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凌志軍曾用5年抗癌成功,他做了些什么?

2012年,一本名叫《重生手記》的書出版,在醫(yī)學界引起軒然大波。

這本書并沒有嚴謹?shù)尼t(yī)學理論,寫書的人也并不是什么權威專家。

書中的用詞平易近人,卻讓很多身患癌癥的人看到希望,并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凌志軍,他曾是肺癌晚期患者,通過自救,用5年時間痊愈,被稱為抗癌第一人。

這5年,他究竟都做了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故事。

圖1

凌志軍,1963年生于上海,長于北京。

父親凌建華,曾是《報日人民》的記者,這為凌志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家庭條件。

他小時候熱愛理科,一直希望長大了能去搞化學實驗,當一個研究火箭的科學家。

可是天不遂人愿,由于當時特殊的時局,15歲他就被派到工廠打螺絲,16歲被派去做農(nóng)民,19歲去部隊參軍。

小小年紀經(jīng)歷了很多同齡人體會不到的生活。

在父親的建議下,凌志軍放棄了航天夢,轉(zhuǎn)而走上父親的路,開始當記者,寫作。

他靠著一根筆桿子,25歲當上新華社記者,30歲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33歲獲得法學碩士學位,之后便一直在《報日人民》做高級編輯。

圖2

優(yōu)秀的他不僅在中國作家榜上有一席之地,更是被譽為“當代記者標桿”。

他這一生都在這個行業(yè)深耕,不僅子承父業(yè),更是青出于藍。

然而,就在他事業(yè)還在上升期的時候,老天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2007年2月7日,凌志軍對著電腦,敲下《中國的新革命》最后一個字。

這是他新寫的書,凝聚了他很多心血,他連著工作了一年都沒有休息,才終于完成這本書。

寫完后,他突然感覺一陣天旋地轉(zhuǎn),眼前發(fā)黑,頭疼得要命。

他以為是高強度工作帶來的頭痛,于是便倒頭就睡,這一睡就是整整一天一夜。

之后,他在頭暈目眩中醒來。

睡了一覺,本應該精神起來,怎么反而感覺頭更暈了呢?

圖3

不過凌志軍沒當回事,他收拾包袱,約上好友出門滑雪去了。

和好友見面后,凌志軍順嘴一提他頭暈的事,沒想到好友一臉嚴肅,堅持要讓他去醫(yī)院檢查一下。

于是凌志軍在妻子趙曉東的陪同下去了北京的醫(yī)院。

到醫(yī)院檢查后,醫(yī)生告訴他:你的顱內(nèi)有個2.5厘米×2.3厘米的腫瘤。

這可把凌志軍和妻子嚇了一跳,趕忙遵照醫(yī)囑做了全身檢查。

可是結果更壞,凌志軍患的是肺癌,還是晚期。

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顱腦、肺葉、肝臟都發(fā)現(xiàn)了惡性腫瘤,他顱內(nèi)的那個就是肺癌擴散的結果。

妻子不甘心,反復向醫(yī)生確認,是不是誤診了?

凌志軍平常不抽煙不喝酒,每天還運動1小時,怎么會得肺癌呢?

圖4

可惜,得到的卻是醫(yī)生肯定的答復,并且說只能再活3個月。

一個晴天霹靂下來,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陰霾。

為了治病,凌志軍和妻子問遍了北京各個有名的腫瘤專家,中醫(yī)西醫(yī)都試了個遍。

妻子甚至去上海拜訪名醫(yī),可每個專家一聽凌志軍患的是癌,便直接對他的病情判了死刑,肺癌晚期,沒得救。

要是化療的同時配上特效藥吃,還能多活幾個月。

這可是無底洞啊。

且不說化療和特效藥的費用貴出天價,光是治療過程就讓人難以忍受。

如果接受治療,凌志軍要先做開顱手術,然后化療、放療;

觀察一段時間后,還要二次手術,打開胸腔,切除肺葉,再繼續(xù)化療、放療……

圖5

這樣的治療,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就在此時,凌志軍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不化療,不吃藥,自己救自己。

凌志軍覺得,自己在求醫(yī)問藥的這段時間里,被所謂的醫(yī)學專家傷透了心。

他非常相信這些醫(yī)生,可是他們只把自己當做一個病例,當著他的面給學生講解癌癥病變的特點,或者只相信機器檢測的結果。

有一次,他排了一下午的專家號,那個醫(yī)學專家竟然只給他看了3分鐘的病,就告訴他活不了。

這讓他感覺,這些醫(yī)生并不關注患者本身的感受。于是開始懷疑,化療真的能夠維持自己的生命嗎?

