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燕王朱棣曾靠裝瘋賣傻騙過了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從而給自己后來的“清君側”爭取了時間,最終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其實朱棣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靠裝瘋登基帝位的人,唐朝時期,有一人也同樣靠扮傻奪得天下,而且一扮就是36年,裝傻之像,連其身邊最親近的人都以為他真的是個傻子。這個被稱為史上最能隱忍的人,就是唐宣宗——李忱。
雖然出生帝王家,但由于母親的宮女身份,李忱在宮中的地位并不高,可以說如果按照正常的繼位順序,幾乎永遠沒有可能當皇帝。從小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的李忱也十分清楚這一點,為了掩飾內心的卑怯,他便將自己封閉起來,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通常都是沉默不言。
在常人眼中這是性格孤僻木訥,但是在小孩的世界里,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就是傻子。起初是同齡人認為他傻,后來說得多了、久了,大人也覺得這個神情呆滯的皇子腦袋有問題,漸漸地,李忱便被貼上了“智障”的標簽,成為了更多人爭相欺負的對象。
一日,唐文宗李昂宴請諸王,席間眾人推杯換盞,十分熱鬧,只有李忱一人不言不語坐在角落發(fā)呆。李昂看到了,便指著他說:“誰能讓李忱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李昂本來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這個叔叔顯然只是一個供人取樂的傻子。面對一哄而上的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們怎么戲弄,面色絲毫不改,始終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這讓眾人很是得意。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兒子都年幼,還沒有立太子,朝野上下人心浮動。那時的宦官勢力很大,為了以后能更好地控制皇帝,他們便合伙密謀讓李忱繼位。
李忱是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論資歷絕對夠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對。于是在一群心懷叵測的太監(jiān)擁立下,李忱順勢當上了皇帝。
會昌六年,李忱登基,是為唐宣宗。當那些擁立他的太監(jiān)正在沾沾自喜時,卻被李忱接下來的一系列大動作嚇得目瞪口呆。
這位剛剛即位的唐宣宗,非但沒有像眾人想象的那樣不知所措,反而對處理政務非常熟稔,而且做事果斷,雷厲風行。短短一年,就消滅了為患大唐王朝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了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zhèn)勢力和宦官勢力。
不僅如此,李忱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在對外問題上,李忱不斷擊敗吐蕃、回鶻、黨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后被吐蕃占領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xiàn)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家對李忱評價極高,認為他締造了唐朝中晚期的最后一抹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