天,叔叔諸葛玄又死了,他就在南陽種地讀書,也就是“布衣”了。后面就遇到了劉備,再后來跟著劉備輾轉(zhuǎn)于荊州和益州。
所以,如果要用在某地生活時間的長短來判定誰誰是哪里人,也不科學(xué)。那我們就還是認(rèn)定諸葛亮是瑯邪陽都人吧。
但是往前面追上去,諸葛亮的祖先們并不是陽都人,而是瑯玡諸縣人。而且他家也不是復(fù)姓“諸葛”,而是單姓“葛”。
《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注引《吳書》稱:其先葛氏,本瑯邪諸縣人,后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祖先原來姓葛,住地瑯玡的諸縣,后來他祖先搬家到了陽都,但是陽都這里原本就有一家姓葛的,為了區(qū)別兩家,他祖先就被稱作“諸縣姓葛的”,簡稱“諸葛”,慢慢地就從單姓“葛”變成了復(fù)姓“諸葛”了。
這個姓一變,逼格馬上爆棚了。你看那些武俠小說,總少不了一個姓“諸葛”的人物,這種人往往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也許還有著深厚的內(nèi)功,可以殺人于無形。
多智近乎妖,都是給《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這個角色給鬧的。
既然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恁般熱鬧,那在特別注重家庭出身的當(dāng)時,他的家族是不是特別顯赫呢?或者說,諸葛亮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布衣”?
老衲查了一下,往諸葛亮之前追溯,查得到的出名一點的,也就是西漢元帝時期的諸葛豐,做的最大的官是司隸校尉(相當(dāng)于首都紀(jì)檢監(jiān)察局長。按,本文中古代官職與現(xiàn)在官職的類比不一定準(zhǔn)確和合適,僅供參考)。
除了這個諸葛豐,就沒有誰拿得出手了。當(dāng)然,諸葛亮他爸和他叔也做過官,但官都不大。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做官做到了泰山郡的郡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副市長。諸葛玄投靠袁術(shù)的時候,被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郡太守,這個任職沒有被曹操掌握的中央政府承認(rèn),中央另外派了一個人來把位置奪走了。也就是說,諸葛玄的官,也就是一個名義上的地級市市長。
所以,諸葛亮家族算不上名門望族,不然,他也不會隨著叔叔四處漂泊,更不會在叔叔死后淪落到種田謀生。
但他也算不上絕對的寒門,祖上大大小小做過一些官,而且,在諸葛亮娶黃月英之前,諸葛玄就通過聯(lián)姻,使諸葛家族在荊州基本上站穩(wěn)了腳跟。
后來,諸葛亮經(jīng)過一番折騰,終于出息了,成了蜀漢政權(quán)的丞相,英名播于后世。
諸葛亮這顆流星太耀眼了,以至于在諸葛亮死后,世人多認(rèn)為諸葛家族自此輝煌不再。其實不然,諸葛家族不只諸葛亮一支,整個諸葛家族在后漢三國布局之深,分散之廣,令人嘆為觀止。
三
為了家族興旺,他們到處押寶
若干年前,有一部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泛苁軣崤酰锩娴闹鹘菞罴倚值芊滞秲牲h,最后造化弄人,風(fēng)流云散。
家族兄弟分投不同陣營的事,《人》劇中算是命運莫測中的被動,諸葛家族的種種運營,則是機關(guān)算盡的主動了。民國現(xiàn)實中的俞氏家族,或許可有一比。
要將諸葛家族的種種謀劃舉措一一說個明白,似乎有點困難,下面將擇其要而簡述之。
這一節(jié)里,老衲給出幾張圖表,讓你大致明白一下,諸葛家族分布于蜀、吳、魏(晉)的勢力,以及他們與其他權(quán)貴之間復(fù)雜的關(guān)系。
▲諸葛家族主要成員譜系圖
▲諸葛亮一系姻親關(guān)系圖
▲諸葛瑾一系姻親關(guān)系圖
▲諸葛誕一系姻親關(guān)系圖
