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教育界的鼻祖,以圣人之身,被仰望幾千年。我們知道他很多的教育觀念,例如“誨人不倦”“聽其行而觀其行”“見賢思齊焉”“因材施教”等等。但是孔子除了圣人的身份,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有愛恨情仇、家庭妻兒,那么他的婚姻觀是怎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從未被錄入《詩經》中的一首詩為引,一起從史料的蛛絲馬跡中,探尋孔圣人的婚姻愛情觀。
最新還原孔子像
孔子認為,一段美滿的婚姻基礎,一定是兩情相悅。他非常支持在春秋時代非常流行的自由戀愛?!对娊洝分杏写罅康年P于自由戀愛的描述。例如《靜女》中就有這樣的描寫:“一對自由戀愛的少男少女,約在城樓處見面,調皮女孩藏起來逗弄憨厚的小伙子,渾然不知的男孩還沉浸在兩人之前出去游玩的甜蜜中”。短短幾句,一對自由戀愛的小情侶形象躍然紙上。《詩經》中這種露骨描述愛情的詩句比比皆是,例如《關雎》《柏舟》,男女之間相思成疾,到了“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地步。但是孔子對《詩經》的評價卻是“思無邪”!由此可知,孔子對于男女之間的戀愛是積極贊成的。
《靜女》
孔子在編訂《詩經》的時候,對于這種純粹的戀愛是極其推崇的。在《論語》中記載,孔子曾經吟誦一首詩:棠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這首詩的表達的意思“我不是不想你啊,實在是路途太遙遠了,所以才沒法去看你”??鬃記]有把這首詩選入《詩經》當中,足可見孔子對這首詩中表達的愛情不是很贊同??鬃诱f:“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意思是:“你根本就不是真的想念對方,如果真的思念對方,距離算什么?”由此可見,孔子對這種只存在于漂亮話上面的愛情十分鄙視,他注重的是滿腔真誠的戀愛。
孔子認為,挑選結婚對象需要考察的方面,無外乎德行和才能兩個方面。身外之物,例如錢財、地位、家世、相貌皆不需要考慮。這從他給自家女子們選擇丈夫就能看得出來。
孔子是個非常樂于成人之美的老師,他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每一個他都盡心盡力的去教導,在每日的教導之余,還抽空安排安排他們的婚事。
孔子的優(yōu)秀弟子之一公冶長,傳說中因為會跟鳥兒通話被誣陷為殺人犯,被冤枉身陷囹圄??鬃訁s覺得公冶長有德行,是個值得托付的良人。于是毅然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了他。果然,公冶長并沒有辜負孔子的看重,他多次被征召為大夫,但是他卻以繼承孔子事業(yè)為志,一生教書育人。
公冶長
孔子優(yōu)秀弟子之二南宮適(kuò),為人謹慎,崇尚道德,孔子認為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君子,肥水不流外人田,他趕緊把自己的侄女介紹給了他。
由此可見,孔子在挑選婚配對象的時候,只考慮這個人是否有才能,是否有德行。只要德才兼?zhèn)?,哪怕坐過牢,他也覺得無所謂。
孔子對女人也是以“德”為先。當然他也不否定顏值的重要性。世人皆喜歡漂亮的臉蛋兒,孔子也不例外。他曾經對弟子提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是什么意思的問題,給出了美貌很重要的回答。但是他面對“德”與“顏”的比較時,就完全肯定了“德行 ”必須先于“顏值”!于是乎才有了“賢賢易色”的說法!
孔子教導弟子
眾所周知,孔子是個離婚的人。他的妻子亓官兒19歲嫁與孔子。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鬃訉Υ彝ナ挚粗?,把夫婦關系看做萬事萬物的根本。他主張結婚時“冕而親迎”,由此可見他不會輕易就離婚。那么二人究竟為何離婚呢?網上各種猜測,無外乎孔子其實女子,其“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就是說亓官兒的。
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結論其實站不住腳。為啥呢?我們從兩件事情來看。一是亓官兒去世的時候,孔子親自走到她的墓前,行稽顙(sǎng)重禮,也就是磕頭跪拜大禮??鬃由钪凉賰簩λ亩髑???鬃訛榱俗约旱那巴九c野心,經常去周游列國,一去就是以年論!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是亓官兒在打理,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說,孔子都是虧欠她的。這個頭磕的是情分。由此可見,孔子對他的妻子并不是厭惡。
二是亓官兒過世一年了,與她感情深厚的兒子孔鯉依然穿著喪服為母親的離去而傷心哭泣??鬃勇牭搅耍f兒子太過分了??梢酝V沽?。于是孔鯉脫掉了喪服。很多人從這里認為,孔子對去世的前妻十分冷漠,連兒子想念母親也不允許。其實這是大大的誤解。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就是一年之期。按照周禮,母喪父還在,孩子只需要守喪一年。如果過了喪期孩子依然在哭,你就是不守“禮”,這在當時很嚴肅的問題。況且,孔子一向主張”恢復周禮“。文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任由孔鯉守喪一年,足可以得出,孔子并不是討厭亓官兒。而是迫于周禮,才讓兒子停止服喪。
孔鯉
所以說,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孔子與亓官兒是自由離婚,平等分手。雖然史料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曾子的一個小故事讓這個結論更加合理。
孔子的弟子曾子也離婚了,為了保全妻子的名聲,他出妻的理由很荒謬,有記載是因為做飯沒做熟!乍看像玩笑,細思卻可見曾子對前妻的愛護之情。以小錯為借口,保全前妻的名聲,好讓她再嫁個好人。
由此思及孔子出妻一事,再結合以上史實,不管什么原因導致二人分手,有一點我們是可以確定的,孔子對于妻子是十分尊重的,對于離婚是崇尚“愛便在一起,不愛便分開”,即便是前妻,情分依然在!
孔子的思想影響國人幾千年,深深根植于我們的骨血深處,是抹也抹不掉的印記。他老人家的婚姻觀念“崇尚自由戀愛、擇偶只看德行、分手各自安好”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孔子的擇偶觀,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擇偶看臉、看錢、看地位的時代,實在是一劑良藥,讓我們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