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光,就該去逛古鎮(zhèn)!和煦陽光下,走在淳樸的古鎮(zhèn)上,小橋流水、青山綠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
除了人盡皆知的周莊、烏鎮(zhèn),小派挑選了一些相對小眾的古鎮(zhèn),每一個都人少清凈、景色秀美,送給在春天蠢蠢欲動的你!
南潯古鎮(zhèn)
中國首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江南古鎮(zhèn)
自從熱播美食綜藝《十二道鋒味》第二季探尋古鎮(zhèn)美食將取景地放在了南潯,這個低調(diào)而優(yōu)雅的江南古鎮(zhèn),便漸漸走入大眾的視野。
屹立于水面上的一座座古石橋,是南潯夜色的點睛之筆。昔日的南潯古鎮(zhèn)作為一個商業(yè)重鎮(zhèn),船只經(jīng)常由此經(jīng)過,因此南潯的橋整體上都要比其他古鎮(zhèn)的橋高大很多。
橫跨在河面上的石橋在燈火的照射下映在水面上,勾勒出迷人的姿態(tài),讓夜游南潯的人無不流連忘返。
入夜的南潯更是不容錯過,沒有其他古鎮(zhèn)的“燈紅酒綠”,安靜得好似不食人間煙火。走在石板路上,一串串大紅燈籠及對岸的人家燈火將整個古鎮(zhèn)映襯的非常美麗。
— 必打卡景點 —
由于西洋風曾經(jīng)在此盛行,南潯古鎮(zhèn)成了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因此才會有人說,若把西塘比作小家碧玉,把烏鎮(zhèn)比作大家閨秀,那么南潯則是留洋歸來的十三姨,優(yōu)雅大氣中還有那么一點叛逆。
百間樓
百間樓是南潯的最大亮點,據(jù)說為明代禮部尚書董份歸隱南潯后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當初建成時約有100間樓房,故稱'百間樓',至今仍住著當?shù)氐脑∶瘛?/span>
整個建筑群沿河蜿蜒而建,長度近400米,建筑風格既有明代風格又有清代建筑風格,屬于典型的民居樓群建筑。
小蓮莊
又稱“劉園”,是晚清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私家花園。
由亦莊、家廟和園林三部分組成,園林分外園、內(nèi)園,長廊曲橋、樓亭閣榭,一點也不輸大名鼎鼎的蘇州園林。
藏書樓
嘉業(yè)堂藏書樓,是劉鏞的孫子所建,因清帝溥儀所贈“欽若嘉業(yè)”九龍金匾而得名,是南潯古鎮(zhèn)最有歷史價值的地方,千萬不能錯過。
懿德堂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的大宅院。
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150間,是江南罕見的基本保持明清歷史舊貌的豪門巨宅之一,被稱為“江南第一民宅”。
紅房子
劉氏梯號,又稱“紅房子”,是南潯“四象”之首劉鏞的三子劉安的居處,最大的看點是南北部分融入了羅馬風格建筑。
從外面看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進入之后,卻會恍然如到了異國他鄉(xiāng)。
張靜江
故居
張靜江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南豪門大宅,高大幽深,在南潯古鎮(zhèn)的舊宅當中可以算是最高的建筑了,其外墻上還建有馬頭墻,也稱“封火山墻”,這個倒是跟其相鄰的百間樓建筑同出一轍。
相較于烏鎮(zhèn)等其他古鎮(zhèn),南潯沒有太多的現(xiàn)代商業(yè)文化喧囂,有的是相當懷舊的麥芽糖、斑駁的石板路和蜿蜒的小河道。可以說,南潯是所有人期盼中水鄉(xiāng)安靜的樣子。
黃姚古鎮(zhèn)
探尋電影《面紗》取景地
第一次聽說黃姚古鎮(zhèn) ,還是因為電影《面紗》,其中絢爛的花海、秀麗的風光讓人過目不忘。
與大名鼎鼎的陽朔相比,這里的人幾乎可以用“稀少“來形容。
古鎮(zhèn)內(nèi)300多間明清宅院,青磚黛瓦,飛檐畫棟,嶺南風格極其濃郁。
古街按九宮八卦陣勢布局,一條主街延伸出八條彎彎曲曲的街巷,宛如一大迷宮,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鋪砌而成,像一條起舞的青龍。
迷宮般的建筑只是黃姚的外表,幽幽散發(fā)的文氣才是黃姚的內(nèi)涵。這里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lián),有聯(lián)必有匾,構(gòu)成古鎮(zhèn)獨特的景觀。
整座古鎮(zhèn)共有黃姚人題寫的楹聯(lián)197副,詩詞186首。全鎮(zhèn)現(xiàn)存有50多塊牌匾,一塊塊牌匾如同古鎮(zhèn)一張張泛黃的名片。今天,古鎮(zhèn)居民仍然崇尚吟詩作對,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自書對聯(lián),自娛自樂。不像小派遇個美景吃個美食,只會說“我的媽呀”和“OMG”……
對于喜愛攝影的人們來說,夜色中的黃姚古鎮(zhèn)是創(chuàng)作的絕佳素材。懸掛在屋頂上的紅燈籠照亮這座小鎮(zhèn),石板上的光影令古鎮(zhèn)的夜色更加絢爛。
— 必打卡景點 —
石板街
石板街是黃姚人氣最旺的地段,也是感受黃姚風情最好的去處,包括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興街等幾條街道相互接連。
帶龍橋