四
諸葛亮無奈上了劉備這條賊船
諸葛亮是諸葛家族在蜀漢政權(quán)中的代表
前面說過,諸葛亮十五六歲的時候跟隨叔叔諸葛玄到了荊州投奔劉表。諸葛玄曾經(jīng)是劉表的手下,這次只不過是重投舊主而已。有人說諸葛玄和劉表是好朋友,這就有一點過了。
被諸葛玄帶到荊州的,除了諸葛亮,還有他的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赡苁侵T葛玄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在他死去之前,他抓緊做了一件非常英明而且重要的事:把諸葛亮的兩個姐姐趕緊嫁了出去。
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蒯家當(dāng)時在荊州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中的蒯良、蒯越兄弟是劉表的心腹,為劉表平定荊州出謀劃策,立下了頭功;蒯祺本人也被劉表任命為房陵郡太守。
諸葛亮的二姐嫁得也不錯,丈夫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學(xué)識淵博,在荊州地區(qū)有名望、有地位;龐山民也是荊州名士,很有才學(xué)。龐家在荊州也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拿T大族。
要與名門大族聯(lián)姻,一般人家是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的,諸葛玄花了不少心血,他與劉表的那點交情,肯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后,諸葛玄死了,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又成了無人照料的孤兒。這時候諸葛亮17歲,他帶著弟弟到了襄陽城外二十里的隆中草廬。
雖然通過兩個姐姐的婚姻在荊州站住了腳跟,但要想出人頭地,這還遠遠不夠。擁有一顆聰明頭腦的諸葛亮開始了形象設(shè)計和自我包裝,同時不放過任何機會,尋找崛起之路。
首先,肯定是從姐姐的資源那里入手。諸葛亮盯上了龐德公。他總是以探望姐姐的名義,頻繁去龐德公家中走動,向他求教,每次去都是“獨拜床下”,非常恭敬。
龐德公一開始也不加以制止,時間長了,在與諸葛亮的交流中,一方面諸葛亮確實夠聰明也夠有才華,另一方面由于諸葛亮的刻意討巧,他越來越喜歡這個帥小伙子,覺得他將來必是有用之才,所以送了他一個稱號,就是眾所周知的“臥龍”。
龐德公有一個侄子龐統(tǒng),也是才學(xué)出眾,龐德公稱他“鳳雛”。這也就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由來。
第二個被諸葛亮利用的人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與龐德公是好朋友,借助龐德公這塊跳板,諸葛亮搭上了司馬徽的關(guān)系。通過相同的方法,司馬徽也開始器重諸葛亮,日后劉備三顧茅廬,就是由于司馬徽對諸葛亮的推薦。
面對劉備的邀請,其實剛開始諸葛亮的內(nèi)心是拒絕的。他并不看好劉備,就像劉備也瞧不起他自己一樣。彼時的劉備,將不過關(guān)張趙,兵不過兩千,而且年紀(jì)已快五十,人生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
但反觀諸葛亮,他的條件也好不到哪里去。雖然通過與黃月英結(jié)婚,他成了劉表和蔡家的轉(zhuǎn)了幾道彎的親戚,但有幾點對他不利:1.他在荊州沒有足夠分量的長輩對他進行扶持。2.他與權(quán)貴的親戚關(guān)系太遠。3.他還太嫩,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他才26歲。
他還想等待更好的時機,擇更好的明主。他本想擺個譜,讓劉備放棄他,沒想到劉備在實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鍥而不舍地邀請。
