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膈散與防風通圣散之辨析  導讀:學習經方的朋友也不要忽視了時方,關鍵是如何用、什么情況下用,用對了,效果是一樣神奇的,我們學習不該有門戶之見。  一初中男孩,不幸感冒,遂咳嗽,口苦,咽喉干燥而微痛,頸淋巴稍腫大,依慣例疏小柴胡湯加桔梗石膏二劑,結果不但不效反更高熱,無汗,大渴,咽喉腫赤且劇疼,二日已不大便,脈弦數而實,舌質紅赤苔卜?! ∮腥河烟岬搅朔里L通圣散這個方,安老師說:防風通圣散是內解熱通便,外驅風散寒,表里雙解之方。與防風通圣相比,本案也有表實郁閉不開而無汗。但細分起來,性質又有不同,本案外無風寒,但有表郁,無汗嘛。一有惡寒,一無惡寒。本案大渴,高熱,又加大便不通,脈又弦實,顯為內熱熾盛。這種情況即可用硝黃,以釜底抽薪。但這么高熱熾盛,卻無汗出,又不惡寒,我們就應選用既有利于解內熱,同時又利于開表郁的藥,如梔、翹、薄荷等,再加竹葉這味通小便、解表郁的藥。我認為:涼膈散較好,好似此方專為本案打造之方?! £P于表郁證,在《傷寒論》只略微提了一提。如麻黃湯證的無汗、脈浮緊就是表郁證,而葛芩連、麻杏石甘等仍屬陽明,表未全閉。《傷寒論》一書對此概念比較模糊,我們暫叫“表郁”好了?! 鲭跎ⅲ骸 √幏剑捍簏S(二錢),連翹(四錢),黃芩、薄荷、山梔子、樸硝、甘草,各一錢?! 」δ苤髦危夯鹱C通治?! ∮梅ㄓ昧浚荷献饕环?,水二鐘,入蜜一匙,竹葉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溫服,不以時候?! ”痉匠鲎院蛣┚址?,汪訒庵編寫醫(yī)方集結列為瀉火之劑。此方雖然一片寒涼,其原本就是仿自傷寒論之調胃承氣湯。故潘思敬說,“仲景調胃承氣湯,后人加味一變而為涼膈散,再變?yōu)榉里L通圣散。”  以藥物配合分析之,此涼膈散之應用目標為實熱便秘,專瀉膈以上之實火。除治白喉,急性扁桃腺炎之外,如小兒鵝口瘡,鵝口瘡菌寄生口腔粘膜生灰白點癥狀之危重時,或急性中耳炎,耳下腺炎等癥,在便秘高熱之際,都有應用機會。本方加石膏較好用?! 〈朔皆溆兄袢~蜜煎,而無桔梗。但日本通行有桔梗,而不用竹葉,想為療咽喉之藥而變通。我認為上面那個病案,因無汗高熱以加竹葉較妥,有利于通小便而汗出泄熱?! ∥覀冊俳栌谩端拇ㄖ嗅t(yī)》1984年第06期上的一則醫(yī)案:路××,男,五十六歲。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初診。因遭受雨淋而病,用中西藥治療兩日無效果,證見陣發(fā)寒戰(zhàn),牙擊有聲,時蓋衣被,時欲撤去,身熱無汗(體溫39.1℃),全身酸痛,口苦心煩,大便微干,小便赤澀而痛,舌苔黃,舌尖赤,脈數有力而緊。  安老師認為這恐怕就是個防風通圣散證。小便赤澀。舌苔黃,大便微干。小便不利的大便時干時溏可以下,見《傷寒論》第2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一作怫郁)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榱思由顚Ψ里L通圣散的理解,我們選錄了高建忠教授的一篇短文和黃煌教授的一則醫(yī)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建忠教授的《防風通圣散方解》:  吳昆在《醫(yī)方考》中對防風通圣散的方解較為精彩:“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風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游火;風之為患,肝木主之,川芎、歸、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術,又所以和胃氣而健脾。劉守真氏長于治火,此方之旨,詳且悉哉!”  上下、表里分消,氣血、三焦同治,充分體現了劉河間治熱“不使少有怫郁”的組方用藥特點。正如王旭高在《退思集類方歌注》中所言:“此為表里、氣血、三焦通治之劑?!薄 ‘敶t(yī)家冉雪峰在《冉氏方劑學》中也指出:“按此方劉完素用治風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等證。查此方為通表通里,和氣和血,調整二便,疏利三焦之方。藥味雖多,秩然不紊,如韓候將兵,多多益善……查河間平生諸詣力,長于治火,火郁發(fā)之,此方內外上下,氣分血分,無所不到,意義實為周匝?!薄 ∮捎诜街惺褂昧水敋w、芍藥、白術等藥,古人認為本方瀉中寓補,瀉而不傷正。如喻嘉言在《醫(yī)門法律》中指出:“此方乃表里通治之輕劑,用川芎、當歸、芍藥、白術以和血益脾。所以汗不傷表,下不傷里,可多服也。”  實際上,方中當歸、芍藥、白術用量較小,川芎、當歸、芍藥僅起和血之用,白術有健脾之功,與人參、黃芪、熟地、白芍等護正自然有別。在大隊清瀉藥中,是不可能做到“汗不傷表,下不傷里”的?! ≈劣谒^本方為“輕劑”,可“多服”,也值得商榷。費伯雄在《醫(yī)方論》中即指出:“雖云通治一切內外諸邪,然必如注中表里三焦俱實者,方可用。否則,硝、黃之峻烈,石膏、滑石之沉寒,尋常之癥,豈能堪此?”  證之臨證,本方的適應證往往為體壯熱實者。至于是否可“多服”、是否為“重劑”,主要取決于用量。  附2:黃煌教授的經不調、雀斑、便秘案  女,34歲?;颊哂?006年10月14日就診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醫(yī)堂門診部黃師處。工人,形體壯實,身高165cm左右,體重75公斤。膚色偏黑,毛孔較粗。月經不調,半個月一次,服用中藥調理后本月時間正常;雀斑,經前臉上有痤瘡;月經有異味;便秘;患者脾氣暴躁,食欲旺盛,飲食沒有規(guī)律,喜葷食,下肢皮膚粗,干燥;舌暗淡苔白?! ↑S師處以防風通圣散方:防風10克,荊芥10克,制大黃6克,連翹12克,黃芩10克,薄荷6克,生石膏12克,生麻黃6克,山梔6克,當歸10克,川芎 6克,白芍12克,白術10克,桔梗6克,澤瀉10克,六一散15克(包煎),干姜6克,紅棗30克。十五劑藥,每劑藥煎三袋,服用三周。一個月后患者自覺較為舒適,臉上雀斑好轉,月經正常,服藥期間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