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索羅斯在全球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場金融戰(zhàn)爭,狙擊各國貨幣,所到國家對索羅斯聞聲色變,恨之入骨。在當時,如果一個外匯交易員聽到消息說日本央行干預市場,大家會哈哈一笑,該干啥干啥;但是如果聽說到了“Soros in!',所有交易員會立刻跳起來,可見當時索羅斯的威名和實力。當然投機的人都不笨,之所以外匯交易員都會成為索羅斯的謎弟,是在那之前,曠古爍今的擊垮大英帝國央行和掀起東南亞金融風暴的阻泰大戰(zhàn)了。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以索大爺為首的國際投機資本是如何阻擊泰銖的吧。
1.阻擊世紀大戰(zhàn)背景
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之所以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率先攻擊的對象,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在 1997 年泰國貨幣危機爆發(fā)的前 10 年里,泰國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潛藏著過度依賴外貿(mào)、貿(mào)易逆差過大等結構性問題。
整體情況就是:進出口貿(mào)易失衡、資產(chǎn)泡沫顯著、金融風控脆弱。再加上泰國當局堅持泰國兌美元“固定匯率”制度。這些無疑給了國際炒家及投機者可趁之機。
也就是說:索羅斯認為東南亞的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嚴重的資產(chǎn)泡沫,即資產(chǎn)價格被嚴重高估了。(其中也蘊含著泰銖的價值被高估了,即泰銖的匯率被高估了)
另外:泰國的金融管制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最為寬松的。(意味著狙擊泰銖的障礙是很小的)
2 .大戰(zhàn)開幕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nèi)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chǎn)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xiàn)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fā)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大量做空泰銖。2月14日,泰銖匯率跌至 10 年來最低點的 1 美元兌 26.1 泰銖。 泰國央行進行了堅決反擊,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購入泰銖,同時提高短期利率,使投機資本的資金成本大幅提高。在這兩項措施的作用下,泰銖即期匯率很快得到穩(wěn)定,泰國央行暫時打退了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
但泰國方面也付出了代價:一方面,外匯儲備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高利率對國內(nèi)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xiàn),銀行和企業(yè)的壞賬問題開始暴露。國際炒家此役雖然遇挫,但他們由此斷定,泰國政府會死守固定匯率卻實力不足,從而堅定了攻擊的決心。關于事后廣為詬病的死守固定匯率的問題,事實上早在 1996 年 4 月泰國央行就開始考慮放棄固定匯率,只是未付諸實施。而此時,再放棄固定匯率似乎為時已晚:由于外債過高,如果泰銖貶值,必然使企業(yè)的負債升值而資產(chǎn)貶值,許多企業(yè)馬上會變得資不抵債,進而導致銀行壞賬攀升甚至引發(fā)銀行危機,泰銖貶值的宏觀經(jīng)濟后果難以預計。
3. 傾全國之力反擊索羅斯
首戰(zhàn)試探之后,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大幅擴大攻擊點,把戰(zhàn)場延伸到遠期市場?!懊餍迼5腊刀汝悅}”,分階段拋空遠期泰銖。而泰國對此還全然不知,仍在大量提供遠期合約。同年 2、3月份,銀行間市場上類似的遠期外匯合約需求量激增,高達 150 億 美元。此舉引發(fā)有投機者紛紛效仿。
此時,剛半知半醒的泰國央行才開始覺悟,進行了全面反擊: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lián)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500厘。三管齊下,新銳武器,反擊有力,致使泰銖再次回到高位。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于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fā)難。
4.大戰(zhàn)落幕
然而,索羅斯畢竟還是索羅斯。憑其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于此了。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guī)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銖發(fā)起了猛烈進攻。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短兵相,戰(zhàn)火蔓延至下,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zhàn)局錯蹤復雜,最終因實力不足和自身的結構性問題,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然而泰國政府只能一直堅守固定匯率,卻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反擊。經(jīng)過幾輪交鋒,泰國的外匯儲備消耗殆盡:至1997年6月,泰國央行的外匯儲備僅剩下60億—70億美元。雖然在6月19日泰國總理仍堅稱泰銖絕不貶值,但隨后泰國財政部長的辭職,則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6 月 28日,泰國外匯儲備進一步減少到 28 億美元,干預能力幾近枯竭,完全失去了抵抗。當局被迫于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導致泰銖暴跌。
泰幣大跌后,投資者更是歇斯底里拋售泰銖換美元,當即泰銖再跌20%,無奈只能向IMF國際貨幣組織求援,IMF不會白白提供貸款解決泰國信用危機的同時,于是泰國只好同意開方銀行,礦物,水電等等核心設施,結果就是銀行遭外資入駐,核心資產(chǎn)遭外資收購,廉價優(yōu)質資產(chǎn)被資本橫掃。或許這一塊才是國際投機資本真正看中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