“帶龍橋”為古黃姚八景之一,它是古鎮(zhèn)15座石鞏橋中最大的階梯式石橋。橋面全部用當?shù)氐暮袷邃伋桑逯g用特制的鐵卯連鎖,把橋面牢固平整地連成整體。
石跳橋
石跳橋始建于清嘉靖十六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整座橋長19米,由31個石墩組成,石墩間距按人行走步伐恰當排列,既利人行,又不影響泄洪。
從你踏上第一個石墩子開始,便會不自覺地一蹦一跳地走到橋的那頭,好像找到了小時候跳房子的樂趣。
仙人井
當?shù)厝税堰@井水稱為神仙水,傳說人飲后百病不生。它不是一個圓圓的泉眼,而是由幾座方池相連,功能性非常強。
按照順序,從泉眼流出的水,第一口為飲用池,第二口為洗菜池,剩下依次用作洗衣服、洗農(nóng)具,最后匯入河中。百年來,鎮(zhèn)上的人都自覺遵守,沿襲至今。
古戲臺
古戲臺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至今近500年。這是一座亭閣式建筑,以八根木柱作支架,為單檐木石磚瓦結(jié)構(gòu)。舊時臺底四角還放置大水缸,以增強共鳴效果,每當臺上敲鑼打鼓時,10公里外的高地仍可聽到響聲。
同里古鎮(zhèn)
春風十里,不如同里
“小橋、流水、人家”——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精美古代建筑的同里,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意江南,近年來,又成為了攝影鏡頭中的畫里古鎮(zhèn)。
水是同里的命脈,同里的靈魂。同里最具靈氣最有江南韻味的就是一灣灣的清水了。
這里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所以,走進同里,不用先急著去找那些著名的園、堂、橋啥的,沿著蜿蜒的河道隨處走走,醇正水鄉(xiāng)的味道撲面而來,舊時江南的畫風便躍然眼前…………
坐船環(huán)游小鎮(zhèn)在同里也是一件美事。坐在烏篷船之中,槳聲應(yīng)和水鳥之鳴,游客會隨著船經(jīng)過一個個故居和藏館,也許會經(jīng)過你前一天剛剛落腳過的茶社,從水面向岸上看去,又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 必打卡景點 —
退思園
“一園”,指的就是同里赫赫有名的退思園。退思園是清光緒年間(1885年), 安徽兵備道任蘭生回歸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園,取《左傳》中“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
退思園主要特點一是布局小巧玲瓏,而不露富。建造時園主不講究園林的氣勢與氣魄,以詩文造園,追求園林的神韻與詩意,品味清淡與素樸;二是采用橫向建筑,風格獨特。一改以往園林都是縱向的結(jié)構(gòu),而變?yōu)橄驒M里建造;三是亭臺樓閣齊全,集古典園林之精華,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堂、房、軒,一應(yīng)俱全。
嘉蔭堂
同里“兩堂”之一,建于1922年。嘉蔭堂最大的特色,正廳的梁木像極了明代官員的帽翅,所以俗稱就叫“紗帽廳”。
嘉蔭堂的后面就是同里的后街,從后窗看去,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一幅畫。
崇本堂
同里“二堂”之一,如今是江南水鄉(xiāng)婚俗館。這里處處透漏著蘇式雕刻的精髓,引人入勝的木雕、各種花樣的漏窗,甚至還有一套木雕的西廂記。
耕樂堂
耕樂堂,意為同里人對晴耕雨讀式生活的自在自樂。
門樓上的磚雕技藝高超,堪稱精品,是同里一絕。
“三橋”
“三橋”為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這三座橋相距不足50米,成品字形排列,有橋中一品的美稱,是同理古鎮(zhèn)的橋中之寶。
同里人也有走三橋的風俗,三座橋每一座都有不同的象征含義,太平橋寓意平平安安,吉利橋祈愿大吉大利,長慶橋則表達了長生不老的愿望。如果你來到同里,也不妨在三橋之上走一走。
珍珠塔
珍珠塔景點,又稱古侍御坊,是明嘉靖萬歷年間,任南京監(jiān)察御使的陳王道的故居。景點由御史第、陳家后花園、陳家牌樓、宗祠四大建筑群組成。
穿心弄
在同里古鎮(zhèn)走過的第一個地方是穿心弄,也是這里獨獨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這是一條長約300米且窄的僅容一人穿越的巷子,若是兩人同時經(jīng)過,必須得相互側(cè)身方可通過。
宏村
濃淡相宜醉山水
宏村是徽派民居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子,素有“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之美譽。
宏村不大,面積大概就300多畝,所以不必要做什么路線規(guī)劃與攻略,信步逛去就可。
行走在宏村之中,到處都是最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墻灰瓦馬頭墻,這標志性的建筑風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前來這里寫生的畫家和學生也尤其之多。
因為有水的點睛,宏村在一日四時,總能呈現(xiàn)出韻味各部不相同的美。
宏村的晨是最不容錯過的時刻,逆光的方向望去,古村煙云縹緲,古卷的氣息更加的濃郁,也更多了層神秘的色彩。絕對值得你起一個大早!
