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在國內A股二級市場上采用的贏利投資手段通常是跟莊,賺取波段性的股票價差收益。既然跟莊是慣用手法,那么,如何識別莊家在股市運作中的具體操作手法就顯得很重要,尤其是如何判別莊家是在震倉還是出貨。這將決定短線投資者是否能成功跟莊。
同一個頭部,莊家是震倉還是出貨關系到投資者是繼續(xù)捂股還是及時出局。盡管在買賣行為上震倉和出貨都表現(xiàn)為連續(xù)賣出,但經(jīng)過仔細辨別,二者是有區(qū)別的。
1.目的不同
莊家震倉是為了嚇走心態(tài)不堅定的跟風盤,用少量的籌碼把股價打壓到一定的低位,使跟風者喪失信心。莊家出貨是為了吸引買盤,通過各種手段穩(wěn)定其他持股者的信心,同時自己在高位盡量多派發(fā)手中的股票。
2.表現(xiàn)出來的實際力度不同
震倉的出貨量通常較小,深度有一定的分寸。在通常情況下,打壓股價下破5日均線是輕度震倉,打壓股價下破10日均線則震倉力度偏大,若打壓下破20日均線,震倉就會有風險,因此,打壓即使下破20均線,也不會很深,而且會在隨后的幾日內重新返回線上。而在出貨時,莊家關心的是籌碼能否盡快賣出,并不會在意下破多少條均線。
3.盤口表現(xiàn)不同
莊家震倉時,在賣盤上掛有大賣單,造成賣盤多的假象。從分時走勢圖上看,震倉時的走勢是下跌時成交量不大,下跌的斜率不陡;拉升時成交量較大,上升斜率也較陡。而且從盤口看,震倉走勢的大賣出盤往往放在賣一、賣二、賣三上,大接盤能在買一、買二、買三上停留較長的時間。
莊家出貨時,在賣盤上是不掛大賣單的,下方買單卻較大,委比也較大,造成買盤多的假象。但由于上方某價位有“吃”不完的貨,或成交明細中常有大賣單賣出而買單很弱,致使股價不能上漲。出貨的分時走勢是大量賣出,下跌斜率較陡,任何大接盤一旦出現(xiàn)在盤VI的買一、買二、買三外,幾十秒鐘內就會被拋盤打掉。
4.K線圖形態(tài)不同
莊家震倉時,在甩掉不堅定的跟風盤的同時,還必須讓一部分堅定者仍然看好此股,幫他鎖定籌碼。因此,莊家在震倉時,某些關鍵價是不會跌穿的,從K線圖上看,即使有陰線下跌,其成交量往往也比陽線成交量少很多,也就是下跌無量。
而莊家出貨的首要目的是賣出手中大量的股票,因此關鍵位是不會守護的,出貨時留下的陰線成交量往往比陽線成交量要多很多,也就是下跌有量,毫無層次可言。
5.股價上漲過程中發(fā)生的位置不同
震倉所在的價格通常發(fā)生在第一輪漲勢之后的回調,跌幅表現(xiàn)為第一浪上升總高度的1/5或1/3。而出貨所在的價格通常發(fā)生在第二輪漲勢后或第三輪漲勢后??陀^上莊家有出貨的動機和空間。當?shù)^最后一輪漲勢的1/2,有可能是出貨;當?shù)^最后一輪漲勢的4/5后,投資者應在反彈高點及時出局。
6.成交量不同
震倉時成交量萎縮較快,大部分個股的成交量較前幾天萎縮到1/4。1/10。而出貨時,成交量不但不會萎縮,有時甚至還適當放量。
7.大盤和消息背景不同
莊家震倉時通常會利用指數(shù)下跌或利空消息;而出貨時往往會利用指數(shù)上升或利好消息。
8.重心不同
莊家震倉時要把圖形作得難看,但并不想讓其他人買到便宜貨,因此EtK線無論是收烏云線、大陰線、長上影、十字星等,還是連續(xù)四五根陰線甚至更多,其重心都是不會下移的。而莊家出貨時,雖然有時把圖作得好看些,收很多陽線,但其重心卻是不斷下移的。
當然,莊家震倉和出貨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手法也越來越兇悍。投資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及時地去研究思考和適應,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