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太湖源景區(qū)群山環(huán)繞,游人不絕。
不過這兒的第一關打卡點不是什么景點,而是一家民宿的外墻。
幾百扇雕花門窗錯落拼貼,密匝匝的木柵欄和青灰色的毛石隔出一道風雨長廊,在市井之間鬧中取靜,遺世而獨立。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我最先是從朋友圈看完自家整個外墻的?!瓜慕阈χf。
她的家鄉(xiāng)太湖源好山好水,好吃好喝,這些年鎮(zhèn)上大大小小的農家樂扎了堆,她的「魚樂山房」就曾是這里最火的網紅店。
因為生意太火,夏姐累得住了院,才下決心把這30間房的鄉(xiāng)村農家樂脫胎換骨,改造成如今15個房間的高端民宿空間。
「人生在世,生意比不上愜意呀?!?/strong>
太湖源的魚固然好吃,但「魚樂」之名其實語出《莊子》,莊子與惠子的濠上之辯。
十五年前,夏姐還是一名初中老師,因為向往逍遙山水之間的悠然境界,辭職回鄉(xiāng)當起了農家樂老板娘,才取了這么一個文雅的店名。
魚樂山房的口碑一直不錯,日??头勘瑵M一座難求,尤其是一道蔥油大鳊魚味絕太湖源,很多人就算住在別家也要跑來吃過再走。
但爆火的生意也累垮了夏姐的身體,她不得不住院療養(yǎng),也是在那時,她問自己: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到底什么才是「魚之樂」?
「人生抹不開生老病死,人會老去,盲目快節(jié)奏的現狀是不是違背了我們快樂經營的初衷……」
她和先生商量了一番,決定全面升級魚樂山房,換一種更有質感的生活方式。
他們邀請了久舍工作室為山房做了整體的改建設計,一個要求就是:把原先30間房精減到15間,犧牲數量也要成全質量。
改造前的魚樂山房
原先院子里的車都停不下,出門就是嘈雜省道的車馬喧嘩,明明身處山中,卻被喧囂遮蔽,不見山水。
所以他們和建筑師達成共識:新山房要重見山水,明心見性。
新山房的改造歷經700多個日夜,先生在山房,親力親為地打磨,夏姐幫著打下手,笑稱自己成了工人們的煮飯婆。
有好事的村民路過工地問一嘴:夏姐,山房還沒好吶?
她應一聲:沒事兒,不急,慢慢來。
2018年秋天,山房改建終于完成,看著煥然一新的空間,夏姐和先生對視良久,頗為欣慰,山房終于呈現了她該有的樣子。
穿過長長的木溝走廊,掩去門外車馬喧囂,就進入了新的山水世界。
原色細密木柵的溫潤,青灰色毛石墻的鋒利,都在空間里碰撞融合。
攢著期待一路攀上前臺大堂,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重見一片獨立的山水天地。
峰回路轉的動線讓入住的過程變得有趣,靜院的設計也多了幾分靈動的美感。
堂前的院子天水一方,青石圍繞的碧綠的池塘,錦鯉成群戲于蓮葉之間;
白天塘水平滑如鏡,倒映天光云影,隔岸有水榭長亭,遠處層疊的林海云霧蒸騰,碧藍天空飄蕩著軟軟的云朵。
夜晚星空幽幽,枕在筏子上任水波輕搖,滿船清夢壓碎了一池星河。
大露臺是客房的標配,推開門就能縱覽青翠山景,15間房是15種看山的姿勢。
齊物、無涯、逍遙、秋水、壕上、夢蝶、扶搖……每間房的名字也同樣取自《莊子》。
圣賢說萬物皆有所待,只有超脫外在事物的負累,方能見到生命的真實樣貌。
在這里,空間已經剝離重重枷鎖,各自依順本性,保持心靈真實的虛明與自由,人心也會回復最自然的虛靈狀態(tài)。
夏姐說,這15間房承載了山房一直以來的堅持和理念——養(yǎng)生亦養(yǎng)心。
簡約的灰白墻面,精簡的家具配套,摒棄多余的雜色,視覺上就沒有負擔;
她還給每個房間都安置了人工打磨的獨立小湯池,引山泉水入室,一邊泡湯一邊還能望見窗外的山景;
房間里鋪好地暖,四季都不用拘束;星級酒店的床品放松又減壓,柜子里的睡袍,總有客人穿過之后追著問可不可以買走。
最棒的是頂層LOFT星空房,特別設計了私密的室外山泉泡池,能享受獨坐幽篁一般的獨特體驗。
在山房,有時覺得山離你很遠,有時也會忘記,你就在此山之中。
新的山房大刀闊斧,但在一些角落里,也小心收藏著老山房的舊時光。
老山房屋頂的瓦片填平了水塘的底部,舊地取材的山石一塊塊切開,砌成了長廊的毛石墻。
還有當時從老山房拆下來幾百塊雕花舊門板,夏姐割舍不下,最后設計師把它們都鑲嵌在了新山房的立面上——
長短不一卻錯落有致,好似山房眉心中那顆耀眼的朱砂痣。
造價十幾萬,工序又復雜,工人都不樂意做,可夏姐卻堅持留下了它們。
那是她過去十幾年里一扇扇找?guī)煾涤喿龅?,它們承載著山房的記憶。
誰知道無心插柳,這一片雕花墻成了打卡點,很多人開車過了頭,還愿意倒回來停下來看一看。
睡在山房的人總是舍不得賴床,因為清晨的空氣太清新;離開山房的人總是一拖再拖,因為日暮的晚霞太燦爛。
魚樂山房的十二時辰,還有更多可能性等待發(fā)掘。
也許是教師出身,夏姐的山房總透著書卷氣,山房生活也帶著幾分雅致。
因為房前屋后遍地叢生的野茶樹,她把茶元素也帶進了山房。
大堂的書架上陳列了各種書籍,不單只茶藝相關,柴米油鹽,風花雪月,山房也是書房。
原先就大受歡迎的農家菜延續(xù)升級成山房家宴,以茶入菜,開發(fā)出茶元素的美食。
庭院的右側特設了一個茶室,如今慢慢變成一個文化空間。
有時開辦茶藝課程,文人雅士在這里書畫雅集。
龍泉青瓷配野茶山泉,茂林修竹間聽琴品茗,撫琴寫字,遠離塵俗,自得其樂。
改造后的山房已經營業(yè)一年多,住客也來來往往。
有一對德國夫婦是山房的老客,最愛吃這兒的農家菜,改造完成后帶著一家三口再來,夏姐才知道他生意做很大,但心里還老惦記著太湖源的鳊魚。
有互聯網公司的年輕人來團建,男男女女穿著漢服就來了,因為「覺得這樣比較搭一點兒」;
從前的朋友來這里喝茶,面對著青山秀水,常常坐下去就忘了時辰……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山房的房間少了,價格高了,又只接受預訂,山房的生意不似從前那樣「網紅」,但夏姐看得很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有魚在溪水間嬉游,有人垂釣,有山花在身后爛漫,有人站在橋上散談,他們手中捧一盞芳茗,心中有一番閑適的哲理?!?/strong>
夏姐心里,這樣的生活已是極好。
春日的花藏于林間,半露笑嫣;夏日的水跳躍溪中,忽淺忽深;秋日的葉染盡叢林,時紅時綠;冬日的雪映紅泥爐,時明時隱。
天下熙熙攘攘的地方夠多了,可以保留自己的小天地,豈非一件賞心樂事?
千年前莊子與惠子辯于濠上,夏姐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吾知之山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