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人建立強大的帝國后,羅馬人自詡為歐洲的正統(tǒng)民族,視其他少數民族為蠻族。比如說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與凱爾特人一起被歐洲一起被稱為歐洲三大民族。
日耳曼人的故鄉(xiāng)被認為是在今天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后來逐漸向南遷徒,來到今天的德國北部,并趕走了當地的凱爾特人。后來,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中建立了幾個國家,在經過一段時間對希臘和羅馬的科技和文化的吸收后,終于在十三世紀迅速崛起。
斯拉夫人的故鄉(xiāng)被認為在今天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后來在4-6世紀的時候,受到民族大遷徙的沖擊,原先的斯拉夫人被迫分成了三支,西支稱為維內德人、東支稱為安特人、南支依然還稱為斯拉夫人。到了公元7世紀初期,斯拉夫人在今天的捷克地區(qū)建立了最早的公國,叫做薩摩公國。后來又依次建立了保加利亞公國、捷克公國、波蘭王國等國家。到了近代,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絕大多數斯拉夫國家都形成了現代民族。
凱爾特人的發(fā)源地大體上在今天法國的東部地區(qū)和德國的西南地區(qū)。后來被日耳曼人趕走后,開始向外遷徙。到了公元前六世紀,一部分凱爾特人已經在今天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地區(qū)定居。還有一部分凱爾特人遷徙到法國的東北部地區(qū)。再后來,隨著羅馬的擴張,凱爾特人的文化逐漸式微,據說光是愷撒對高盧的征服,就一百萬凱爾特人被斬殺、一百萬人被俘虜。羅馬帝國逐漸衰弱后,好不容易重獲新生的凱爾特人又遇到大批日耳曼人的入侵,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頑強抵抗后,不列顛上的凱爾特人幾乎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