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區(qū)的彈丸小島,卻成為日俄爭奪焦點,還影響到遠東地區(qū)的安危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南千島群島(主要包括色丹島、國后島、澤捉島及齒舞諸島,故日方稱為北方四島)爭端都是東北亞政局中十分敏感的一個話題。圍繞著這幾個看似不大的小島的歸屬,不僅日俄兩國間各種明爭暗斗、相互較勁,甚至整個遠東都會因為這一地區(qū)的每一個風吹草動而驚出一片波瀾。那么,為何區(qū)區(qū)彈丸小島竟會成為日俄角力的焦點?在兩國都高調宣稱對其擁有主權的背后,幾百年來二者又上演了怎樣的“爭島”恩怨呢?雖然日俄兩國都一再宣稱,南千島群島自古以來就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千島群島都是一片無人問津的無主荒地。當然,因為地緣優(yōu)勢的關系,日本人很早就了解到了千島群島的存在。在正保元年(1644年)日本繪制的本國地圖(正保日本圖)中,就清楚地標明了千島群島的39座島嶼。然而此時位于日本最北部的松前藩,其勢力才剛剛進入北海道(當時稱為蝦夷地)南端,對千島群島根本望塵莫及。直到1821年,松前藩才取得對北海道的控制權,但仍未完全控制千島群島,更談不上有效的管理和開發(fā)了。18世紀中后期,俄國勢力開始大舉進入千島群島。早在1711年,俄國人便在北千島群島的占守島登陸。這是群島諸島中比較靠北的一座,距離俄羅斯勘察加半島的洛帕特卡角僅有11公里。1779年,時任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發(fā)布詔令,千島群島上凡是未經過圣彼得堡許可的實物稅及其他一切苛捐雜稅一律廢除。于是,俄國在事實上占領并控制了千島群島。上圖_ 日人林子平(1738-1793)所繪《三國通覽圖說》中所繪的阿伊努人19世紀起,隨著國力逐步發(fā)展,日本開始對千島群島進行系統(tǒng)的勘探、開發(fā),并繪制島嶼地圖、建立駐泊地和落腳點。不久,日本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蝦夷地征服”運動,他們強迫北海道、千島群島上的蝦夷人(即阿伊努人)著日服、用日語,禁止其原宗教信仰,改籍日本,這便與俄國發(fā)生了沖突。由于此時克里米亞戰(zhàn)爭正打得如火如荼,沙俄對遠東地區(qū)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權衡利弊后決定與日本協商解決群島糾紛。1855年,雙方在下田簽署《日俄友好條約》,兩國規(guī)定以擇捉島、得撫島之間為兩國在千島群島的勢力分界線(這也是傳統(tǒng)意義上南、北千島群島的分界線),此線以北歸俄、以南歸日。1875年,雙方又簽訂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又稱《圣彼得堡條約》),日本以交出自己掌握的南庫頁島為代價,換取了對俄占的北千島群島的控制權。至此,日本在事實上占據了整個千島群島。日俄戰(zhàn)爭后,隨著日本大獲全勝及沙俄在遠東勢力的萎靡,日本開始放手開發(fā)千島群島。南千島群島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還擁有許多天然良港,對于處于資本主義發(fā)展上升期的日本來說無異于“如虎添翼”。1930年代后,日蘇交惡。蘇聯有感于千島群島扼控堪察加半島及海參崴的出?!把屎怼保㈩檻]日本軍部內存在著勢力強大的“北進”派,故而十分擔心日本以千島群島為跳板進攻蘇聯遠東地區(qū),封鎖蘇聯遠東各港。但因為蘇聯面臨著納粹德國強大的軍事壓力,蘇聯只得在1941年4月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承認日本對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的主權,以便穩(wěn)住日本、集中力量對付德國。不過,隨著蘇軍兵臨柏林城下、納粹德國滅亡在即,日軍又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被美軍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蘇聯看到了收回庫頁島南部、奪取千島群島的希望。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堅持要求將千島群島全部劃歸蘇聯。然而,對于這么重要的一塊寶地,羅斯福怎么能允許俄國熊獨占?