與其說是感動,倒不如說是騎驢找馬。就像如今的大學(xué)畢業(yè)生一時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先隨便找一個地方將就著吧。
于是就有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提議,馬上鎮(zhèn)住了劉備。劉備不知道的是,早在這場著名的隆中對之前六七年,魯肅已經(jīng)向?qū)O權(quán)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設(shè)想,諸葛亮只不過是在魯肅的基礎(chǔ)上提交了一個“升級版”。
諸葛亮就這樣上了劉備的“賊船”,此后經(jīng)年戰(zhàn)亂,形勢迫人,容不得他再作“下船”的考慮,當(dāng)然,劉備集團的崛起也讓他無需再作這樣的考慮了。
只是在跟隨劉備這一過程中,諸葛亮也有默默吞下心頭血的時候。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平漢中,派迎其入蜀的功臣之一孟達攻房陵,孟達用力過猛,殺了房陵太守蒯祺,這個蒯祺,就是諸葛亮的姐夫。
姐夫死了,諸葛亮什么話也沒說。不久,關(guān)羽被圍,孟達不救,后叛走魏國,諸葛亮欲殺孟達全家,劉備出面阻止,諸葛亮又沉默了。
八年之后,諸葛亮誘降孟達,孟達信以為真,正在孟達著手準(zhǔn)備的時候,消息泄漏,孟達被司馬懿誅。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亡,時年53歲。諸葛亮死時,他的兒子諸葛瞻才8歲,原來由諸葛亮一手掌控的權(quán)力被各派勢力瓜分。公元263年,蜀漢滅亡,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戰(zhàn)死沙場,他的另一個孫子諸葛京作為戰(zhàn)敗方,被北遷于河?xùn)|。
諸葛家族在蜀漢的勢力也由此走向了落幕。
五
諸葛瑾在吳國也混得風(fēng)生水起
諸葛瑾是諸葛家族在孫吳政權(quán)中的代表
在諸葛玄帶著諸葛亮等姐弟四人去往荊州的時候,年歲比諸葛亮稍長的諸葛瑾只身來到了東吳。
不比諸葛亮有叔叔和姐姐關(guān)照,諸葛瑾孤身處于人生地不熟的江東,一切都得靠他自己。
靠自己,只能活下來。想發(fā)達,離不開貴人的相助,特別是在亂世的時候。諸葛瑾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弘咨,這個弘咨是孫權(quán)的姐夫。
弘咨覺得諸葛瑾是個人才,就把諸葛瑾推薦給了孫權(quán),諸葛瑾和魯肅一起成了孫權(quán)的智囊,在東吳的官場開始了漫長的熬資歷過程。
諸葛瑾做過縣長、長史、中司馬等職務(wù)。后來讓他地位變得重要起來的,不僅僅是因為諸葛亮成了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還與一起特殊的婚姻有關(guān)。
孫權(quán)手下有一個人叫張昭。沒錯,就是《三國演義》里“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張昭。張昭的重要性,這里就不必再說了。
這里要說的是張昭的兒子張承?!度龂尽菚堈褌鳌份d:初,承喪妻,昭欲為索諸葛瑾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權(quán)聞而勸焉,遂為婿。生女,權(quán)為子和納之。
張承和諸葛瑾是好朋友,諸葛瑾比張承只大四歲。某年張承死了元配妻子,張昭就要張承去娶諸葛瑾的女兒來做新老婆。張昭覺得很為難,他平時可是和諸葛瑾兄弟想稱的啊,現(xiàn)在去娶兄弟的女兒,這不是亂了輩分么?這時候,孫權(quán)跑出來湊熱鬧了,他勸張承同意了這們婚事,讓諸葛瑾做了張承的老丈人,而且,在張承與諸葛瑾的女兒婚后生出女兒后,還把張承的女兒即諸葛瑾的外孫女娶進孫家,做了他的兒媳婦。
這樣,諸葛瑾就成了孫權(quán)的姻親而且還要高出一輩。
不僅如此,東吳集團里的另一個重要家族陸家,也和諸葛瑾結(jié)成了姻親:在張承和諸葛瑾女兒又生了一個女兒后,這個女兒嫁給了陸遜的兒子陸抗。