況且,他的父親曾經(jīng)得過肝癌,被醫(yī)生預言活不過一個月。

家人選擇保守治療,每天保持他父親的心情愉悅。

10個月后,父親安然辭世,比醫(yī)生預言的多活了9個月。

圖6

他的一個親戚也是得了肝癌。但這個親戚和父親的選擇不同,他被檢測出癌細胞后,馬上就去做了切除手術。

手術很成功,可這個親戚在手術3個月后病情突然惡化,遺憾去世。

這讓他更覺得,化療救不了自己。

他把決定告訴妻子,妻子在聽了他的想法后堅決地和他站在一起,表示要陪他一起抗癌。

自救的過程

回到家后,凌志軍摒棄了以往消極悲觀的情緒,他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思考自己現(xiàn)在想做的事。

妻子也每天都抽出很多時間,陪著他聊天談心,到公園遛彎。

過了一段時間后,凌志軍忽然發(fā)覺自己的體力好了一些。

以前他散步不僅要拄著拐杖,還需要妻子的攙扶,走了一會兒就覺得頭暈目眩。

圖7

而這一次,他獨自在公園里走了40分鐘。雖然中途也頭暈,但他撐著拐杖堅持了下來。

這讓他有種前所未有的欣喜。

于是他開始延長走路的時間,并給自己作了規(guī)定,每天都要走5公里。

他停下手中高強度的工作,放慢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曾經(jīng)5分鐘泡好的咖啡,現(xiàn)在他能花20分鐘。

吃過早飯后,每天都晃晃悠悠地出門,然后坐在樹林里曬太陽。曬著曬著,他感覺有點無聊,于是又愛上了聽相聲。

他的兒子知道父親在病中忽然多了新愛好,更是跑遍影音店把所有的相聲磁帶都給他買回來。

凌志軍每天就這么樂呵呵地,一點都沒有被自己的重癥影響心情。

等到體力恢復后,凌志軍開始進行戶外運動。

圖8

他約上三五好友,要么去爬山,要么去游湖,戶外的新鮮空氣和自然景象讓凌志軍特別舒心。

三個月后,凌志軍還是活得好好的。醫(yī)生預言的死亡不但沒有降臨,他的身體反而開始變得輕快。

于是在確診肺癌的三個月后,妻子又帶他進行檢查。

x光片顯示,他腦內(nèi)的腫瘤居然從2.5厘米×2.3厘米,縮小到2.2厘米×1.9厘米!

雖然只是很微小的變化,但他的腫瘤確實小了一些。

這個結果讓醫(yī)生驚訝得不行,也給了凌志軍更大的信心,他做的一切都是對病情有利的,他賭對了。

回家的路上,夫妻二人有說有笑。

他們把這件事告訴兒子后,兒子也非常驚喜。

這段時間,他們家不但沒有因為他肺癌晚期氣氛低迷,反而經(jīng)常充斥著歡聲笑語,一點都沒有患者家屬通常會有的悲觀。

圖9

凌志軍開始覺得人生都充滿意義,并列出了十件他最想做的事。

他覺得癌癥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可怕,他正在和癌細胞共存著,并且還要慢慢地戰(zhàn)勝它。

這也讓凌志軍更加堅信手術對自己、對治療癌癥是沒有意義的,于是也更加堅決地拒絕一切治療手段。

正因為他對手術太過抗拒,導致他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間。

2008年5月23日,在他抗癌一年后,他又到醫(yī)院復查。

這次的情況很差,醫(yī)生告訴他,他患惡性肺癌的幾率在90%以上,病情和一年前一樣,沒有變化。

再不做手術,癌細胞就會擴散到全身。

這是凌志軍非常信任的醫(yī)生,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他考慮再三,決定做開胸手術,切除肺部的腫瘤。

圖10

手術很順利,腫瘤切除后,他在醫(yī)院靜養(yǎng)了幾個月。

但這件事也讓他明白,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適當?shù)芈犎♂t(yī)生的建議,做必要的手術,只會有利無害。

不能苛求每個醫(yī)生說的話必須是對的,但要判斷出,哪些對自己有用。

雖然他還是做了手術,但依舊沒有接受化療和特效藥。

出院后,他還是保持了之前聽相聲、曬太陽、遠足的習慣,不過這一次,他開始關注更多東西。

他開始重視起自己的日常作息和一日三餐。

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睡夠8小時,一天至少要喝2.4升水,規(guī)律自己上廁所的時間。

