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每個焦段的GN值都不同,說明書內(nèi)就有記載
另外值得一題的是,如果是使用手動閃燈的話
可設(shè)定數(shù)值為1/1.1/2.1/4.1/8.1/16.1/32.1/64.1/128
當(dāng)1/2時,並不是出力值減半,而是遇到2的平方時,出力值才是減半
上圖紅色框框就已經(jīng)標(biāo)示清楚
反之,ISO也是遇到2的平方時,拍攝距離才是倍增(經(jīng)過臺北知名老師討論得知)
另外,內(nèi)閃其實也是有GN值,各機種內(nèi)閃GN值不一樣,請詳閱說明書
其實只要大概知道GN值的算法,內(nèi)閃也可以使用的比較順手一點
三.閃光燈的用途
1.補光
閃光燈的用途,絕大多數(shù)的人還是以補光為主,這邊以人像拍攝來做說明
第一次真正練習(xí)閃光燈使用,是在去年高雄巨蛋車展時
當(dāng)時本來以為不用閃光燈,所以雖然有帶著,但是卻沒拿出來
拍出來就如下圖
由於現(xiàn)場燈光雜亂,可以看到SG臉上的陰影真的是.......
網(wǎng)路上有些人,以為拿到全幅機,只要開高ISO就好,
不過.....臉亮了,白了,背景自然也就過曝了,我覺得這種拍法不是很好
就拿第一張圖,我們使用閃光燈來補光的話,把背景與主體取個平衡值
這樣子拍出來的感覺是不是比較好了(還是見仁見智啦)
附帶一題,如果是要補光,可以使用跳燈或是直打
直打的話,我建議最好是不要正面直打
正面直打,出力值一控制不好,臉部會平掉,層次感減少,而且較生硬
而且假如臉上出油,就會出現(xiàn)一大片白色反光
下圖雖然是沒有出油造成的大片反光,但是看起來就是比較生硬
當(dāng)時是利用7D的內(nèi)閃來觸發(fā)外閃,左手拿燈右手拍攝,由側(cè)邊補光拍攝
角度再大一點的話,所造出來的影子會讓人覺得非常有立體感
但是這是限定於有離機閃光觸發(fā)器的裝備之下的情形
如果沒有的話,其實直打也沒關(guān)係,我的建議是可以換焦段遠一點的鏡頭
交給電腦自動測光的話出力值要減個2/3或是1,
(此建議是針對使用CANON系統(tǒng)閃燈 主機,其他系統(tǒng)可能不適用)閃光燈也記得要變焦至望遠端,並且要拔掉柔光罩
因為變焦成望遠端,又不拔掉遮光罩,無論你設(shè)定的多遠,原本可以打的到,就是變成打不到
看上面我所貼的閃光燈變焦測試圖應(yīng)該就可以了解
下圖是今年夢時代的車展,當(dāng)天真的是忘記帶柔光罩,就給他直打吧
過曝的光源是來自於門口的陽光,當(dāng)天室內(nèi)真的是暗的要命
不過沒有補光的話看來是淒慘無比
另外有關(guān)於柔光罩的部份,閃燈直打的人大多會使用柔光罩
不管是大的小的硬的軟的,都有一定的效用,
不過經(jīng)過北部一位專教閃燈玩法的老師點出,其實柔光罩的效用不大
而且會嚴(yán)重影響閃燈的散熱,連續(xù)打閃燈的話可能會造成熱當(dāng)機
至於能不能接受這觀點,原則上是見仁見智,
對於我來說,柔光罩主要是因為有著半透明的物體阻隔過強的光源,並且平均的分散光源
所以會讓主體看起來沒那麼生硬,柔光罩面積越大,分散的效果越好,EX:無影罩
另外,有機會的話可以玩一下逆光補光,閃光燈出力恰到好處的話,畫面可是柔柔美美的說
再來說跳燈部份
一般我們可以看到有在機頂裝上外閃的人,打燈的方向會往上打
利用天花板反射閃光燈之後幫主體補光,看似非常安全的補光方法
但是其實很多人知其方法,卻不知其竅門,跳燈其實可以很多方向
可以左跳右跳後跳,穿白色衣服也可以拿來跳,甚至有帶白紙或是白色板子也可以

跳燈只往上跳,老實說缺點也是不少
1.天花板太高,一定的高度以上的天花板燈就打不到了,何來跳燈
2.反射回來的光,會根據(jù)反射物有所不同,好比說藍色天花板,打出來整個都變藍的
3.如果瀏海比較蓬一點的話,容易在眼睛部位造成黑影
所以跳燈的角度,要依照現(xiàn)地狀況而改變,不是一味的往上跳就好
補光的部份最後補充,如果認為白天沒有必要用到閃光燈,這真的是需要改正的觀念
因為你不可能永遠順光,臉上不可能永遠沒有奇怪陰影,
要補正這些問題,就請用閃光燈
另外還有一點,請先看下圖