還有錦上添花的事情,這個關(guān)系說起來有一點拗口:孫權(quán)有一個女兒,嫁給了一個叫滕胤的;滕胤與公主生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諸葛竦,諸葛竦是諸葛恪的兒子、諸葛瑾的孫子。這樣算起來,諸葛瑾又與孫權(quán)同輩了。
反正在這種眼花繚亂的婚姻關(guān)系中,諸葛瑾和他的兒子孫子們,在東吳的地位一天高于一天。在孫權(quán)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lǐng)豫州牧。諸葛瑾與孫權(quán)的關(guān)系,比起諸葛亮與劉備“如魚得水”的關(guān)系并不差。
諸葛瑾去世后,其子諸葛恪被孫權(quán)任命為首席托孤大臣,先后擔(dān)任吳主孫亮主政時期的大將軍、丞相、太傅之職,進爵陽都侯,絲毫不比叔叔諸葛亮在蜀漢時遜色。
可惜,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在官場權(quán)斗中,另一托孤權(quán)臣孫峻對諸葛恪不滿,公元253年,諸葛恪和他的兒子諸葛竦、諸葛建都被孫峻誅殺。
而在此前三年,諸葛恪的大兒子諸葛綽,因牽涉孫家的繼位之爭,早已被諸葛恪用鴆酒毒死。
諸葛家族在孫吳的勢力,也由此完結(jié)。諸葛瑾的后人,只剩下諸葛喬(曾經(jīng)過繼給諸葛亮后又歸宗)的孫子諸葛顯,跟隨著諸葛京北上,然后消失在茫茫人海。
六
諸葛誕才是諸葛家族的頂梁柱
諸葛誕是諸葛家族在曹魏政權(quán)中的代表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至于兩人之間的具體血緣關(guān)系,因為沒有相關(guān)文字記載,老衲也無從知曉。
拜《三國演義》之賜,我們雖然不一定記得清諸葛亮和諸葛瑾后人的名字,但諸葛家族在蜀漢和東吳的兩個分支,我們大致還是有所了解,卻忽略了以諸葛誕為代表的諸葛家族在魏國的這一支。
這個在魏國的諸葛誕,其實不簡單。
《世說新語·品藻》有言: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魏得其狗——諸葛誕?!肮贰笨刹皇橇R人的話,是取其勇猛彪悍、所向披靡之意?!氨毖笕堋钡耐觚?、段虎、馮狗,也是同理。
諸葛誕出名比較晚。在南下的諸葛亮、諸葛瑾風(fēng)頭正勁的時候,諸葛誕還默默無名,畢竟他年紀(jì)也要小一些嘛。但他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往上爬,先后任尚書郎、滎陽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職。
讓他因以出名并發(fā)揮影響的,是在曹操和曹丕都死了以后,魏明帝曹叡太和年間的“浮華案”。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載:(誕)與夏侯玄、鄧飏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誕、飏等修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明帝惡之,免誕官。
所謂“浮華案”,就是指諸葛誕、夏侯玄、鄧飏、何晏、李勝、丁謐、畢軌等少壯派共15人,結(jié)合成了一個政治小圈子,號稱“四聰、八達、三豫”,互相表揚互相捧場。這些人儒、道兼修,通脫任性,推崇清談,其代表人物后來成為魏晉玄風(fēng)的奠基者。
這些人雖然被當(dāng)時的魏明帝打壓,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卻是一群支持曹魏的力量,面對司馬氏的逐漸顯露的權(quán)力攻勢,曹氏對他們還是有所倚靠。
持續(xù)十多年的打壓,不僅沒有讓諸葛誕隱沒,反而成就了他的名聲。在魏明帝曹叡死后,曹芳繼位,曹爽執(zhí)掌魏國權(quán)柄,先前被打壓的這批人紛紛被委以重任,諸葛誕出任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奪得魏國權(quán)柄,夏侯玄、鄧飏、何晏等人相繼被司馬氏清除,諸葛誕成了親曹集團中最后一位有實力的人物。