在吃上,他總結出四個要點,要吃得雜,要多吃不同的食物種類;

要吃得粗,盡量多吃粗糧,能滿足身體對不同元素的需求;

要吃得素,多吃蔬菜,做飯時也盡量選擇蒸煮,少油少鹽;

要吃得天然,多吃未經(jīng)精加工的食物,保持食材最原始的味道。

圖11

凌志軍重新拾起自己熱愛的滑雪。

自從生了病后,他再也沒有去過雪場,這一次,他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終于能在雪地里放縱地滑雪了。

2012年3月15日,在確診癌癥5年后,凌志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復查。

這次復查,他腦內(nèi)的病灶幾乎完全消失。

肺部和其他器官也沒有新的異常,癌胚抗原指標回歸正常,手術后幸存的肺葉也長了出來,把空蕩蕩的左邊胸腔差不多都充滿了。

這意味著,肺癌切除手術后失去的部分肺功能,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補償。

也就是說,凌志軍的癌細胞幾乎是完全消失了。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圖12

驚喜過后,凌志軍想到,還有那么多癌癥患者每天活在絕望中,于是便將自己的抗癌經(jīng)驗和心得寫進《重生手記》里。

他把自己抗癌時的生活習慣總結成“康復九策”。

他告訴患者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治療理念,并非醫(yī)生說的就是適合你的,要用頭腦去判斷,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化療和特效藥。

第二,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放慢節(jié)奏,豐富自己的生活,不要焦慮,這個時候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要重視吃喝拉撒睡,這些是生存的本源,做好這五件事,不僅是抗癌的基石,更是健康生活的基石。

第四,要適當散步,凌志軍自己就是每天步行5公里,5年來至少走了8000公里。

不論是遠足也好,健身房的跑步機也好,要讓自己動起來。

圖13

第五,曬太陽。因為維生素D對腫瘤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肺癌患者。而曬太陽能夠很好地提高人體維生素D的水平。

研究表明,只要多曬太陽,肺癌患者就有可能把手術后平均的“五年存活率”從60%提高到72%。

第六,深呼吸。癌細胞懼怕氧氣,每天深呼吸半個小時,平常多到郊外去呼吸新鮮空氣,比吃一大堆營養(yǎng)補藥更重要。

第七,要保持好心情。很多癌癥患者并不是被癌細胞打敗的,而是被抑郁癥打敗。

人類60%的疾病都是由精神因素造成的,一旦有了心理疾病,患者也更難抵御病情的惡化。所以一定要保持由內(nèi)到外的快樂。

第八,親朋好友的關愛。

凌志軍患癌后,朋友和家人的鼓勵給了他極大的支持。

尤其是他的妻子,陪他一起就診,一起游山玩水,一起在手術期間偷吃涮羊肉,讓他感受到自己被愛著,自然就能保持心情愉悅。

圖14

最后,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還總結出抗癌的三大基本原則:癌癥是慢性病,不是絕癥;要和癌癥和平共處;量力而行。

他的方法聽上去都平平無奇,但是在這樣快節(jié)奏的社會,即使不是身患重癥的人,身體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小毛病。

這樣返璞歸真的生活,又有幾個人能全部做到呢?

凌志軍的影響力

如今,凌志軍依然在世,過著閑云野鶴一般的生活。

他的《重生手記》,至今仍是許多癌癥患者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榜樣,支撐著無數(shù)患者走過一個又一個日夜。

隨著醫(yī)療政策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特效藥已經(jīng)納入醫(yī)保,特效藥不再是無底洞,極大地減去很多患者家庭的重擔。

而國內(nèi)醫(yī)生也越來越講究醫(yī)德,他們開始重視患者自身的感受,做到望聞問切,對癥下藥。

圖15

而非依賴自己的經(jīng)驗和機器的檢測,讓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病情被醫(yī)生重視。

但不論我國的醫(yī)學條件怎樣完善,最關鍵的還是在于自己。

平時多關注自己的健康,偶爾放慢自己的腳步,發(fā)現(xiàn)美好,融入自然。

一副好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抵得過千萬藥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記者被查出腦瘤和肺癌晚期,醫(yī)生說他活不
凌志軍:抗癌讓生命進入另一個境界
2012年,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 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堅持不化療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抗癌成功,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他做了什么
2007年,凌志軍被診斷為癌癥晚期,可在沒有使用化療方案的情況下
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抗癌成功,從肺癌晚期到腫瘤消失,堅持不化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