夜里,月沼周圍會亮起燈光。湖面如鏡,燈光絢爛,水映燈,燈映湖,景色艷麗卻又安逸靜美。而除去月沼水波燈影,主街道的熱鬧人流,其他地方則安靜的就像是一個來自遠古時代的村莊,燈光昏黃,人影稀少。
— 必打卡景點 —
南湖
宏村南湖仿照西湖平湖秋月式樣,所以人稱黃山腳下小西湖。小雖小,卻依然美的動人。南湖上一大片的荷花枯枝,想象荷花開的季節(jié)里來一定是更美的。
月沼
月沼是半月型,據(jù)說開挖月塘時,很多人主張挖成一個圓月型,而當時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只能挖成半月形。所以最終成今天形狀。
南湖
書院
遠遠望去,村落中最顯眼最氣派的建筑便是這座南湖書院。書院大氣恢弘,可見宏村自古就尤為重視教育。?
當?shù)匾灿卸梁髿⒇i,春天曬火腿的習俗。時不時都會看到墻上掛著火腿,在陽光下泛著光。
沙溪古鎮(zhèn)
茶馬古道上的最后集市?
時光打了一個盹,留下了保有純正血統(tǒng)的千年古鎮(zhèn)——沙溪。
沙溪是鎮(zhèn)守在茶馬古道上的最后集市。雖然隨著古道的衰落而被人逐漸遺忘,卻也因此更好地保存下當年的風貌。不那么便利的交通,也將過度的商業(yè)氣息隔絕在外。
幾條小街小巷便交織成了沙溪,不出2、3小時就能逛完。而濃縮在古鎮(zhèn)里兩千四百余年的馬幫歲月,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閱歷。
國內(nèi)僅存的明代白族佛教寺——興教寺,是沙溪最神圣的存在。民族佳節(jié)時,身著盛裝的白族兒女依舊會聚集在對面的老戲臺載歌載舞。
沒有鬧騰的酒吧,沒有賣著同質(zhì)化商品的商鋪,沒有蜂擁而至的客流。只有老人們打麻將消遣,老奶奶坐在街邊販賣小吃,和仍然原始的老理發(fā)店。難怪滇西北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走過大理,路過麗江,別錯過沙溪。
安昌古鎮(zhèn)
原汁原味的老紹興之韻
有人說,這里就是十年前的西塘。小鎮(zhèn)沿河而建,北岸為商,南岸為居,一座座石橋?qū)砂兜耐鶃砭o密地連接起來。
乘坐烏篷船沿河游覽,是許多人選擇安昌的理由。跟隨船只的游走,看的是三里街市的古樸氣息。
河邊的廊棚下,兜售著安昌人自制的小吃和生活小玩意。從扯白糖到手工布鞋,都可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老手藝。
河岸邊密密麻麻掛著的臘腸,也早已成為當?shù)氐囊坏里L景線?!渡嗉馍系闹袊放跫t了當?shù)氐娜什u油和臘腸,不妨帶些回去。
古鎮(zhèn)里的時光,總是仿佛過得很慢。你可以把時間忘了,穿過小巷,踱過古橋,曬一曬太陽,喝一盞茶,便是度過了最好的春日時光。
你還去過哪些值得打卡的古鎮(zhèn)?不妨也留言推薦給小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