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這句經(jīng)文以“無之以為用”來釋義最恰當(dāng)。
無用之用才是大用,無為才是大成?!叭薄笔鞘廊搜劬锏摹叭薄保竦蓝鵀?,無所不為。所以這是老子在給世人說道,進步解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真諦。
萬物因無而生,因缺而生?!俺伞笔抢献拥兰业膶I(yè)術(shù)語,萬物顯形是“成”,天地顯天地的形,人顯人的形。
人之所以不能見“道”,原因就是已經(jīng)接受了萬物的顯的形。但是,“樸”散則為器,人們見到的只是成了形的器。顯形就是與道體的“分”,是割裂。
“分”就是“成”,而“成”就是“毀”。人從母體降生,就與道體分離了,所以人生就是來修,修補失落的本體。藝術(shù)珍品掉在地上成為碎片,打碎就是“割”,珍品經(jīng)過修復(fù)才可“回復(fù)”它的藝術(shù)使命。所以老子說:“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這個“靜”又與下文的“清靜為天下正”緊緊相聯(lián)了。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盈者不是有形有限之物,而是天地的沖和之氣,或者是陰陽二氣,它無處不在,無物不足,所以如虛空般“其用不窮”。
盈是損的開始,《易經(jīng)》說“謙受益,滿招損”。盈與謙正好相反。老子反對世人求盈求滿?!俺侄?,不如其已”,“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丕成’”。得道者絕不追求盈滿,只有如此,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老子思想與《易經(jīng)》思想非常默契,這是守柔之道。人類文明從野蠻走向文明,正是奉行的大盈若沖,守柔曰強的文化精神。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世人都善于爭強好勝,智巧機變,他們不知無為而無不為法則,不知大巧是道“看不見”的威力,是“弱者道之用”,是守弱守拙之力。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一句話不說,但它呈現(xiàn)了大美,令世人驚嘆。世人爭來辯去,卻鬧得不歡而散。
躁勝寒,靜勝熱。清凈為天下正。
躁勝熱是有為,靜勝熱是無為,老子再次用有和無來說道?!吧系聼o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有以為是下德,無以為才是上德。
得一為上德全德,天得一以清,靜曰歸根復(fù)命,回歸于無極,所以清靜為天下正。修行必須與修“清靜”相結(jié)合,才是“為天下正”,才能見道,這是任何修行人都可以實修實證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