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溪伽
自從生了胖胖和樂樂,我就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成了一名家庭主婦,專門在家照顧這兩個難纏的小家伙。沒有幾個人想要體會作一對好斗的雙胞胎男孩媽媽的疲憊和焦慮。
這不,他倆又打起來了。樂樂(弟弟)自己的小汽車玩具不響了,就想要哥哥的,哥哥不給,說你有自己的,這是我的。樂樂就去搶胖胖的,胖胖緊緊抓在手里,樂樂就伸手打胖胖,打著打著,其中一個就開始哭聲震天……
比如叫他們吃飯,一個說不要,一個說要,然后重復(fù)三四遍以后老二就會去打哥哥,哥哥也不示弱就打回來。打輸?shù)哪莻€就會發(fā)脾氣,比如扔?xùn)|西或躺在地上哭……
這樣的戲碼每天都要上演無數(shù)遍,就算所有的玩具、畫冊、零食都買雙份的,也無法避免戰(zhàn)事,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家伙,常常讓我疲于奔命。教育根本沒用,只能拉開,通常都是小的打大的,抓臉、咬人、推倒,大的就委屈的咧嘴哭。兩個人,特別是胖胖,臉上總是有抓痕,現(xiàn)在眼睛下面還有一道深色的道。就算每兩天修理一次指甲,偶爾還是會有人被抓傷、磕傷。
就算告訴他倆不能打架,不能打哥哥(弟弟),說的好好的,但是常常剛把兩個人分開、哄好,轉(zhuǎn)個身又開打。我常常覺得自己處于崩潰邊緣,想要好好的沖他倆發(fā)一頓脾氣。有時甚至想把他們丟到門外。
因為不想做一個情緒失控的媽媽,每當(dāng)我氣急敗壞的時候,會在心里默默的告誡自己,要制怒,不能這樣對孩子。但常常忍住了一次怒火,忍住了兩次怒火,第三次,忍無可忍,有時候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看著他們眼淚汪汪的看著我,想哭又不敢哭,又抽抽噎噎的樣子,心里又特別難過,大喊大叫不是個有趣的體驗,我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當(dāng)發(fā)現(xiàn)想當(dāng)個完美媽媽的想法并不會讓我變得更輕松、愉快,對孩子更好,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dān)壓垮我,甚至讓我對孩子發(fā)火的時候,我讓自己接受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混亂、不完美,接納自己作為一個媽媽的不成熟,讓自己停下來、喘口氣,讓自己更加平和的應(yīng)對孩子們,更加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當(dāng)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再面對寶寶們的打架、吵鬧,我便不像之前那樣焦慮、抓狂了。因為3歲左右的寶寶的語言表達還不成熟,當(dāng)他們想要表達卻無法很好的表達時,就會自然的選擇使用他們最熟悉的身體來表達,于是就會出現(xiàn)“暴力行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當(dāng)兩個小家伙再打架的時候,理解了這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孩子心智發(fā)展的過程中的正常行為,關(guān)鍵在于作為媽媽的我如何引導(dǎo)。
1、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所以每次胖胖和樂樂打架,我就會馬上把他們倆分開,并且看著那個先打人的孩子的眼睛,用平靜、堅定的語氣,說:“不打人,打人會讓哥哥(或弟弟)受傷”,來進行制止。一次次,用自己的耐心和孩子相處,而不是一看到他倆打架,就特別生氣、煩,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示范。=
2、幫助孩子進行情緒梳理
制止他倆打架后,我會讓哭的那個孩子先平靜下來,問他:“你很生氣對嗎?非常生氣,這么大的生氣!”邊說邊比個氣球的樣子,幫他認清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慢慢明白自己行為背后的情緒是什么。事物是相通的,只有先明了,才能掌握并控制他。情緒同樣如此。
3、重視道歉
這部分是我比較重視的。對于哥倆打架,我很關(guān)心是誰先搶別人的東西,是誰先動的手,讓他們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是會傷害到別人的,他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zé),也讓孩子知道,做錯了是需要道歉的,要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勇于承認。我會對樂樂說:“你看,哥哥都被你打痛了,我們可以說對不起嘛?”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會造成傷害,然后告訴他“你看哥哥,他都難過的哭了,因為你打他了。我們該怎么做讓他開心起來呢?”然后,讓胖胖明白弟弟知道自己不應(yīng)該打人,再讓小哥倆握個手或者互相擁抱一下。
有時候,孩子也漸漸懂得了不能打人的原因,明白了自己的情緒,可是還是繼續(xù)打架,我就告訴他們“如果你倆繼續(xù)打人,那我只能不讓你們看動畫片了?!焙芮宄母嬖V他們,他們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的?,F(xiàn)在兩個人打架的頻次已經(jīng)降低了很多,互相變得可以平和的交流和相處。
沒有誰天生適合當(dāng)父母,也沒有誰天然是好父母。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理想化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為了完美而追求完美。為了打造一個完美的媽媽,而忽視了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忽視了自身不斷修煉的過程。我們陪伴孩子成長,自身也在成長,身為父母,永遠不要小看榜樣的力量,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平時遇到情況,就像遇到孩子打架的情況就出現(xiàn)情緒失控,沖著孩子大吼大叫。那就是在告訴孩子,他遇到不高興的事兒,譬如哥哥不給他玩具,他也可以大吼大叫,打人、罵人。
教育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不打人、不罵人、不吵鬧,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如果都無法控制情緒,如何教育孩子呢。就像“打人”是很多孩子心智發(fā)展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引導(dǎo)得當(dāng),孩子就會平穩(wěn)的度過這個階段,學(xué)會和人友好相處。事實上,父母正是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才學(xué)會作父母的,千萬不要預(yù)設(shè)一個完美的父母形象,成為自己的壓力和負擔(dān)。
投稿郵箱: tg@yrbaby.cn
- END -