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大年初五,迎財神、送窮神,很多禁忌也在這天過后可以打破,因此成為過年期間很重要的節(jié)日。記憶中的初五格外熱鬧,哪些習俗能招財納福?哪些習俗又承載著忘不掉的人間煙火氣息?
朋友們,今天是大年初五,俗稱“破五”。過了這天,過年時的許多禁忌就可以打破了。初五是過年時很重要的一個日子,中國人習慣在這一天放鞭炮、大掃除、吃餃子,趕走五窮,迎福進門。
這些習俗都有講究。放鞭炮要從屋里邊往外走邊放,噼里啪啦響不停,妖魔鬼怪就聞聲而逃了。按照舊理兒,大年初一不動苕帚,否則好運都被掃掉了。到了初五,人們反而一大早就洗洗刷刷,俗稱“恨窮”,為的是送窮迎福。
初五這天還要拜財神。傳說,初五是財神爺?shù)纳眨谶@天人們放鞭炮、唱戲祭拜財神爺,關門過年的商戶也開了市。北京的一首民謠唱得很形象:“鞭炮一響把張開,招財童子兩邊排。增福財神中間坐,增福增祿又增財?!?/p>
走到今天,我常想,我們過的是節(jié)日還是假日?放個假,大家在家歇歇、聚聚,就完了。過節(jié)的儀式感越來越淡薄了,而節(jié)日的儀式感,就是大家要真的把節(jié)當個節(jié)過。
我小時候大家日子過得都緊,誰的工資都不多,但那時我覺得大家過得特富裕。逢年過節(jié),姥姥家院里熱熱鬧鬧、有說有笑。那時生活的昂揚歌聲,至今仍回響在我腦海里。
過年時,姥姥在廚房領著我媽、姨媽、舅媽包餃子,圓圓的餃子皮在手底下唰唰飛著,噴香的餡料引得小孩子趴在桌邊看。這時,舅舅會帶著我們這群不會包餃子的小孩兒捏白白軟軟的小兔子,節(jié)日習俗熏陶著小小心靈。
包餃子的時候也是流水席,第一鍋、第二鍋餃子出來,全都先往鄰居那兒送。安頓好后大人們會跟姥姥說:“媽,陪您喝兩盅?!北磉_祝福的諺語也少不了:“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焙⒆觽儎t嘰嘰喳喳地都圍在四周,真正是其樂融融。
節(jié)日是什么?在我的心里,節(jié)日是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是友鄰的交情。從前街坊鄰居走動得特別多,日子雖然窮,但所有的節(jié)都紅紅火火地過。
那時不興買禮物,所以大家過節(jié)的時候親手做東西,比著看誰家的花樣更漂亮,人跟人之間的情分是那么的溫暖而樸素。
如今,中國人過節(jié)的方式越來越多元了,年夜飯可以在酒店里吃了,一家人也可以旅行過年了,拜年可以通過短信、電話了。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那些過年的儀式感和規(guī)矩都不應該被忽略。
初五來了,讓我們把節(jié)慶本身的意味過出來,讓“破五”的儀式感真正留在我們的心里,成為時光中那一份值得眷戀的鄉(xiāng)土情思,成為讓我們開啟新希望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