一般功能稍微比較齊全的外閃,閃燈頂部都藏有這兩樣?xùn)|西,
透明的叫做散光板,主要功用是把閃燈的焦段從廣角變成超廣角
其拉出來之後閃燈會強制變成15mm,照射範(fàn)圍更廣,但是距離更短
白色的部份就做柔光板,具有可以使用跳燈反射的作用
但是問題來了,這一個小小柔光板,你認為可以造出很大的反射範(fàn)圍??
因為在展覽場拍SG時,常??吹接腥税讶峁獍謇鰜?然後對著天花板打跳燈
我就覺得很奇怪了.....天花板距離我頭頂十幾二十公尺,這樣打的到??
照相器材裡,有個叫做反射傘,我手上兩把90cm的,目前看到有賣到130cm的
如果這個小小柔光板可以造出大大的跳燈面積,那大面積的反射傘都可以丟了
跳燈所回彈回來的燈光面積大小其實還是要看反射物的大小
像這一小塊柔光板,根據(jù)老師的說法,其實只能造出眼神光,讓人物看起來有神
我是覺得多少還有一點眼睛部份陰影的補正作用啦
2.玩創(chuàng)意
閃燈在手,創(chuàng)意無窮,其實閃燈有很多種的玩法,
先來介紹幾個不用離機閃燈的玩法
首先是頻閃
利用長曝當(dāng)中連續(xù)幾次閃燈來玩自己霸凌自己的遊戲

這張我玩了好幾次才成功,累死我了
水滴凍結(jié)

這玩法其實很好玩,網(wǎng)路上有很多類似的照片和影片,不過不是我這樣子的拍法
配合水彩,其他顏色的水或是不同的反光物的話可以玩出很多的花樣
動感照片
去pub時有辣妹勁歌熱舞,利用稍慢一點的快門 閃燈定影,拍出動感的fu

降低背景亮度,襯托主體
將快門速度稍微拉高,利用閃燈將主體襯托出來,主體像是發(fā)光似的
不過背景不要太暗,太暗反而覺得怪
白平衡玩法
利用不同的白平衡 濾色片,讓背景變成偏冷(偏藍)或是偏暖(篇黃)
但是主體卻是有比較正常的色調(diào)(不過這張還是有用到離閃)
拉曝
一樣是將快門速度調(diào)慢,快門鍵按下瞬間轉(zhuǎn)動變焦環(huán)
擺頭
使用慢速快門,快門鍵按下瞬間相機擺動
再來是多燈部份,說真的,多燈閃會玩真的是個深淵,這個真的會讓人入迷
喜歡拍人像的話,我覺得鏡頭不用多,但是閃燈一定要多,
閃燈比鏡頭更來的值得投資,價位也比鏡頭來的便宜,容易攻頂
不過首先是要有離機閃燈的裝備,先來介紹一下離機閃裝備吧
首先是機頂閃觸發(fā)
有些機身內(nèi)建內(nèi)閃觸發(fā)外閃的功能,
不然就是有些副廠外閃支援只要閃光燈就能觸發(fā)的功能
像canon原廠的閃燈,只支援自家光脈衝訊號,
也就是說內(nèi)閃打出去時會帶有訊號來控制外閃,別的廠牌的想控制,門都沒有
雖然是很方便,但是其缺點也是滿多的,例如太陽太大外閃接收不到,
距離太遠接收不到,被其他物體擋住所以接收不到等等
離機線
原則上是不會有接收不到的問題,不過使用副廠可能就會有接觸不良的問題
但是用原廠的又貴的要命,副廠買十米長的還比原廠三米半的便宜
另外像這種有彈性的最好別用,標(biāo)榜十米,但是五米開始就要用力拉扯
常常有倒燈撞傘支架壞的危機,器材都是要錢的啊
無線觸發(fā)器
一般的有發(fā)射端和接收端,我買的是發(fā)射接收一體的
非常方便,最遠到100公尺左右,而且只要在機身內(nèi)設(shè)定數(shù)值,不用跑來跑去
倒是,無線發(fā)射器眉眉角角的也是很多,例如最高同步時間,接收距離,還有價格等
好不容易找到這組,不過這組並沒有在臺公開販?zhǔn)?還是透過朋友從內(nèi)地帶回來
功能齊全,便宜又好用,還想要多買個幾組的說,哈哈哈
(目前只支援canon系統(tǒng))
有了離閃觸發(fā)器,就來看看怎麼玩
首先是....幫上次24-70mm 二代鏡開箱的玩法
光與影的玩法
拍攝這張時是在戶外拍攝,天色還是亮的,利用快門將場景整個變黑
元氣玉??(6/1新增)
可以使用借位或是將閃燈放在手上,對著相機來拍攝
人造逆光
拍攝這張時,其實是用了四支外閃,兩支背景,一支md,一支人造逆光
同一場景的第二張,如果有乾冰煙霧的話會更好看
斧頭光與髮絲光
在md的正右方90度擺上一支,會造就臉上一半一半的光與影
背後一支往前打,讓頭髮邊緣有光漫出來
因為從過年後一直忙到現(xiàn)在,所以只有玩到這幾種,
雖然手頭上還有好幾種的玩法待測試,沒有實際拍過不敢拿出來說嘴,
所以目前只能說萬般無奈啊
其他玩法,等著有興趣的人去測試及發(fā)掘
醜圖多文臭長,有錯誤的地方麻煩請?zhí)岢鲋刚?br>我的文章需要您的支持與建議,這樣才能更完整,
來觀賞的真多謝,有給雞皮和留言的真的是非常感謝
========================以下感謝Akira大補充======================
LED補光燈主要是做為補光,不算是閃光式的補光燈。
一般多用在局部補光或婚攝,如臉部等等局部地方。
=============================================================
之前有看到人家分享使用心得,可用在錄影功能上,非常方便
不過沒實際使用過,所以也不敢拿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