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妃身亡,卻未追責。也許宋太祖真的認定趙光義所說是肺腑之言,所為真的是在救國家。但除此之外,還會有多少人相信?
眾所周知,一個女人如果周旋在幾個男人中間,肯定是一件風險系數(shù)極高的工作。
話雖這么說,但生為女人,又常常身不由己,特別是在傳統(tǒng)社會。
這里是一個女人的悲劇,她不但閉月羞花,而且富有才情,一度享盡人間榮華,卻死得莫名其妙,最后還惹來無窮非議……
一
一個美女的命運三級跳
古代女詩人不多,因為一首詩便名垂詩史的女詩人就更少了。宋代的花蕊夫人則是其中的幸運兒。
唐朝滅亡之后,是五代十國時期。各地進入“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割據(jù)時代。隨著宋太祖趙匡胤的崛起,所謂“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自然要對割據(jù)政權(quán)逐一剿滅。
古代的四川號稱天險,最多據(jù)險稱王、關(guān)起門來享福的人物。這個時候,四川一帶的統(tǒng)治者是后蜀國國君孟昶?;ㄈ锓蛉苏敲详频膶欏?/span>
花蕊夫人的美貌,從其名號由來中即可看出:在閱盡春色的末代國君孟昶眼里,即使是富貴的牡丹、艷麗的曇花均不足以形容寵妃美貌,因為它不是花,簡直是花中之蕊!所以孟昶要賜封其為“花蕊夫人”。
歡娛的時間總是太短。等到宋太祖趙匡胤吹起進攻號角的時候,衰弱的蜀國不堪一擊,只得請降。孟昶和他的所有佳麗都成了宋朝的階下囚。
花蕊夫人芳名遠播,創(chuàng)業(yè)未久日理萬機的宋太祖居然忙里偷閑,親自召見了她。也許是被其容貌所震驚,趙匡胤話里話外隱隱就有指責其為紅顏禍水的意思。
不料,花蕊夫人即席賦詩一首曰: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面對“紅顏禍水”這種老掉牙的指責,此詩可謂鋒芒畢露:國家興亡與我這個幽居深宮的小女子有什么關(guān)系呢?君王在城頭豎起降旗,我不知道也做不了主啊。十幾萬的精兵強甲一朝解體,請問他們是男人還是女人?……
依靠自己的容貌,加上這首詩,花蕊夫人折服了宋太祖。
不過這種折服對女人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就一言難盡了。
從后蜀孟昶的寵妃,到階下囚,到宋太祖趙匡胤的寵妃,在很短的時間里,花蕊夫人經(jīng)歷了命運的三級跳。
有時候,人生真的就像過山車……
二
殺美女救國家?
花蕊夫人在宋太祖的后宮中也極受寵幸,獲封為“金城夫人”。
但就是這種寵幸,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殺她的不是別人,居然是宋太祖的親弟弟、后來繼承太祖大位的宋太宗趙光義!
怎么殺的?主要有兩種記載。
一是宋人王鞏的《聞見近錄》記載:“金城夫人得幸太祖。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勸太宗,太宗固辭,上復(fù)勸之,太宗顧庭下曰:‘金城夫人親折此花來,乃飲?!纤烀L谝錃⒅?,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上飲射如故?!?/span>
二是宋人蔡絳的《鐵圍山叢談》記載:“國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隨昶歸中國。昶至且十日,則召花蕊夫人入宮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晉邸時,數(shù)數(shù)諫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與獵苑中,花蕊夫人在側(cè),晉邸方調(diào)弓矢引滿,正擬射走獸,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翻譯一下,以上兩段記載,主要情節(jié)其實都差不多: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與花蕊夫人在后苑中玩樂,趙光義借機彎弓射殺了花蕊夫人。
區(qū)別只在于趙光義動手的時機。按照《聞見近錄》所記,趙光義是借花蕊夫人酌酒的機會,而《鐵圍山叢談》則說,趙光義是借調(diào)弓射走獸的機會,掉轉(zhuǎn)箭頭,將美女一箭斃命。
而《聞見近錄》中,還多了一個情節(jié):趙光義射死花蕊夫人,轉(zhuǎn)頭向兄長跪下,抱住太祖的腳,邊哭邊說:陛下登基未久,得天下不容易,應(yīng)以社稷為重啊。
趙光義這番話的言外之意,是說花蕊夫人的美貌迷惑了太祖,這對江山社稷極其危險。所以,俺射殺她實在是為了救國家的不得已之舉。
這些記載可靠嗎?
王鞏是王旦的孫子,須知在北宋朝,王旦以一代名相著稱。因此,《聞見近錄》的可信度頗高。
王鞏為什么要記載這樣一段軼事?其實,他的重點不在花蕊夫人,而是在宋太祖兄弟倆的身上。
今人看到美女香銷玉殞會大起悲憫,但當時在記載者眼里,這就是一段千古佳話。
不能因貪戀美色而置國家大事于不顧,趙光義射死花蕊夫人后說的一番話簡直是大義凜然!
而宋太祖的表現(xiàn)呢?“飲射如故”,一個千嬌百媚的寵妃倒下了,宋太祖卻像沒看到一樣,照常喝酒射箭。這不就是一個能夠拒絕美色誘惑的英主形象嗎?
愛妃身亡,卻未追責。也許宋太祖真的認定趙光義所說是肺腑之言,所為真的是在救國家。
但除此之外,還會有多少人相信?
三
漂亮話里貓膩多
不相信趙光義的人并不少。
同樣是宋人筆記,《燼余錄》記載,趙光義借太祖生病之機,曾經(jīng)對花蕊夫人“乘間挑之”。
于是有人懷疑,趙光義之所以要對花蕊夫人痛下殺手,其實是因為挑逗不成,所以惱羞成怒。
另有一種說法則認為,花蕊夫人之死緣于其卷入了皇權(quán)內(nèi)部爭斗。
《宋宮十八朝演義》一書就說,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臨死之前,要趙匡胤身后傳位給兄弟趙光義,并且立下約書,藏書于金柜之中。而花蕊夫人不以為然,勸太祖?zhèn)魑唤o自己兒子。結(jié)果,被趙光義安插在宮中的內(nèi)應(yīng)知道了,因此對花蕊夫人恨之如骨……
該信哪一種?
先做排除法。大拿肯定不信后一種說法。因為杜太后臨終要求太祖?zhèn)魑恍值芤徽f原本就不可信。
杜太后死的時候,太祖正當壯年,并無大的疾患,而且太祖的幾個兒子也正在茁壯成長之中,太后臨死的要求未免太不合常理。
不少史學(xué)家認為,所謂太后的金柜藏書很有可能就是宋太宗的偽造!
除此之外,大拿更不相信趙光義殺花蕊夫人意在救國家的鬼話!
為何?兩個理由:
第一,宋太祖雖然難免好色,但究其實,遠遠沒到為女色而荒廢國事的程度。史料上也找不到類似證據(jù)。
第二,宋太宗那段話說得漂亮極了,可惜言行并不一致。
宋太宗繼位之后,有一個與女色有關(guān)的著名故事。
和花蕊夫人地位相似,被宋滅亡的南唐國國君李煜的皇后小周后也以美貌著稱。宋人有一幅畫,畫的就是宋太宗“幸小周后”的場景。
后世看到這幅畫的人說:“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
直白一點,這不就是霸王硬上弓?
看看這里的記載,再回味一下趙光義射死花蕊夫人后所說的那一段漂亮話,讀者朋友,你會信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