為此,他拉上丘吉爾表示反對,認為南千島群島應繼續(xù)由日本管轄(即作為戰(zhàn)后駐日美軍與遠東蘇軍的緩沖地),北千島群島則由國際托管(實際上就是由美英控制)。對于羅斯福的小九九,斯大林豈能不知?于是,這位鋼鐵同志以極其強硬的口吻提出,如不考慮蘇聯對千島群島的要求,蘇軍將不會在歐戰(zhàn)結束后參加對日作戰(zhàn)時。如果蘇軍不參加對日作戰(zhàn),勢必意味著美軍將在接下來的戰(zhàn)爭中付出更多的傷亡。幾經權衡,羅斯福只得妥協。最終,蘇聯收取千島群島成為蘇軍參加對日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被寫入《雅爾塔協定》。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zhàn)。就在蘇軍開進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日本關東軍一潰千里之際,奪取庫頁島南部及千島群島的作戰(zhàn)也同時展開。在南庫頁島之戰(zhàn)激戰(zhàn)正酣之時,蘇軍勘察加防區(qū)部隊開始進攻千島群島。自1943年起,日軍便將這里作為國土“絕對防御圈”的北部屏障而重點經營,在各島依托地形地勢修建了綿密的掩體、火力點、屯兵所和海岸炮臺,駐扎的聯隊還配屬有裝甲兵、航空兵和潛艇。對于蘇軍來說,千島群島絕對是一個不好啃的硬骨頭。18日凌晨2時,蘇軍發(fā)起進攻。由于事前缺乏偵察(千島群島夏日常被大霧籠罩),且部隊對兩棲攻島作戰(zhàn)無甚經驗,蘇軍一上來就在占守島吃了癟,苦戰(zhàn)半天毫無進展。在增強了??罩г鹆螅K軍組織突擊隊發(fā)動迅猛沖擊,經過殘酷的白刃格斗終于鞏固了橋頭陣地并向縱深發(fā)展。日軍調集兵力反撲,被蘇軍在艦炮火力支援下擊退。19日晨,蘇軍攻占了島上制高點165、171高地,日軍集結預備隊,準備做拼死一搏。這時,千島群島日軍司令堤不夾貴中將接到本國來電,要求日軍停止一切武裝行動。隨即,日軍派出軍使與蘇軍商討停戰(zhàn)事宜。19日中午,蘇軍向日使遞交了要求日軍無條件投降并保證全員生命和非軍用財物安全的聲明。在大局已定的形勢下,日軍只得答應投降。至23日,蘇軍占領了全部的北千島群島。上圖_ 得撫島是千島群島最靠近北方四島的島嶼,而擇捉島是北方四島之一,二者之間隔著擇捉海峽此時,日本已宣布投降,按照遠東盟軍司令部指示,同盟國所有武裝力量應暫停行動,等待劃分受降區(qū)接受日軍投降。但蘇軍為了最大化奪取勝利果實,仍命令部隊繼續(xù)向南千島群島進發(fā)。直到9月5日推進至齒舞諸島,終于完成對整個千島群島的全盤控制。為不給美英留下口實,蘇軍遠東司令部特意在9月1日高調發(fā)表了收復整個千島群島的聲明,以表明他們是在投降儀式之前拿下的千島群島。總的來看,千島群島戰(zhàn)役是一場政治價值大于軍事價值的戰(zhàn)役。其中雖不乏蘇聯大國擴張的意圖,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徹底戰(zhàn)勝日本。戰(zhàn)役開始前,日本已然投降,此時的戰(zhàn)役成敗并不會對戰(zhàn)爭大勢造成什么影響。但奪取南千島群島對于蘇聯乃至后來的俄羅斯來說,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拋開南千島群島豐富的資源不談,蘇/俄控制四島后,大大改善了其太平洋艦隊的航行及部署態(tài)勢,蘇/俄海軍艦艇,尤其是最為倚仗的核潛艇可自由出入于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之間,不再受制于人。同時,北方四島是蘇/俄在遠東牽制日本乃至美國的戰(zhàn)略要點,它與庫頁島的南端遙相呼應,給日本上了一道“緊箍咒”,封閉了日本進入鄂霍次克海的各條航道。而且,四島上的諸多良港,更為蘇/俄深入太平洋腹地提供了優(yōu)越的前進基地和落腳點,這樣其就能更好地在遠東太平洋地區(qū)施加影響,從而服務于其國家戰(zhàn)略。正因如此,盡管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國勢不振,但其從不放棄對四島的主權,并不斷充實四島的軍事力量,強化對各島的控制。[2](日)和田春樹 《日俄戰(zhàn)爭:起源和開戰(zhàn)》[3]范潯華 《試評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對日宣戰(zhàn)》[4]周軍 《雅爾塔協定與蘇聯對日宣戰(zhàn)》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