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底的一些特征可供我們參考。
1,一元股大量出現
目前有6只。
在2005年6月3日時,也就是998點附近,一元股共24只;
在2008年11月6日時,這是在滬指1664點附近,一元股共63只;
在2013年6月25日時,這是在1849點之時,一元股共16只。
2,破凈股大量出現
目前84只,占A股總數的2.4%。
2005年6月6日,998點附近,市場中的破凈股數量為176只,占全部A股總數的13.42%;
2008年10月28日,滬指盤中探低1664點,破凈股數量達到214只,占當時全部A股的13.54%;
2013年6月25日,1849點附近,,共有161只個股股價跌破凈資產,占當時A股總數的6.53%。
3,政府出面救市
底部時,政府會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救市,避免市場的繼續(xù)走弱對實體經濟產生不良影響。當政策出臺后市場的信心得以恢復,市場運行趨勢將會發(fā)生扭轉。
4,成交量低迷
5月25日兩市成交3987億,A股流通市值為442508億,成交額占流通市值比0.9%。
2005年6月,998點,A股流通市值為8852億元,兩市成交額合計為100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為1.1%;
2008年11月,1664點,A股流通市值為2.8萬億,日均成交額為200-300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為0.7%;
2013年6月,1849點,A股流通市值為16.6萬億,日均成交額為1600億元,占流通市值比例為0.97%。
一般底部來臨時,絕大多數人都對市場絕望了,該斬倉出局的人大多都已經退出,剩下的是一些零星的賣出盤,也沒有什么人愿意買入,所以較小的賣盤也能讓個股,甚至指數下跌。不過,下跌的速度不會很快,畢竟賣盤有限,所以指數呈現出連續(xù)陰跌,在成交量方面則表現為成交持續(xù)低迷。
5,股民大面積虧損
賺錢效應不顯,股民大面積虧損,并且虧損的幅度很大,部分股民虧損高達30%以上。
6,新股發(fā)行中斷
新股發(fā)行中斷屬于政策底的一種,在市場極度低迷時,公司的估值較低,公司上市的意愿不強。市場上缺乏資金,證監(jiān)會終止新股審核。
7,抗跌的板塊開始補跌,優(yōu)質龍頭下跌
當龍頭股也開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時,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后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后一跌
8,股市人氣低迷
人人都唾棄股票,市場上沒有人談論股市了,股票賬戶很大一部分成為僵尸賬戶,開戶人數創(chuàng)新低。
9,利好失效
股市悲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市場上出現利好股民也會視而不見,大量的利好也難引起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