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深聚焦欄目,連續(xù)刊登了《今天,好好做同學》《同學們,今天不妨再講講“禮”》兩篇報道,探討如何加強學生的校園禮儀,對受眾很有啟發(fā)。然而禮儀教育絕非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在此,筆者想提醒包括自己在內的廣大家長,切莫對孩子的禮貌問題過于漠視和“寬容”,否則你的孩子無論在校園還是職場,只能是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注重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程門立雪、孔融讓梨的經典故事向人們傳遞了,知禮懂禮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能促進成功的理念。然而,當下,卻有些家長因過于溺愛孩子,認為禮不過是小節(jié),只要孩子學習好,完全可以“一俊遮百丑”,更有甚者,還以內向、羞澀、個性等借口為孩子的“失禮”遮丑,已經培養(yǎng)了不識禮、不叫人的“熊孩子”還不自知。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禮教恭儉莊敬,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今人稱,禮貌是最重要的通行證。對于不懂禮貌的孩子,世界就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即使有顯赫文憑和一身本領也難以登堂入室。懂禮是人際溝通最基礎的部分,而一個人無論成家立業(yè)、交友處世還是日常生活沒有一樣離得開人際溝通,如果不懂禮貌,人生將不會及格。
說到這,不由想起我的一個朋友。她音樂學院畢業(yè),初到珠海那年,在一個私立學校實習,一起入職的有4個音樂老師,但學校只要3個人。我的朋友歌唱得好、舞跳得不錯,琴也彈得很棒,卻成為最終唯一被淘汰的那個人。而學校淘汰她的理由居然是:不是你不夠優(yōu)秀,而是你不懂禮貌。我的朋友痛定思痛終于明白,曾以為自己有才華就能走遍天下,卻原來沒禮貌寸步難行。
正因如此,家長千萬莫要再把目光只聚焦在孩子的分數(shù)上,一葉障目地以為有了好分數(shù),就有好前途?,F(xiàn)代社會,智商決定一時,而情商決定一世。對孩子的文明禮貌意識必須從小培養(yǎng),在孩子待人接物的生活細節(jié)中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孩子明白,個性可以有,但尊重別人也絕對不能忽視。
你不理世界,世界就不會理你。因此,家長們,當孩子再出現(xiàn)“無禮”行為,切莫忽視,否則,孩子可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卻會在人生的“馬拉松”中節(jié)節(jié)敗退,甚至輸?shù)粢簧?。聰明的家長該明白,讓我們的孩子從小知書識禮、以禮待人不僅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更是他們幸福生活、良好人際的保障。因此,孩子的“禮貌問題”絕對不是件小事。
文/巴桂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