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句話,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對于不愛看書的無忌哥來說這其中的“黃金屋”大概是琢磨不透了。
不過,倒是有這么一個人,不僅僅是一個北大學霸,還真的把書變成了“黃金”,而且還是二手書。
他叫蔡文源,在去年成立了一個叫“閱鄰”的二手書交易平臺,短短8個月時間,竟然獲得了上千萬投資,月銷售額250萬元。
而且,用戶目標還僅僅只是高校學生,二手書真有這么大的市場嗎?蔡文源又是如何將二手書“變廢為寶”的?
熱愛圖書,創(chuàng)辦二手書交易平臺
2015年,蔡文源還是北大的一名在讀博士生。蔡文源很喜歡看書,幾乎每天都能在北大學生宿舍區(qū)的擺滿攤位的書市看到他在挑書的身影。
但是,隨著學校有調控政策,宿舍區(qū)再也不允許擺攤,蔡文源常去的書市也就此被取消了。
漸漸的,不僅僅是蔡文源覺得空閑時間沒地方逛逛書打發(fā)時間,有不少同樣跟他一樣熱愛看書的同學也似乎在校園里沒了去處。
不僅僅是校園里的書市,連學校里的實體書店,也因為不堪連年上漲的租金重負,關門了,每年畢業(yè)季,大量的書被丟到垃圾桶。
同學們沒有辦法,只能在宿舍瀏覽線上二手書購買網站。這一下,蔡文源似乎看到了商機,平時同學們上網購買二手書圖的就是個便宜,但是有時候快遞費都比書價高,算下來其實并不劃算。
于是,蔡文源誕生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校園里喜歡看書的學生擁有的書籍和自己擁有的書籍共享或者交易出去呢?
蔡文源開始進行市場調研,發(fā)現僅僅是北大校園,學生平均擁有26.5本圖書,并且有超過一大半是閑置書籍。
2017年,蔡文源開始實現自己的想法,想讓校園內的二手書傳遞起來,替學生們節(jié)省網上購買二手書的快遞費。
2017年2月,“閱鄰”正式誕生了,蔡文源相當于創(chuàng)建了一個二手書平臺,一邊連接著二手書的擁有著,另外一邊連接的是需要租借或者購買的二手書的購買者。
蔡文源在這款微信小程序上還特意加入了價格管控功能,上架的書籍出售價格必須是在原價的5折以下。
這一下,校園內同學們的閑置二手書終于有了一個出口。
200所高校,迅速積累用戶
蔡文源之所以給自己創(chuàng)立的二手書小程序取名“閱鄰”的原因很簡單,“鄰”意味著近,使用小程序的用戶大多數能夠實現見面交易。
為了積累用戶,形成二手書社區(qū),蔡文源休學帶領著一個30多人的團隊在全國各所高校校園進行簡單有效的地推,并且每一次地推都選擇在開學季,建立學校舊書社獲得第一批熱愛看書的學生用戶。
蔡文源的團隊走遍了全國200多所高校,小程序上線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就有將近10000人注冊,在網頁上上傳了10668冊圖書。
不僅是校園,蔡文源為了讓二手書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他開始尋找線下書店進行合作。
用戶在書店的網頁上不僅僅能購買到新書,還可以購買到蔡文源的二手書,并且能選擇兩小時內送到家還是教室甚至是宿舍樓。
與書店合作之后,蔡文源的二手書銷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讓二手書就在用戶周邊。
互聯網管理二手書倉庫
蔡文源成立閱鄰一年多后,逐漸發(fā)現了直接服務用戶存在許多的弊端,而他也逐漸從直接為用戶提供二手書轉型成為B端商家提供。
但是二手書的供應并不像賣新書那樣簡單方便,新書賣完了可以通知批發(fā)商發(fā)貨,但是二手書的品類卻不是想有就有的。
供應二手書需要先從用戶手中回收舊書,然后再發(fā)給批發(fā)商經過翻新處理,最后才會到經銷商手中。
隨之而來的,就會出現某些需求量大的書籍出現庫存空缺的現象。
比如批發(fā)商的庫存里有10本同樣的二手書,因為很受歡迎被經銷商搶購的一本不剩。然而,受限制于管理書庫傳統(tǒng)記賬的方式,這本書賣完了并沒有及時更新貨架,導致貨架上的位置浪費了。
但是蔡文源發(fā)現,目前大多數二手書批發(fā)商依舊在用Excel表格記賬的方式來管理圖書,就跟之前在校園里的圖書館借書一樣。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讓批發(fā)商和經銷商更加精準的了解庫存里的二手書數量情況,蔡文源特意研究出一套管理系統(tǒng)。
通過系統(tǒng),二手書經銷商可以知道倉庫哪里出現空缺,然后用別的書補上空缺的位置,避免用戶買書無貨的情況出現。
不僅如此,通過這套管理系統(tǒng)的分析,經銷商還能了解到什么書籍最受用戶歡迎,推薦他們對書進行選擇和定價。
如今,蔡文源已經從服務C端用戶成功轉型到服務B端批發(fā)商、經銷商,已經簽約了300多家二手書批發(fā)商。
獲得千萬融資,讓舊書重新有價值
其實,蔡文源創(chuàng)立的閱鄰在用戶體驗上,就像是一個微信小程序版本的“京東二手書平臺”。
無忌哥的理解就是,只賣服務不賣書,賣書的事交給批發(fā)商和經銷商,要問蔡文源怎么賺錢,那自然是像淘寶、京東那樣收取批發(fā)商和經銷商的服務費和數據費用等增值費用。
以前,人們的舊書丟到垃圾桶里,最后被回收站賣給批發(fā)商,這些書在這中間的過程中難免受到損傷,導致批發(fā)商購買到的舊書質量好壞不一,甚至有些爛到賣不出去只能堆積在倉庫。
如今,蔡文源創(chuàng)立的閱鄰與新的書籍管理系統(tǒng)的出現,可以根據后臺數據先抽檢出優(yōu)質的書籍,然后進行優(yōu)質書籍的回收和分發(fā)賣給批發(fā)商。
這樣回收站賣給批發(fā)商的價格也高了,批發(fā)商也不會因為有質量很爛的書籍浪費在倉庫里。
這樣的模式吸引了36氪基金和戈壁創(chuàng)投的關注,短短8個月時間,蔡文源和他的閱鄰已經獲得了上千萬的融資。
如今,閱鄰的用戶已經超過165萬,月銷售額能達到250萬,蔡文源說他的目標是在2018年獲得400萬的用戶,月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
有意義的創(chuàng)業(yè)
蔡文源,從讓校園里的二手書在學生們手中傳遞,到搭建平臺讓更多的二手書能夠在批發(fā)商和經銷商手里重新發(fā)揮創(chuàng)造價值。
他的初衷大概只是一個熱愛圖書的學霸能夠更便宜的獲得看書的機會。
二手書的價格,新書的質量,蔡文源讓二手書真正的“變廢為寶”成為真正的“黃金”。
用自己的知識,讓二手書商感受到互聯網科技帶來的便利,讓喜歡看書的用戶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體驗,蔡文源自己也贏得了商機,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