為了穩(wěn)住諸葛誕,司馬懿父子采取了一個老套但有效的招術(shù):通婚。
在司馬懿的張羅下,司馬懿的兒子司馬伷娶了諸葛誕的女兒為妻,后來稱為諸葛太妃。這一婚姻關(guān)系的確立,為諸葛家族延續(xù)輝煌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后來,諸葛誕終于還是和司馬氏撕破了臉皮,在壽春舉兵造反,宣布投靠東吳。那時候是公元257年,離高平陵政變只有8年時間。
8年時間不算短,它可以讓諸葛誕由國家的柱石變成國家的叛徒,也可以讓兒女親家變成不共戴天的仇敵。
兵變失敗,諸葛誕被司馬昭下令誅殺并夷三族(諸葛誕的反叛和被殺不是本文的重點,有興趣者可另行搜尋相關(guān)資料)。諸葛誕被殺之前,曾把他的兒子諸葛靚交給下屬吳綱,帶到了東吳。
一轉(zhuǎn)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公元280年,吳國亡,已在吳國為高官的諸葛靚逃走了,不知所終。
這時候的北方,司馬氏已經(jīng)取代曹氏,建立了晉朝,時任皇帝是晉武帝司馬炎,他是司馬伷的侄子,卻和長他一輩的諸葛靚是小時候的玩伴。
司馬炎猜準(zhǔn)了諸葛靚會投奔他的姐姐,也或許,就是諸葛靚的姐姐告訴司馬炎,諸葛靚已到了她這里,總之,在諸葛靚的姐姐家里,曾經(jīng)的好朋友司馬炎和諸葛靚又見面了。
“你為什么不見我呢?”
“殺父之仇不能忘!”
兩人灑淚而別,諸葛靚回到故鄉(xiāng)瑯玡,終身不再入朝為官,而且,他永遠不面向都城洛陽而坐。
忘了交待一句:諸葛靚的姐夫司馬伷被封為瑯玡王,封地就是諸葛家族的根基所在。
七
從終身的仇敵變成了兒女親家
故事還是要回到瑯玡王司馬伷這里來。司馬伷和諸葛誕的女兒生下兒子司馬覲,司馬覲生下兒子司馬睿,他們繼承了司馬伷的封號瑯玡王。
晉室東渡之后,司馬睿稱帝江東,建立東晉。諸葛家族,又以這樣一種奇妙的方式,和一個新的王朝扯上了關(guān)系:諸葛誕是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的外曾祖父。
到了這個時候,曾經(jīng)是司馬氏死敵的諸葛亮,身份也變得曖昧起來。因為和諸葛誕是堂兄弟關(guān)系,諸葛亮被東晉皇帝加封為“武興王”。
可憐諸葛亮為蜀漢政權(quán)鞠躬盡瘁,勞累而死,最終也只被封為忠武侯。百年之后,卻因一點血親關(guān)系,在政敵那里討得了名號上的便宜。
前面說過,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回到了老家瑯玡,諸葛靚的兒子諸葛恢卻又從瑯玡出發(fā),再一次恢復(fù)了諸葛家族的榮光。
這可能同樣也是因為血親的關(guān)系,得到了東晉元帝的格外關(guān)照。諸葛恢雖然最終也做到尚書令這一實權(quán)極大的官職,但其早期卻是從基層一步步攀上來的。與其早期官位不相稱的是瑯玡諸葛家的聲望:在東晉立國同時,瑯玡諸葛家族便進入了最高層級,可與當(dāng)時最顯赫的瑯玡王氏爭雄。
諸葛恢之門望得到門閥社會的普遍認(rèn)可,這在諸葛氏的婚姻上也有具體表現(xiàn)。
《世說新語·方正》載: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虨?;謨喝⑧囏S跁r謝尚書求其小女婚?;帜嗽疲骸把?、鄧是世婚,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fù)與謝裒兒婚。”及恢亡,遂婚。
東晉后來的望族陳郡謝氏,東晉之初雖未達到鼎盛,但已頗具實力。謝家居然向諸葛恢聯(lián)姻而不得,由此可見諸葛家族當(dāng)時的勢力。
當(dāng)然,這一切都遠去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除了諸葛亮,這位“多智近乎妖”的傳奇人物,我們又還記得幾個諸葛呢?
歷史,本就是用來讓普通人遺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