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效應想必很多人都聽所過,烏鴉個人認為這是股界和投資界的第一大效應。郁金香本身是一個多么美好的詞匯,卻有很多人群對它充滿著恐懼。郁金香本無罪,人們利用它達到自己的私利就會是一場大災難。今天只講郁金香效應的始末,不談當下。
郁金香效應(經濟學術語),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荷蘭的“郁金香效應”昭示了此后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尤其是金融投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經濟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fā)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郁金香引發(fā)的。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郁金香效應'或者“郁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1593年,一位新任命的來自維也納的植物學教授把一批在土耳其栽培的郁金香帶到荷蘭的萊頓。教授精湛的栽培技術使這些郁金香球莖異常漂亮,一時成為萊頓上層社會談論的焦點。
起初,球莖商人只是大量囤積以期價格上漲拋出,隨著投機行為的發(fā)展,一大批投機者趁機大炒郁金香。一時間,郁金香迅速膨脹為虛幻的價值符號,令千萬人為之瘋狂。郁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猛漲,價格越高,購買者越多。歐洲各國的投機商紛紛擁集荷蘭,加入了這一投機狂潮。
新鮮事物瘋長到一花一別墅。1636年,郁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就連長在地里肉眼看不見的球莖都幾經轉手交易。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郁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郁金香一度都成為了工資的代替。
一時間,郁金香成了燙手山芋,無人再敢接手。此后郁金香的價格一瀉千里,暴跌不止。荷蘭政府發(fā)出聲明阻止下跌,讓市民停止拋售,但這些努力毫無用處。一星期后,一根郁金香的價格幾乎一文不值,——其售價不過是一只普通洋蔥的售價。
千萬人為之悲泣。一夜之間多少人成為不名分文的窮光蛋,富有的商人變成了乞丐,一些大貴族也陷入無法挽救的破產境地。
人們徹底絕望了!從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極而泣之人,而如今又在為乍然降臨的一貧如洗仰天悲哭了。宛如一場惡夢,醒來之時,用手拼命掐自己的臉蛋才發(fā)覺現實就在夢中。身心疲乏的荷蘭人每天用呆滯的目光盯著手里郁金香球莖,反省著夢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